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行翻修手术的具体原因,并与以往文献报道的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9-06完成的93例全髋关节翻修术,翻修术前均为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将患者分为早期组(假体使用时间5年)和晚期组(假体使用时间≥5年),统计行翻修手术的原因,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45例(48.4%)全髋关节翻修原因为假体无菌性松动,19例(20.4%)为假体周围感染,15例(16.1%)为假体周围骨折,8例(8.6%)为聚乙烯内衬磨损,4例(4.3%)为髋关节反复脱位,髋关节疼痛、骨水泥游离体各1例。93例假体使用时间为(7.72±6.39)年,早期组38例,假体使用时间为(1.50±1.50)年;晚期组55例,假体使用时间为(12.02±5.09)年。早期组中13例假体周围感染,10例假体无菌性松动,9例假体周围骨折,4例髋关节反复脱位,1例聚乙烯内衬磨损,1例骨水泥游离。晚期组中35例假体无菌性松动,7例聚乙烯内衬磨损,6例假体周围感染,6例假体周围骨折,1例髋关节疼痛。结论假体无菌性松动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翻修原因,随后依次为假体周围感染、假体周围骨折、聚乙烯内衬磨损、髋关节脱位等,这与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一致。  相似文献   

2.
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接受翻修手术的病例,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时期失败的原因和特点.[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2005年6月间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接受翻修手术的病例78例.其中全髋置换术后翻修42例,股骨头置换术后翻修36例.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5年以内翻修的共36例,5年以上翻修的42例.[结果]在早期失败(5年以内)的病例中,失败原因主要是感染(16例),其次是假体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和机械性失败.在晚期失败(5年以上)的病例中,失败原因主要为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结论]感染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松动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主要原因是晚期无菌性松动.  相似文献   

3.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严重髋关节疾患的有效治疗手段 ,它能有效地恢复肢体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但术后可能发生多种并发症 ,如感染、假体脱位、神经血管损伤、假体穿凿、骨折、疼痛、深静脉血栓、假体松动、异位骨化等 ,如何有效地诊断、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并发症中的假体脱位、血栓栓塞、无菌性松动和异位骨化的研究进展予以介绍。1 假体脱位假体脱位是全髋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反复脱位可使患者丧失日常生活能力。晚期 (≥ 5年 )脱位与下列因素有关 :所有导致早期脱位的因素、植入物错位或反复半脱位…  相似文献   

4.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松动的放射学观察与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疗效的确切性及可预期性,使更多的髋关节疾病患者乐于接受。人工关节长期使用最终导致的无菌性松动是THA失败的最主要原因。通过放射学检查,观察分析假体松动的表现与过程,对人工关节松动的...  相似文献   

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假体选择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假体选择. 方法 1995年1月~2002年6月进行全髋关节翻修术33例(33髋),其中男7髋,女26髋.翻修原因:无菌性松动22例,感染后松动8例(其中2例合并窦道形成);股骨头置换术后髋臼磨损3例,不伴有假体中心性脱位.对无菌性松动和股骨头磨损患者采用骨水泥固定型假体13例,生物固定型假体12例,股骨侧翻修假体均选择骨水泥固定型广泛涂层假体,8例感染患者均行一期骨水泥固定型全髋置换. 结果随访6个月~7年6个月,平均3年11个月.2例出现X线透亮带,但无临床不稳;4例遗留持续性疼痛,无假体脱位、断裂.本组Harris评分由术前的24~47分(平均38.6分),上升为术后的68~88分(平均82.4分),满意率87.9%. 结论无菌性松动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髋臼侧翻修假体可选择骨水泥型假体、也可选择生物型假体,股骨侧翻修假体均选择骨水泥固定型广泛涂层假体,感染后的翻修选择骨水泥假体较好.  相似文献   

6.
俞磊  张成欢  郭亭  丁浩  赵建宁 《中国骨伤》2016,29(2):109-113
目的 :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33例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和(或)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27~69岁,平均52岁。23例骨折曾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前侧入路5例,后侧入路12例,混合入路6例;10例行保守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术前髋臼骨折均已愈合,术中完全去除内固定5例,去除部分内固定3例,植骨20例。6例术中使用骨水泥假体,27例使用生物型假体。观察术中情况和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和术后10年评分,以假体松动、骨溶解或翻修为终点的生存分析显示假体10年生存率。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术后10年死亡1例,随访时间平均12年(10~15年),术后10年时Harris髋关节评分较术前升高。1例假体早期无菌性松动行翻修术,2例骨溶解形成合并假体无菌性松动并行翻修术治疗,单纯骨溶解无假体松动1例,术后深静脉血栓4例,假体脱位2例,切口感染和假体周围感染各1例。假体10年生存率为84.8%(28/133)。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髋关节的功能,并有较高的假体生存率,具有良好的中远期疗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常见的并发症,仅次于无菌性松动,它是引起翻修术、全髋关节置换失败的第二大原因[1].一旦发生,可能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康复时间.本文就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危险因素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工假体与股骨上端匹配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 15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 15 6例松动、疼痛病人随访 ,其中X线片松动率为 6 4 %。 10年以上翻修 4 6例 ,翻修率为 2 9%。结果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松动、疼痛病人与疾病的种类、假体的类型、骨水泥的使用、骨质质量以及假体与股骨上端匹配关系密切相关。结论 其中假体与股骨上端匹配关系是影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的研究进展(综述)张永刚卢世璧王继芳全髋关节置换术明显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并长期保持了关节功能。随着骨水泥固定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在70年代,首先发现了假体无菌性松动现象。以后不断提高骨水泥应用技术,至二、三代技术,早期...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骨关节炎及髋部骨折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解决这类疾病的有效手段,且术后患者满意度良好。然而术后无菌性松动,是导致假体稳定性降低、使用寿命缩短、翻修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质吸收是造成无菌性松动的重要因素[1-2]。抗骨质疏松类药物通常通过抑制骨质吸收和促进骨质再生来发挥作用,这与防治假体松动的作用机制不谋而合。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抗骨质疏松药物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的研究。本文就常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严重髋关节疾患的有效治疗手段,它能有效地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术后可能发生多种并发症,如感染、假体脱位、神经血管损伤、假体穿凿、骨折、疼痛、深静脉血栓、假体松动、异位骨化等,如何有效地诊断、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并发症中的假体脱位、血栓栓塞、无菌性松动和异位骨化的研究进展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翻修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护理的经验,探讨手术室整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术后因髋臼磨损、股骨柄位置不良、感染、脱位、无菌性松动或各种技术因素造成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失败,需要再次手术翻修.对此手术进行手术室整体护理.主要包括熟悉手术步骤,熟练掌握嚣械的使用方法及用途,严格的无菌技术.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成功.经整体护理,患者均未发生术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熟练的手术配合及有效的手术间管理为翻修性全髋关节置换术提供保障.推行手术室整体护理,对于成功实施翻修性全髋关节置换术及其术后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随着髋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开展,术后失败病例也相应增加。了解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原因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至2011年7月行髋关节翻修手术患者194例(208髋)的失败原因。结结果:失败原因中,无菌性松动135髋(64.9%),感染46髋(22.1%),不稳定13髋(6.3%)、假体周围骨折6髋(2.9%)、内衬磨损和假体相关原因各4髋(各1.9%)。结论:无菌性松动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顽固性疼痛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对17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产生疼痛的患者全部再次行全髋翻修术.结果:全部病例均于术后2周拆线出院,术后3周持双拐下床活动,3个月后均能负重行走,无1例再次出现疼痛.结论:(1)引起疼痛的原因多可概括为:术后感染、假体松动、软骨的磨损和假体颈的长短大小不适等.(2)再次行全髋关节翻修术是解决第一次髋关节术后疼痛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顽固性疼痛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顽固性疼痛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对17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产生疼痛的患者全部再次行全髋翻修术。结果:全部病例均于术后2周拆线出院,术后3周持双拐下床活动,3个月后均能负重行走,无1例再次出现疼痛。结论:(1)引起疼痛的原因多可概括为:术后感染、假体松动、软骨的磨损和假体颈的长短大小不适等。(2)再次行全髋关节翻修术是解决第一次髋关节术后疼痛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顽固性疼痛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顽固性疼痛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对17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产生疼痛的患者全部再次行全髋翻修术。结果:全部病例均于术后2周拆线出院,术后3周持双拐下床活动,3个月后均能负重行走,无1例再次出现疼痛。结论:(1)引起疼痛的原因多可概括为:术后感染、假体松动、软骨的磨损和假体颈的长短大小不适等。(2)再次行全髋关节翻修术是解决第一次髋关节术后疼痛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骨溶解和骨丢失,如果能够用药物抑制或延缓骨溶解和骨丢失,远期假体松动将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进而延长假体使用寿命。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假体松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骨关节炎等髋关节严重病损的有效手段[1],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00万例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2]。降低假体使用寿命及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导致人工髋关节松动的原因大致可分为力学因素和生物学因素两大类,力学因素包括:假体设计、术中操作、应力遮挡等;生物学因素主要包括:假…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数的逐年增加以及患者的年轻化,翻修手术也在逐年增多。常见的翻修原因包括无菌性松动、感染、脱位、假体磨损、假体周围骨折等,而骨溶解引起的假体松动是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的主要原因[1-2]。骨溶解往往会导致髋臼侧或股骨侧骨缺损,而髋臼侧骨缺损的处理往往比较棘手。因此,髋臼侧骨缺损的重建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成功至关重要。笔者于2017年10月收治1例严重髋臼底部缺损需行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现将其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假体与股骨上端匹配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15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156例松动、疼痛病人随访,其中X线片松动率为64%。10年以上翻修46例,翻修率为29%。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松动、疼痛病人与疾病的种类、假体的类型、骨水泥的使用、骨质质量以及假体与股骨上端匹配关系密切相关。结论:其中假体与股骨上端匹配关系是影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各种髋关节疾病的晚期,全髋关节置换术在缓解髋部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界面磨损、无菌性松动是影响假体长期生存率的重要因素,材料的更新和假体设计的改进使界面磨损和无菌性松动率显著降低。陶瓷是目前人工关节中抗磨损的最佳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