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者应用国产EPO(南京大学生化系提供)治疗11例依赖输血的透析病人。Hb平均值为53.4g/L,每周3次,每次4000单位,疗程10周~48周、多数人Hb和Ht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Hb增加超过20g/L者3例,超过10g/L者6例,Ht超过5VOl%者4例,初步证明国产EPO治疗肾性贫血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3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n=17,男12例,女5例,平均年龄35.4岁,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和B组(n=15,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34.6岁,年龄和性别分布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外加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GCS评分,生理指标(MBP、RR、HR),血气指标(pH、PaO2、PaCO2、SaO2)和预后指标.结果 治疗后GCS评分B组痊愈率明显高于A组;B组监测的生理指标及血气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B组生存率66.66%,高于A组47.06%(P<0.01);B组病死率33.33%,显著低于A组52.94%(P<0.01).结论 常规综合治疗加机械通气在目前缺乏对DAI特异性治疗方法的前提下,不失为治疗DAI的有效手段,对DAI的预后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3.
2 0 0 1年 7月~ 2 0 0 3年 4月 ,我们采用悦安欣注射液辅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 2 2例 ,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 1 6例对照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38例住院患者均符合 1 995年WHO/ISFC制定的扩张型心肌病 (DCM)诊断标准[1 ] 。按就诊时先后顺序间隔分组。治疗组 2 2例 ,男 1 4例 ,女 8例。年龄 40 3± 1 5岁 ,病程 1~36月 ,心功能分级 (NYHA分级 )按 1 994年标准[2 ] :Ⅲ级 1 2例 ,Ⅳ级 1 0例。对照组 1 6例 ,男 1 0例 ,女6例 ,年龄 41 5± 1 6 8岁 ,病程 1~ 40月 ,心功能分级 :Ⅲ级 9例 ,Ⅳ级 …  相似文献   
4.
1病例介绍 颅内肿瘤颅外转移患者10例,均为我院1989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病例。男4例,女6例。年龄6岁-45岁。其中,侧脑室室管膜瘤3例,四脑室室管膜瘤2例(病理均为Ⅲ级-Ⅳ级),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4例,右额叶胶质母细胞瘤1例。转移时间为术后1个月-24个月;部位为手术所植引流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乳头状癌经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治疗策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的颈淋巴结转移规律及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应用于cN0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的理论依据和应用原则。方法 前瞻性观察30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分析cN0pN^ (病理检查淋巴节阳性)及cN^ pN^ 病例的颈淋巴结分布规律。结果 cN^ pN^ 136例,cN0pN^ 164例,颈淋巴结转移251例,占83.67%,其中气管周围228例,同侧Ⅰ、Ⅱ、Ⅲ、Ⅳ、Ⅴ区分别为1例、61例、241例、246例、59例;cN0pN^ 115例,分布情况为气管周围108例,同侧Ⅰ、Ⅱ、Ⅲ、Ⅳ、Ⅴ区分别为0例、5例、105例、109例、3例;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最常见于气管周围、颈部同侧Ⅲ、Ⅳ区。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cN0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重要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A)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22G细针穿刺,对8例医源性股动脉PA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凝血酶治疗,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观察瘤体内血栓形成情况,每次注入凝血酶100IU,凝血酶总用量不超过500IU,直至血栓形成。结果8例患者均经一次性治疗成功,凝血酶用量100~500IU,血栓形成时间0.5~1.5min,无一例出现血管内血栓形成、感染、过敏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凝血酶注射治疗股动脉PA安全有效,可作为经股动脉途径介入诊疗术所致医源性PA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7.
背景:以往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评估采用冠状动脉内直接输注乙酰胆碱和数字性血管造影的方法,但这种有刨性检查限制了对疾病早期发生、发展及临床干预治疗后的动态观察。目的:探讨利用高分辨率超声评估高脂血症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并与健康者进行对照。设计:病例-对照。单位:一所市级医院超声科和心内科。对象:选择2001-05/2002-03信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36-75岁。根据患者血脂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高胆固醇血症组20例,高三酰甘油血症组20例,混合性高脂血症组2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20人为正常对照组,男12人,女8人。所有纳人对象均知情同意。方法:肱动脉内径及血流量变化测量采用使用高分辨率超声诊断系统。患者休息至少10min后测量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及基础血流量。然后用袖套式充气带在肘关节以下加压300mmHg,持续四五分钟,突然放气,测量放气后15s时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及反应性充血血流量。再休息至少15min,待血管完全恢复正常后,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400μg,三四分钟后,再次测量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血流量。然后计算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215;100%;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215;100%。反应性充血血流量增长百分率=反应性充血血流量/基础血流量&;#215;100%;含服硝酸甘油后血流量增长百分率=含服硝酸甘油后血流量/基础血流量&;#215;100%。主要观察指标:应用高分辨率超声仪器观察3组高脂血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体检者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高脂血症患者60例和健康体检者2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高胆固醇血症组、高三酰甘油血症组、混合性高脂血症组患者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5.7&;#177;3.2)%,(5.4&;#177;3.0)%,(3.8&;#177;2.4)%,(11.3&;#177;3.1)%,P〈0.05],其中以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降低最明显。而3个患者组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血流量增长百分率,以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正常人明显受损,高分辨率超声能准确可靠地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8.
超声评价高脂血症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利用高分辨率超声评价高脂血症 (hyperlipidemia,HL P)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将 80名研究对象分为 4组。 组 2 0人为正常对照组 , - 组分别为高胆固醇血症组、高甘油三酯血症组和混合性高脂血症组。应用高分辨率超声分别观察记录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高脂血症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降低、尤以混合性高脂血症组为甚 (11.3± 3.1) %比 (5 .7± 3.2 ) % ,(5 .4± 3.0 ) %比 (3.8± 2 .4 ) % ,P均 <0 .0 5 )。结论 HL P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正常人明显受损 ,高分辨率超声能准确可靠地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关于冠心病、心肌梗塞后中医康复医疗手段是我们在康复治疗中的初步体会。我们认为: 首先必须遵守中医辨证论治法则,分型论治,绝不能拘泥于一法一方。本病多为正虚邪实,虚实相兼,往往虚淤夹杂;多因七情内伤,劳逸不当,过食膏梁厚味,以致阳虚、寒凝、痰浊内阻,血瘀脉滞引起,遗方用药必须灵活运用方能中的。比其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被动躯体运动对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获得性衰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入住ICU病房且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早期被动躯体运动来对病人进行干预。比较2组病人获得性衰弱的发病率、独立功能状态、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获得性衰弱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 < 0.01)。结论临床中,对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进行被动躯体运动,能够有效降低获得性衰弱的发病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