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儿童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方法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总结儿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随访和并发症处理的经验。方法(1)对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儿童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1周,1、3、6、12个月及此后每年均进行随访,随访时行心电图、胸片、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起搏器参数和起搏阈值进行检测。(2)对随诊中出现的6例并发症(其中囊袋感染2例、固定胶套磨破皮肤感染2例、绝缘层破损1例、重度三尖瓣反流1例)分别进行处理。结果对27例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儿童进行7个月~8年随访,平均(5.2±1.5)年;其中6例并发症经处理后,感知和起搏功能良好,随访6个月~5年无异常。结论(1)儿童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尽量采用生理性起搏;(2)心外膜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少,适合超声心动图显示锁骨下静脉内径小于5 mm的患儿;(3)心内膜植入时要注意儿童的心脏结构和生长发育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分析69例婴儿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69例患儿的心电图、胸片、彩色超声心动图、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治疗和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婴儿心律失常以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发生率最高,占79.7%(55/69);其次是房性和室性早搏,占11.6%(8/69)。治疗以对症和抗心律失常药物为主,有28例SVT患儿行食道心房调搏术中止发作,有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者安装永久起搏器。结论:婴儿期心律失常以SVT最常见,其次为房性和室性早搏,多为功能性、暂时性的(58.0%);婴儿能耐受食道心房调搏术,无不良反应;婴儿期严重的Ⅲ度AVB需安装永久起搏器。  相似文献   
3.
介入封堵术与外科手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介入封堵术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即时治疗效果,并与同期外科手术效果进行对比。方法 采用封堵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4 8例,与同一时期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73例患儿,进行年龄、身高、体重、肺动脉压力、室间隔缺损大小、手术及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的比较。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两组小儿的年龄、身高、体重、肺动脉压力及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封堵术组的室间隔缺损较手术组的小,但手术及住院时间较短。封堵组术中及术后出现左前分支或完全性左束支阻滞较多见,其他并发症包括再次外科手术、残余分流、术中出血多、神经受损、溶血、术中或术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气胸、胸腔积液、心包积液、主动脉关闭不全及术后感染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作为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新方法,即时的疗效确切。采用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应遵循治疗原则,术中遵守操作规范,术后严密观察,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是一类可能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综合征,分为先天性及获得性两大类型。既往曾经有学者认为多数先天性LQTS其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s de pointes,TdP)发作多表现肾上腺能依赖性,而获得性LQTS及先天性LQTS3则表现为长间歇依赖性。近年的研究表明不少LQl、s病例同时存在长间歇依赖及肾上腺能依赖等特性的重叠交叉。本院自1999年以来收治2例合并完全性房室阻滞的LQTS,其TdP发作表现出典型肾上腺能依赖的特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儿置入永久心脏起搏器25例术后的并发症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安装了永久起搏器的25例小儿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方法 术后1W,1、3、6及12个月,此后每隔1年复查心电图、胸片、心脏超声等实验室检查,同时检测起搏器阈值。结果 术后并发症共有11例次,包括心律失常、感染、电极脱位、膈肌抽动、导线断裂及起搏器感知不良等。结论 并发症于术后3个月内多见,在此期间应密切随访,及时发现与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总结应用改进的标测方法和新技术治疗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经验。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共7例 ,其中ILVT时体表12导联心电图表现为完全右束支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6例和伴左后分支阻滞1例 ;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RVT)3例 ,其中右室流出道2例和右室流入道1例。年龄8.4±3.2岁 ,体重28.5±13.4kg。①在窦性心律下浦肯野电位法标测ILVT消融靶点 ;②应用二根分别放置在右室流出道和右室流入道电极 ,采用“蛙跳”方法标测较早的心室激动点 ,然后用射频导管在该点附近标测IRVT时最早心室激动点 ;③应用Carto系统标测ILVT。结果显示 ,10例均成功消融 ,放电和透视时间分别为7.0±3.8次和20±8.4分钟 ;应用Carto系统标测2例ILVT ,1例ILVT在靶点附近标测过程中易出现室性早搏 ,难与ILVT鉴别而形成错误的电解剖图 ,导致消融失败。提示改进的标测方法可减少放电次数 ,缩短X线透视时间 ;Carto系统在ILVT(VT时体表12导联心电图表现为完全右束支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或左后分支阻滞)标测过程中易受室性早搏干扰 ,形成错误的电解剖图而消融失败 ,且费用昂贵和手术时间长  相似文献   
7.
三维电磁导管定位 (CARTO)系统采用电磁标测技术重建心内膜三维空间解剖结构 ,并以代表电生理信息的各种颜色加标识以指导标测和消融 ,是一种非X线标测定位技术 ,与传统X线解剖标测比较有许多优点。我们应用此系统标测和消融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 (ILVT)、房室结旁的房性心动过速 (AT)、Ⅰ型心房扑动 (AF)和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简称房缺 )术后疤痕介导房内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 (IART)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各 1例 ,现报告如下。资料2 0 0 0年 1~ 11月在我科住院分别诊断为ILVT、AT、阵发性AF(I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7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主要表现为劳力性的呼吸困难,心导管检查为梗阻性的肺动脉高压,病理改变是肺血管内膜纤维化,血管丛样改变。结论:本病预后不良。认为前列环素静脉或口服使用,一氧化氮的吸入可能对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
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对心脏瓣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国产封堵器进行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对心脏瓣膜功能的影响,并与Amplatzer封堵器、外科手术治疗VSD对心脏瓣膜功能的影响进行对比.方法 将VSD患儿分为三组,国产封堵器组76例,Amplatzer封堵器组34例,外科手术组56例;国产封堵器组分别与Amplatzer封堵器组、外科手术组在术后1周及3个月对三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狭窄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在术后1周,国产封堵器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发生率较外科手术组高(P<0.05),与Amplatzer封堵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国产封堵器组与外科手术组、Amplatzer封堵器组比较.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3个月,国产封堵器组与外科手术组、Amplatzer封堵器组分别比较,三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狭窄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封堵器作为封堵VSD的新器械,在术后及近期对心脏瓣膜功能的影响轻.为避免瓣膜功能受影响,应严格掌握介入术的指征,术中应用心脏超声监测,避免操作动作粗暴,选用合适大小的封堵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电学治疗在重症心律失常病例急救中的应用体会。方法16例病情危重的心律失常病例,分别接受食道心房调搏、体外电复律、紧急安装临时起搏器等急救处理。合并基础心脏病者予以相应治疗。结果 食道心房快速刺激成功终止2例房扑及1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发作,另1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稍后复发。室颤、尖端扭转性室速、房扑病例及2例室速经电复律转为窦性,1例暴发性心肌炎所致室速电复律无效最终死亡。3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安装临时起搏器的暴发性心肌炎病例均治愈,其中1例安装永久起搏器。结论 电学治疗是小儿危重心律失常病例急救中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对继发于基础心脏病的病例,应给予相应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