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23例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初期开展瓣膜外科治疗所应汲取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全组除1例为主动脉右瓣冠脱垂外,其余22例均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共有二尖瓣病变19例次,主动脉瓣病变15例次,其中主动脉瓣、二尖瓣联合瓣膜病变11例;均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经胸正中切口,常规建立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术(MVR)采用右房—房间隔入路,多数采用2-0 prolene 线连续缝合,主动脉瓣膜替换(AVR)采用主动脉根部切口,采用双头带垫间断褥式缝合,必要时可间断单针缝合。双瓣膜置换先置换二尖瓣,再置换主动脉瓣。合并三尖瓣中度以上关闭不全病例,同期行 Devega 术或置环成形术(TVP)。合并 CABG 患者先在体外循环下行桥血管远端吻合,再行瓣膜置换术,并行循环下进行桥血管近端吻合。结果术后心脏21例自动复跳,2例心外膜除颤后复跳,术后再次开胸止血 1例,房间隔切口裂开1例,呼衰及精神症状 1例,均经积极治疗痊愈出院。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1周复查心超均未发现瓣周漏。术后全部随访至今,随访患者心功能都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准确掌握手术时机,充分术前准备及正确围术期处理,术中积极保护心肌和左室功能,正确处理合并症,可明显提高瓣膜置换术的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Ivor-Lewis术中盲置空肠营养管的方法。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实施Ivor-Lewis食管中下段癌切除术病人19例,均采用盲置空肠营养管。主要步骤包括:(1)经腹游离胃;(2)食管肿瘤切除和胃食管胸内吻合;(3)在巡回护士协助下,术者经食管裂孔盲置空肠营养管。结果 所有病例未发生营养管相关不良事件,19例均成功放置。结论 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中盲置空肠营养管是一种可行的置入方式。外科医生通过练习可以熟练掌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诱骗受体3(decoy receptor3,DcR3)和基质金属蛋白-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DcR3和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DcR3蛋白、MMP-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7.1%和51.3%,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分别为26.7%和16.7%)(P〈0.01);两者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表达具有正相关(r=0.271,P〈0.05)。DcR3、MMP-2和DcR3/MMP-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高度表达的DcR3、MMP-2可能有助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及早期侵袭转移,联合检测DcR3、MMP-2表达有可能作为反映食管鳞癌进展和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在贲门癌、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实施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对132例贲门癌、食管癌患者在术中经鼻留置营养管,术后经鼻肠管给予EN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未进行肠内营养。结果所有贲门癌、食管癌患者术中均顺利留置鼻十二指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患者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术后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术后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也明显缩短。结论贲门癌、食管癌患者术后应用EN,能保护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感染能力,改善营养,减少费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增强康复信心,是患者术后简便、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癌扩大二野清扫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从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对52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以Ivor-Lewis术式为基础进行扩大二野清扫,并对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52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6.5%(19/52),死亡1例。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50%(26/52)。共清扫淋巴结1 426枚,其中99枚淋巴结发生转移,淋巴结转移度为6.9%;主要集中在颈深组、食管旁、喉返神经旁、隆突下、贲门区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7.3%、19.2%、7.6%、13.4%、25%和5.7%;转移度分别为15.2%、17.2%、6.1%、19.2%、24.2%和3.0%。早期食管癌和进展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和52.1%,转移度分别为1.9%和7.1%,两者转移率和转移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78、1.083,P<0.05)。结论胸中段食管癌有广泛转移的倾向,颈深区及上纵隔区域是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区域。Ivor-Lewi术式更方便胸中段食管癌切除和现代二野淋巴结的清扫,并且以此为基础经右胸顶对颈深区淋巴结清扫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自体血胸腔注射和香菇多糖胸腔注射促进胸膜粘连对肺部术后气胸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合肥第三临床学院)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共46例肺部术后气胸病人,按照抛硬币法分组为观察组(自体血胸腔注射)22例和对照组(香菇多糖胸腔注射)24例;两组病人先行1 000 mL生理盐水冲洗胸腔,使肺表面纤维条索粘连带冲洗干净;观察组以自体血80 mL,自胸管注入胸腔;对照组以香菇多糖4 mg+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自胸管注入胸腔。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后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5.5%(21/22),对照组有效率为66.7%(16/24),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95±0.84)d和(7.96±1.8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体血胸腔注射促进肺部手术术后气胸胸膜粘连治疗,效果明显,具有住院时间短和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诱骗受体3(decoy receptor 3,DcR3)蛋白是一种肿瘤坏死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NNP-2)是一种锌离子依赖的蛋白水解酶,它们的蛋白表达与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E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DcR3和MMP-2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与患者生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8例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的食管癌标本及20例癌旁正常食管组织标本作为对照,采用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DcR3和MMP-2的表达,并电话随访所有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分析其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及生存的关系.结果:98例食管癌组织中DcR3阳性表达64例(65.3%),阴性表达34例(34.7%);MMP-2阳性表达57例(58.2%),阴性表达41例(41.8%);DcR3、MMP-2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P<0.05);食管癌组织中DcR3、MMP-2表达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有无转移、临床分期及3年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DcR3和MMP-2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0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癌扩大二野清扫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从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对52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以Ivor-Lewis术式为基础进行扩大二野清扫,并对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52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6.5%(19/52),死亡1例。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50%(26/52)。共清扫淋巴结1 426枚,其中99枚淋巴结发生转移,淋巴结转移度为6.9%;主要集中在颈深组、食管旁、喉返神经旁、隆突下、贲门区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7.3%、19.2%、7.6%、13.4%、25%和5.7%;转移度分别为15.2%、17.2%、6.1%、19.2%、24.2%和3.0%。早期食管癌和进展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和52.1%,转移度分别为1.9%和7.1%,两者转移率和转移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78、1.083,P<0.05)。结论胸中段食管癌有广泛转移的倾向,颈深区及上纵隔区域是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区域。Ivor-Lewi术式更方便胸中段食管癌切除和现代二野淋巴结的清扫,并且以此为基础经右胸顶对颈深区淋巴结清扫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安徽省立医院2015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07例胸段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案分为胸腹腔镜组(n=81)和开放组(n=126).胸腹腔镜组采用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切除术治疗,开放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DcR3是一种新近发现的TNFR超家族成员,在一些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表达明显增加.DcR3通过竞争地与FasL、LIGHT及TLIA结合,产生抑制细胞凋亡和细胞调节的生物学特性,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DcR3有可能成为一种新颖的肿瘤特异性指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诊断、治疗、预后及疗效观察等方面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为临床应用揭开新的篇章.
Abstract:
Decoy receptor 3 (DcR3) is a newly discovered member of the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TNFR) superfamily, expresses highly in the digestive system neoplasms. DcR3 inhibits cellular apoptosis and produces cellular modulation by competitively combining with FasL, LIGHT and TL1A, therefore it deeply relates to the digestive system neophlasm's generation and progression. DcR3 is supposed to be the new tumor-specific marker that may cast the light to the digestive system neoplasms' generation, diagnosis,treatment, prognosis and effect observation. DcR3 is expected to open a new chapter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