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连续血液净化疗法CBP(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及脓毒血症(SepsiS)患者内皮功能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肾内科15例SIRS或伴Sepsis患者,分别留取CVVH(continuous venous—venous homofiitrtion,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前后的血浆,直接检测血栓调节蛋白(sTM,soluble thrombomodulin)、E-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soluble intercellul aradhesion molecule-1)浓度。APACHⅡ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临床转归:8名SIRS组患者,CVVH治疗后第4天APACHⅡ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而7名Sepsis组患者的APACHII评分更加恶化。SIRS组患者血浆sTM、SICAM-1、sE-选择素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epsiS组患者血浆sTM、SICAM-1、sE-选择素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和SIRS组(P〈0.01);CVVH治疗后1周,SIRS组患者sTM、sE-选择素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Sepsis组患者无明显降低(P〉0.05)。结论SIRS/Sepsis患者内皮细胞存在明显的激活和损伤,CVVH治疗能部分改善SIRS患者内皮细胞功能,而对Sepsis患者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体外试验条件下模拟血液透析,观察脂质体血液透析(HLD)对蛋白结合性溶质的清除效果.并与常规血液透析和白蛋白透析进行比较。方法采用体外闭合循环,分别于血液侧(B侧)加入含3-硫酸吲哚酚(IS),胆红素(BiD和胆酸钠(CA)的牛血清白蛋白(BSA)溶液。根据透析液侧(D侧)成分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白蛋白组(BSA生理盐水溶液)和脂质体组(4%大豆卵磷脂脂质体生理盐水溶液),每组进行3次150min体外循环,每30min分别由两侧取样测定溶质浓度及白蛋白水平。结果白蛋白组中IS在30min即达到两侧平衡,脂质体组和对照组中IS分别在90min~120min和150min时两侧溶质浓度接近。CA在白蛋白组和脂质体组中清除较快;对照组中B侧CA水平则在60min~90min已达平台,而其D侧含量维持于低水平。Bil的清除曲线与CA类似,但在脂质体组中60min后才显示逐渐下降。各组中BSA含量在30min轻度下降外.其后则无明显变化。结论与常规血液透析方式相比,HLD和白蛋白透析能更有效清除蛋白结合性溶质,而HLD起效较慢但效应更持久。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重要的远期并发症和死亡原因 ,也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病因之一 ,中国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DN的肾脏病理在不同阶段有各自的特点 ,而临床表现也随之发生变化 ,因此不同病程阶段的治疗策略应有所侧重。一、预防性治疗1.控制血糖 :糖尿病状态下增加的糖负荷造成肾组织细胞内高糖 ,引起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等介质和细胞黏附因子表达增加 ,从而损伤肾脏。DN时肾脏高滤过状态似乎依赖于高血糖 ,1型糖尿病患者微蛋白尿期的肾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抗坏血酸透析液对静脉铁剂诱导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择应用氢氧化铁蔗糖复合物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例,分别给予抗坏血酸透析液透析和在透析过程中静脉滴注抗坏血酸进行干预,测定血浆及红细胞丙二醛(MDA)、抗坏血酸和维生素E水平,通过计算MDA:胆固醇的曲线下面积(AUC0-180min)判断其疗效。结果 氢氧化铁蔗糖复合物注射后,血糖MDA明显升高(P<0.05),60 min达高峰,抗坏血酸水平明显下降。抗坏血酸透析液可明显降低血浆MDA和AUC0-180min(P<0.05),静脉注射抗坏血酸也可降低血浆MDA,但至后期出现再次升高的趋势,其AUC0-180min与未用抗坏血酸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抗坏血酸透析液可明显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静脉铁剂诱导的氧化应激,效果优于静脉注射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生素C透析液在血液透析滤过(HDF)中的应用对改善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血液净化中心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10例进行自身交叉对照研究,分别测定常规透析液和VitC透析液HDF治疗前后血浆总抗坏血酸(TAA)、维生素E(VitE)、高级蛋白质氧化产物(AOPP)、血浆和红细胞丙二醛(MDA)等氧化还原指标。应用B超检测流量依赖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DD)。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孵育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泌或表达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单核细胞趋化分子1(MCP-1)的水平。结果常规HDF治疗后,血浆TAA、VitE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VitC透析液HDF治疗后,血浆TAA较治疗前显著升高[(39.48±27.63)比(222.18±90.09)μmol/L,P〈0.01],但VitE水平仍较治疗前显著下降[(6.80±2.08)比(4.54±2.39)μmol/L,|P〈0.05]。常规HDF治疗后,肱动脉反应性舒张最大直径增长率(%)和最大流量增长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14.3±5.35比8.96±2.66,P〈0.01;67.82±32.32比33.34±15.23,P〈0.05)。VitC透析液HDF治疗后,上述指标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44±5.49比11.42±8.61,60.29±38.15比70.53±56.05,P均〉0.05)。常规HDF治疗后的血清孵育HUVEC 24 h上清液中,sICAM-1、MCP-1浓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而VitC透析液HDF治疗对HUVEC分泌sICAM-1、MCP-1无显著影响。结论常规HDF治疗由于大量抗氧化剂VitC的丢失,对MHD患者的内皮细胞功能有一定程度损伤。VitC透析液HDF治疗可减轻氧化应激对内皮细胞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维持性血透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的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透 (MHD)患者氧化还原指标的水平及在血透过程中的变化 ,试图建立一套反映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状态的检测方法 ,并对其临床价值作初步评价。方法 选择MHD患者 4 9例、健康人 18名 ,检测其血浆总抗坏血酸 (TAA)、脱氢抗坏血酸 /总抗坏血酸 (DHAA/TAA)、维生素E、晚期蛋白质氧化产物 (AOPP) ,血浆和红细胞丙二醛 (MDA)等氧化还原标志物并进行比较 ;监测在血透过程中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 ;对血浆AOPP、MDA及C反应蛋白 (CRP)做相关分析。结果 MHD患者血浆MDA、AOPP浓度均较正常人为高 (6 .8± 2 .2 μmol/Lvs 3.9± 0 .5 μmol/L ,P <0 .0 5 ;395 .2± 98.7μmol/Lvs 182 .3± 4 3.0 μmol/L ,P <0 .0 1) ,AOPP的增高尤为显著 ,而血浆抗坏血酸、维生素E及红细胞中MDA含量与健康人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血透过程中患者血浆TAA逐渐降低 ,AOPP、MDA值却有所升高 ,透析前、后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其余指标均未见明显改变。MHD患者血浆AOPP、MDA及CRP三者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结论 维生素族含量易受内、外源性因素干扰 ,变化范围较大 ,而以血浆AOPP和MDA作为反映MHD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指标更为可靠、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抗坏血酸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并与经静脉途径补充抗坏血酸进行比较。方法(1)单次透析:8例MHD患者进行3次透析,每次为一组,分别为①对照组(con-trol);②静脉抗坏血酸(iv-AA)组;③透析液抗坏血酸(D-AA)组:使用含抗坏血酸2g/L的浓缩酸性透析液(A液)。每小时取血标本测定血浆总抗坏血酸(TAA)、脱氢型抗坏血酸/总抗坏血酸(DHAA/TAA)、维生素E(VitE)、血浆与红细胞丙二醛(MDA)。(2)抗坏血酸透析4周:23名M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和试验组(n=11,使用含抗坏血酸0.8g/L的浓缩A液)。检测两组对象试验前、4周后的上述氧化应激指标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高级蛋白质氧化产物(AOPP)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铁蛋白(SF)、血液学指标。结果(1)透析过程中对照组血浆TAA水平逐渐降低,血浆MDA值升高[透析后(8.47±3.45)μmol/Lvs透析前(5.12±1.15)μmol/L,P<0.05]。静脉注射抗坏血酸后血浆TAA呈现浓度峰值而DHAA/TAA相应降低,随即TAA下降,至透析结束时回复至透前水平。D-AA组中血浆TAA水平基本保持稳定,近透析结束时血浆VitE略升高[透析后(26.7±2.8)μmol/Lvs透析前(22.4±0.9)μmol/L,P<0.001]。(2)观察4周后试验组的血浆TAA水平增高[试验后(83.8±56.5)μmol/Lvs试验前(32.6±25.2)μmol/L,P<0.05]。血浆oxLDL在试验组降低[试验前(27.4±13.3)mg/dLvs试验后(16.8±9.5)mg/dL,P<0.05]。结论血透过程中大量抗坏血酸丢失,患者的氧化应激程度加重。静脉补充抗坏血酸或应用抗坏血酸透析液均能减少其损失,削弱氧化应激,但后者的抗氧化作用更趋于平稳缓和。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右旋糖酐氢氧化铁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铁缺乏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159例维持性血透患者,肾性贫血程度:血红蛋白(Hb)60~90 g/L,或红细胞压积(Hct)0.18~0.27,随机分为静脉组与口服组,分别采用静脉注射右旋糖酐氢氧化铁及口服琥珀酸亚铁进行补铁治疗,总疗程8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清铁指标、红细胞相关指标及生化指标,并对不良反应进行监测。结果 (1)共136例完成本研究,其中静脉组70例、口服组6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贫血程度、血清铁指标及EPO用量相匹配。(2)治疗8周时,静脉组Hb及Hct显著升高,分别上升(25.5±18.7)%和(28.9±21.1)%,幅度明显高于口服组[(12.0±16.8)%和(16.7±22.5)%],P<0.001。(3)治疗8周后两组血清铁蛋白(SF)与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静脉组升高幅度[SF(316.0±398.0)%,TSAT(89.7±99.0)%】明显高于口服组[SF(157.0±454.0)%,TSAT(35.2±57.0)%】,P<0.001。(4)治疗8周后静脉组血清白蛋白及血清钾较治疗前升高,白蛋白由(36.9±5.2)g/L升至(39.3±5.9)g/L,血清钾由(4.8±0.8)mmol/L升至(5.1±0.9)mmol/L,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WBC及其它生化指标均相近。(5)静脉组4例有不良反应,1例出现药物相关皮疹,停药后消失,1例轻微心悸,2  相似文献   
9.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变迁情况,并探讨可能的原因。方法 对1999年和2003年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钙、磷代谢和一般营养状况、透析充分性等指标以及治疗方法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人口构成上的差异无显著性。2003年透析用水以超纯水代替1999年的单纯反渗水,并部分使用超低钙透析液(1.25mmol/L);透析膜由复用5次改为不复用;透析时间和频率明显增加(P<0.01);血液透析滤过(HDF)比例增加(P<0.01);平均促红素和磷螯合剂用量增加(P<0.05);使用活性维生素D3患者比例明显减少(P<0.05);铁剂用量变化不明显。与1999年相比,2003年患者血磷和钙、磷乘积明显升高(P<0.01);血钙、甲状旁腺激素(iPTH)无明显变化;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透前尿素氮(BUN)均有提高(P<0.05);整体尿素清除率(Kt/V)、校正蛋白分解率(nPCR)变化不明显。结论 与1999年相比,2003年钙、磷代谢紊乱有所加重,可能与促红素用量增加及水质改善后患者红细胞比容上升、有效血浆流量下降导致血磷清除减少有关。提示在改善透析患者一般营养情况的同时,更应重视增加透析和药物对血磷的清除。  相似文献   
10.
尿毒症与氧化应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终末期肾病有许多远期并发症 ,如动脉粥样硬化、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慢性炎症状态、贫血等 ,近 10年来的研究揭示这些与机体长期处于高氧化水平有关 ,氧化产物和还原物质之间原有的平衡被打破 ,氧化过程占相对或绝对优势 ,导致机体内环境处于氧化反应的“压力”之下 ,于是众多学者纷纷提出尿毒症患者存在“氧化应激”(oxidative/oxi dantstress)这一病理生理机制。   1 尿毒症患者体内氧化产物过多1.1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advancedglycationendprod ucts,AGEs) AGEs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