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及术中超声造影对下腔静脉癌栓是否合并血栓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发现肾肿瘤伴下腔静脉癌栓并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中行超声造影检查,以典型增强模式判断癌栓是否合并血栓,并最终取得术后病理结果。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术前及术中超声造影评估癌栓合并血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结果60例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均接受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联合下腔静脉内癌栓切除术。根据病理结果,下腔静脉癌栓合并血栓者10例(16.7%),其中术前超声造影漏诊2例,另有2例癌栓头部坏死组织被术前及术中超声造影误诊为血栓。术前与术中超声造影评估癌栓合并血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96.0%、93.3%、80.0%、96.0%和100.0%、96.0%、96.7%、83.3%、100.0%。 结论术前及术中超声造影对下腔静脉癌栓是否合并血栓有较好的鉴别诊断效能,可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信息和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背景 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是涎腺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复发率和转移率高,因形状和特点与良性多形性腺瘤(plemorphic?adenoma,PA)相似,常被误诊为多形性腺瘤.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涎腺ACC与P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因颌面部肿块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外科就诊,后经病理证实的涎腺ACC及PA患者.患者术前均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病灶常规超声特征、CEUS增强模式,同时运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软件分析各参数.结果 共收集11例涎腺ACC和24例PA病例资料.涎腺ACC和PA在常规超声上表现类似.CEUS增强模式显示:涎腺ACC病例中9例(81.8%)增强时间为快进且增强后边界不清,8例(72.7%)增强后病灶范围扩大,而PA病例中22例(91.7%)为慢进,18例(75.0%)增强后边界清楚,22例(91.7%)增强后病灶范围无扩大.TIC定量参数显示:涎腺ACC达峰时间为(9.97±0.68)?s,明显短于PA的(11.77±2.41)?s,峰值强度减半时间为(35.62±4.93)?s,明显高于PA的(23.68±7.58)?s?(P<0.05).常规超声诊断ACC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0.818、0.708、0.743;而超声造影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度分别为0.909、0.833、0.857,优于常规超声.结论 超声造影技术可为涎腺ACC和PA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及控制肝肿瘤发展转移的效果.方法 采用兔肝VX2肿瘤模型进行HIFU辐照.辐照后不同时期处死动物以观察其病理变化.另以辐照组及对照组动物各8只,于2周后处死,比较肿瘤生长及肺转移的情况.结果 HIFU辐照后肿瘤细胞立即发生凝固性坏死,电镜下亦见到不可逆的破坏.2周后有6只动物的肿瘤原发灶已被完全破坏;另2只靶区外有少量肿瘤残存,其体积为59.8 mm3和10.4mm3,而对照组的肿瘤平均体积为(1571.1±349.7)mm3.辐照组有2只(25%)发生肺转移,转移结节数为10和3;对照组全部发生肺转移,转移结节数为54±3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HIFU对兔肝VX2肿瘤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对控制肿瘤的发展及转移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评估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AKI)大鼠肾血流灌注及其参数对大鼠炎症反应的监测价值。 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32只,平均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作脓毒症大鼠,对照组仅开腹游离盲肠末端,不结扎穿孔,直接还纳关闭腹腔。于术后12 h、24 h两个时间点每组取8只大鼠行超声造影检查,并选取感兴趣区绘制时间强度曲线进行定量分析,下腔静脉取血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Ure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留取肾标本进行病理检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统计不同时间点两组各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超声造影定量参数[造影剂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上升斜率(AS)、峰值强度(PI)、降半时间(DT/2)、下降斜率(DS)、曲线下面积(AUC)]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 结果(1)模型组肾功能指标Scr、Urea、炎症因子指标IL-6、TNF-α、IL-10于两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造影剂团注后2~4 s,肾血管快速增强,随后皮质、髓质依次显影,髓质、皮质依次消退。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12 h肾皮质TTP增加[(10.47±1.25)s vs(8.30±1.53)s],DS、PI减小[(-0.13±0.02)dB/s vs(-0.17±0.04)dB/s;(23.90±1.36)dB vs(27.26±1.88)dB],髓质TTP、DT/2增加[(11.66±1.99)s vs(9.00±1.28)s;(62.49±4.56)s vs(52.15±7.70)s],DS减小[(-0.13±0.02)dB/s vs(-0.17±0.03)dB/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05、-3.121、4.102、-3.180、-3.268,-2.915,P=0.008、0.008、0.001、0.007、0.007、0.011),模型组24 h肾皮质AS、DS增加[(0.99±0.17)dB/s vs(0.61±0.19)dB/s;(-0.23±0.03)dB/s vs(-0.15±0.04)dB/s],DT/2、AUC减小[(42.41±3.03)s vs(61.07±6.52)s;(2477.89±113.37)dB·s vs(3024.93±253.81)dB·s],髓质AS、DS、AT增加[(1.00±0.27)dB/s vs(0.66±0.17)dB/s;(-0.23±0.06)dB/s vs(-0.15±0.04)dB/s;(4.30±0.34)s vs(3.77±0.29)s],DT/2、AUC减小[(42.73±7.02)s vs(59.64±9.23)s;(2335.75±189.77)dB·s vs(2689.72±285.45)dB·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62、5.138、7.344、5.566、-3.061、3.108、-3.349、4.124、2.921,P=0.001、<0.001、<0.001、<0.001、=0.008、=0.008、=0.005、=0.001、=0.011)。(3)肾皮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PI、AUC与血清IL-6、TNF-α、IL-10呈显著相关(r=-0.562、-0.398、-0.512;-0.540、-0.638、-0.430,P均<0.05)。(4)肾病理切片行过碘酸雪夫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肾出现肾小管轮廓不清、扩张、刷状缘脱落、肾小管上皮细胞扁平化、脱落表现,24 h模型组部分肾小管管型形成;对照组大鼠病理表现正常。 结论超声造影可以实时动态观察大鼠肾血流灌注过程,定量评价血流灌注水平,初步监测机体的炎症反应状态。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介入治疗方式对有症状性盆腔淋巴囊肿的疗效。 方法分析2014年6月至2020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36例盆腔恶性肿瘤术后出现有症状性淋巴囊肿患者的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情况,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纯穿刺抽液组、无水乙醇硬化组和置管引流组,采用χ2检验比较3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差异。 结果单纯穿刺抽液组患者11例,治愈率为36%(4/11),对于合并感染的较小淋巴囊肿(<5 cm),单纯抽液+抗生素冲洗有效,1例淋巴囊肿直径>10 cm者效果为无效;无水乙醇硬化组患者13例,治愈率为62%(8/13),2例淋巴囊肿直径>10 cm者效果为无效;置管引流组患者12例,治愈率为83%(10/12),淋巴囊肿直径>10 cm的病例均为治愈和好转。置管引流组治疗效果优于无水乙醇硬化组,无水乙醇硬化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穿刺抽液组,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91,P=0.012)。36例患者均治疗成功,无术后并发症发生。 结论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淋巴囊肿安全有效。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治疗效果最佳,尤其是对较大囊肿;无水乙醇腔内硬化治疗治愈率较高;单纯抽液治疗疗效较差,而伴有感染的淋巴囊肿穿刺抽液并抗生素冲洗留置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及术中超声在最大径≤1.5 cm的小肾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9月至2022年3月期间42例经手术切除且病理证实最大径≤1.5 cm肾肿瘤患者的超声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术前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CEUS)检查,其中8例内生型肿瘤病例因术中无法准确定位,行术中超声检查。 结果42例小肾肿瘤患者中8例(19.1%)为术前CEUS检出,而术前常规超声未检出(P=0.005)。术中超声则全部检出了术前漏诊病灶,清晰显示出肿瘤边界、形态及血供情况。其中7例诊断考虑为恶性肿瘤的患者行术中超声辅助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1例为透明细胞乳头状细胞癌,5例为透明细胞癌,1例为嫌色细胞癌,病灶切缘均为肿瘤阴性,术后随访6个月未发现疾病复发或转移。 结论对于最大径≤1.5 cm的小肾肿瘤,术前超声存在一定漏诊率,CEUS则可显著降低漏诊率,而术中超声则能全部检出内生型肿瘤。术中超声对于引导完全剔除肿瘤、保护瘤体包膜完整、充分保留残存肾单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 rasound,HIFU)联合造影剂消融后对兔肝V X 2肿瘤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用30只新西兰白兔制成VX2肝癌模型,分为两组,A组单纯HIFU辐照,B组辐照前注射超声造影剂.辐照后0 h、6 d,14 d电镜观察.结果 辐照后两组靶区细胞坏死,辐照后早期A组靶区可见细胞轮廓.辐照后6 d两组靶区细胞崩解,边缘见纤维包裹带,靶区周围细胞浊肿,B组较A组严重,B组靶区周围凋亡小体多于A组.结论 超声造影剂增强H I F U对靶区组织的消融作用,进一步破坏组织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终末期肾衰竭主要致病原因之一。超声一直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诊断方法,发展至今,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肾病超声诊断方法包括二维超声、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彩色多普勒能量图、三维超声等技术,这些超声诊断技术用于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均有一定价值。本文列出了各类主要超声技术用于诊断糖尿病肾病的应用现状,并阐明其机制,由此探讨超声诊断技术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评估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例1患儿女性,12岁,未初潮,2个月前因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痛,阵发性发作,伴呕吐,于当地医院诊治,考虑淋巴结炎,给予抗感染等治疗,症状好转,1个月后腹痛再次出现,仍于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治疗好转,3 d前症状加重给予对症治疗未见好转,转诊解放军总医院。专科检查下腹部略隆起,压痛、反跳痛,下腹部正中可触及直径约10.0 cm肿物,触痛明显。甲胎蛋白、癌抗原125均在正常范围。经直肠及经腹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