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0篇
医药卫生   14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动力化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经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10例股骨远端骨折经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部分拆除锁定接骨板上的锁定螺钉。根据AO分型,33-C2型8例,33-C3型2例;男7例,女3例;年龄24~62岁,平均36.8岁。所有患者均于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后进行X线检查,出现骨痂后,X线检查连续观察3个月以上,骨痂均无进一步生长迹象。术后超过6个月,部分拆除锁定接骨板上的锁定螺钉。动力化手术后2周,佩带髋"人"字支具并逐步增加负重。每月定期摄X线片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40个月,其中9例均于术后3个月内出现穿过骨折线的骨痂愈合,1例因未遵医嘱佩带支具且直接完全负重,发生接骨板断裂,重新切开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后骨折愈合。根据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价标准,优6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达80%。结论锁定接骨板动力化可减少应力遮挡,维持横向稳定,增加骨折断端间的轴向微动,促进骨痂生成和骨痂改建塑形,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经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简单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颈不稳定型骨折,应用双头螺纹加压空心钉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6年7月,年龄65岁以下的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有完整随访资料者32例。采用双头螺纹空心钉(QWIX 7.5 mm)内固定治疗。骨折按Garden分型:GardenⅢ型27例、GardenⅣ型5例;右侧19例,左侧13例。记录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股骨颈长度、颈干角、股骨头形态、内固定退钉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手术时间50~80 min,平均(65.25±21.33)min,失血量50~90 ml,平均(65.51±15.36)ml,住院时间5~13 d,平均住院日(7.35±1.25)d。完整资料32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1.36±4.81)个月。其中1例出现骨折不愈合,发生率3.12%(1/32);3例股骨头坏死,发生率9.37%(3/32)。无内固定退钉、无明显股骨颈短缩者。术后1年股骨颈的水平缩短(5.80±2.51)mm、垂直缩短(7.53±2.14)mm与术后2年股骨颈的水平缩短(5.22±2.83)mm、垂直缩短(7.35±2.9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23,P=0.389;t=-1.502,P=0.780)。髋关节Harris术后评分66~92分,平均(85.92±3.65)分,其中优19例,良8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达84.37%(27/32)。[结论]双头螺纹加压空心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固定牢靠,避免退钉及股骨颈短缩的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愈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快速成型(RP)技术对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诊断及治疗的辅助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8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11例;年龄39 ~ 78岁,平均62岁.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新鲜骨折,其中10例患者经三维CT扫描并采用RP制备骨折模型,然后通过模型确定骨折分型(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7例,四部分骨折3例),指导手术治疗(3D技术组);8例患者常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常规组)(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6例,四部分骨折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术后6个月采用Neer评价标准评定疗效. 结果 通过对1∶1等大的RP模型分析研究,明确骨折类型后均顺利完成术前制定的手术方案.3D技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1.1h)及术中出血量(平均190 mL)均少于常规组患者(1.5 h、240 mL).所有患者术后获7~23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4.3个月).术后6个月采用Neer评价标准评定疗效:3D技术组:优5例,良4例,可1例;常规组:优3例,良4例,可1例. 结论 1∶1的RP模型能直观、准确地展现骨折伤情,使手术方案具体化、个体化,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并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兔骨髓基质细胞(MSC)经不同剂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刺激后,促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重要递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MSC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并与相应成骨情况做一对比,借以预测MSC经bFGF刺激后成骨效能与成血管效能的变化,探讨其对剂效关系。方法:取兔双侧股骨MSC,采用MSC体外培养技术,分别以不同剂量bFGF刺激细胞,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培养5d后,进行细胞形态(HE染色)、增殖情况(细胞记数法与MTT法)、碱性磷酸酶(改良钙钴法染色)、钙化结节(图像分析)、VEGF阳性细胞率(免疫组化染色)等项目的检测。结果:不同剂量组间在细胞记数法、MTT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矿化面积百分率、VEGF阳性细胞率5项观测指标上F值分别为65.50,22.47,11.12,8.33和224.37,P<0.01,差别具有显著意义,结合各组均值来看,bFGF剂量为1200U/mL左右时效果最佳。结论:应用bFGF在促进MSC增殖的同时,还可促进促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重要递质-VEGF的表达,其应用剂量与效果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bFGF应用剂量为1200U/mL左右时,其促进MSC表达VEGF及促进细胞增殖作用同时达到最佳效果,超过此应用剂量,两者则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由注射型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和纤维蛋白胶(fibringlue,FG)组成的复合支架材料的凝固时间和显微结构特征,探讨其作为注射型复合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将注射型CPC和FG按凝固后的体积计算,以2∶1的体积比混合,制成复合载体。测定复合材料的凝固时间,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其煅烧前后的结构特征。结果:复合材料的初凝时间平均为9.54min,终凝时间平均为21.38min。扫描电镜发现,FG贯穿于CPC晶体间,并将CPC晶体紧密连接。煅烧后有较多大孔产生,空隙率为32.6%。且有延伸的沟隙将CPC微孔相连。结论:复合材料凝固时间适合临床操作;随着FG的降解,复合材料的空隙率将提高,有望加速CPC的降解和骨的生长,用作生物活性分子的注射性载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对开放性骨折术后骨不连和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选择2000—10/2003—04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开放性骨折术后四肢长骨骨缺损患13例,7例术后无菌性骨缺损,6例术后出现感染性骨缺损。对无菌性骨缺损行断端清理,感染性骨缺损行彻底清创,均用外固定,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植入治疗。有软组织缺损的行植皮或皮瓣转移术。观察术后开始负重时间,每月拍X射线片观察骨缺损修复及再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3例患均进入结果分析。随访时间1年7个月。①术后带架平均开始负重时问3,6个月。②骨折塑形后拆架时间4个月~1年6个月,平均10.4个月。③骨愈合时间8例单纯横断或斜型骨折2~7个月,5例粉碎骨折4~10个月:④13例均未再出现感染。结论: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能促进骨愈合,修复骨缺损,并有抗感染作用,患对最终结局满意,可作为开放性骨折术后骨缺损修复的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本骨库长期冷冻保存的异体半关节各主要生物学性质的检测,评价骨库储骨的质量。方法取分别储存1、3、5年的异体股骨上半关节,采用三点抗弯曲试验测量其皮质骨最大载荷和抗弯强度;组织形态学和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其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和松质骨形态以及关节软骨基质成分的变化情况;细菌培养的方法检测其有无污染情况。结果各储存年限的皮质骨抗弯强度无显著性差异;骨与软骨组织结构及软骨基质特异性染色无明显改变;细菌培养结果阴性。结论在外包装无破损的情况下,深低温保存的异体骨其主要生物学特性不随储存年限的增加而发生明显改变,其使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手术切开复位、记忆合金聚髌器内固定的方法治疗56例髌骨骨折患者。结果术后早期即可活动,56例获随访,其中优52例,良2例,中1例,差1例,总有效率达98%。结论用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取出容易、适用于治疗多种类型髌骨骨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背景:课题组前期观察了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磷酸三钙人工骨作为填充材料植入多孔钛周围的组织学变化,但是对于该材料生物固定多孔钛的特点尚未得知。目的:评估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磷酸三钙三维多孔框架材料修复多孔钛周围骨缺损的生物力学特点。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2/2007—09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材料:以负压抽吸法在5&#215;10^3Pa的压力下将牛骨形态发生蛋白混悬液5mg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磷酸三钙多孔框架复合。新西兰兔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8只。方法:于股骨内髁上段0.5cm处制造直径6mm,高为10cm的圆柱状全壁缺损。对照组在羟基磷灰石涂层多孔钛周围填充单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磷酸三钙材料。实验组在羟基磷灰石涂层多孔钛周围填充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磷酸三钙材料。主要观察指标:填充6,12,24周后取含植入样品的股骨进行生物力学推出测定,测试完毕后标本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所有样品的剪切应力都随时间增长而增大。其中在6,12周实验组剪切应力高于对照组(P〈0.05)。扫描电镜观察6周时断裂位置为植入仿生骨-骨界面,金属表面骨组织量较少。12周时断裂面主要发生在植入仿生骨-多孔钛界面或正在重建的编织骨内或编织骨-皮质骨界面。24周时,可以观察到断裂发生在编织骨-皮质骨界面。结论: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磷酸三钙材料修复多孔钛周围骨缺损,能够更好地固定生物假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