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眼球破裂伤患者伤后健侧眼的视野变化及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单眼眼球破裂伤患者227例227眼,观察伤后患者健侧眼的最佳矫正视力、视野检查的平均缺损和模式标准差等指标及其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并利用进展期青光眼干预研究视野缺损计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视野进行评分。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患者单眼眼球破裂伤后,健侧眼视野出现环形周边视野缺损者179眼,半侧周边视野缺损者23眼,象限性视野缺损者6眼,广泛性阈值下降者4眼,视野未受损者15眼;患者的视野平均缺损值均低于同年龄段正常值,绝对值为(12.63±1.09)dB,模式标准差均高于同年龄段正常值,为(18.27±2.78)dB;视野缺损计分:无视野缺损者17眼,轻度缺损者74眼,中度缺损者136眼,无重度缺损及终末期缺损者;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后患者健侧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者28眼,其中,视力提高者22眼,保持不变者6眼,其余患者未述健侧眼视力有改变;治疗后患者的视野平均缺损绝对值下降者199眼,保持不变者3眼,升高者25眼,绝对值为(4.37±2.13)dB;模式标准差下降者201眼,保持不变者2眼,升高者24眼,为(5.63±2.98)dB;视野缺损计分分值降低者212眼,升高者15眼。其中无视野缺损者128眼,轻度缺损者87眼,中度缺损者12眼,无重度缺损及终末期缺损者;治疗前后数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患者一侧眼眼球破裂伤后,健侧眼会出现视力下降及视野损伤,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能够改善健侧眼的视力和视野范围,对于眼球破裂伤患者,更要关注其健侧眼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正>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具有高发病和致残率。目前该病较为明确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血液成分异常和年龄老化等。近年有研究表明感染性因素也可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增加脑梗死发病风险,甚至为其直接病因。但相关报道较少,本文报道铜绿假单胞败血症并发急性脑梗死一例,以期为感染所致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临床资料。1病例摘要患者女性,75岁,农民。因发热20余天,入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等速运动训练结合Maitland手法对创伤性膝关节僵直患者关节功能及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创伤性膝关节僵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行等速运动训练及Maitland手法治疗,对照组行Maitland手法治疗,2组患者同时配合常规运动疗法及消肿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膝关节活动度(ROM)评定,采用HSS指数评定及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评定膝关节伸屈肌的峰力矩值(PT)、峰力矩与体重比值(PT/BW)。结果:治疗后研究组VAS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下降;治疗后2组屈曲度、伸直度、屈伸弧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研究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伸屈肌群PT、PT/BW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研究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SS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运动训练结合Maitland手法对创伤性膝关节僵直的疗效明显,可以很好地减轻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增强膝关节周围肌群力量,从而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等速运动训练对创伤性膝关节僵直在功能方面改善的作用。方法:60例膝关节僵直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例。第1组为等速运动训练组,只采用等速运动训练治疗;第2组为常规训练组,只采用常规运动疗法进行治疗;第3组为联合治疗组,行等速运动训练加常规运动疗法。三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行膝关节活动度(ROM)评定、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指数评定及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评定膝关节伸肌和屈肌的峰力矩值(PT)、峰力矩与体重比值(PT/BW)、平均功率[AP]、腘绳肌峰力矩/股四头肌峰力矩值(H/Q)。结果:三组治疗后屈曲度、伸直度、屈伸弧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在改善度数方面第3组优于第1组和第2组,第1组优于第2组;治疗后三组伸屈肌群PT、PT/BW、AP值均较治疗前有改善,第3组明显优于第1组和第2组,第1组优于第2组,三组治疗后H/Q值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三组治疗后HSS指数均有改善,但是第3组在HSS指数改善方面优于第1组和第2组,第1组优于第2组。结论:等速运动训练对关节僵直的疗效明显,可以很好地改善膝关节功能,临床上可以与常规运动疗法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与传统二维胶片模板测量术前计划比较,探讨人工应用智能辅助三维数字化手术规划系统在个体化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假体植入中应用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行单侧THA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模板组(44例),人工智能组(44例),记录比较两组在假体型号大小选择、植入位置、患侧偏心距、双下肢等长重建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人工智能组髋臼杯和股骨柄假体型号的预测吻合率分别为95.5%、88.6%,均高于传统模板组的75.0%、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智能组手术后偏心距和肢体长度的差值分别为(4.73±2.97) mm、(3.42±2.32) mm,均较传统模板组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智能辅助手术规划系统对人工髋关节假体型号的预测、患侧肢体偏心距的恢复、双下肢等长重建更加精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THT)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曾误诊的28例PTH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率66. 7%(28/42)。28例首发症状为关节疼痛6例,腰痛、全身骨痛或无力6例,全身多关节疼痛致行走障碍6例,病理性骨折4例,肾绞痛或血尿、烦渴4例,恶心、呕吐、食欲缺乏或便秘2例。就诊初期误诊为骨质疏松症9例,骨肿瘤及肾结石各4例,强直性脊柱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各3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例,胃溃疡、慢性胰腺炎及骨囊肿各1例。误诊时间1周~6年。28例中1例确诊时已出现甲状旁腺危象,经治疗无效死亡;余27例按误诊疾病治疗效果不佳,后经详细分析临床表现并行相关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确诊为PTHT,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情好转出院。术后1个月复查甲状旁腺激素24例正常,3例稍低于正常水平。结论 PTHT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对该病认识不足以及过于重视局部症状而忽视整体病情判断是其误诊主要原因。提高对该病认识,熟练掌握其临床特点和诊断线索,对疑似PTHT患者进行多学科会诊,可避免或减少PTHT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7.
自1957年Pietrogrami和Mastromarino报告第1例由于治疗天疱服用激素造成骨坏死后,激素性骨坏死才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糖皮质激素的大量、长期应用是造成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简称INFH)的主要原因。一些中医药学者把本病归属为“骨蚀”类,并根据其临床特点提出了一些分期分型〔2、3〕。作者试从动物模型的角度提出激素性INFH辨证分型的一些观点。国内有一些学者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造成阳虚模型,并认为大量激素的使用最后造成动物的“耗竭”现象,即出现毛发不光洁,神萎肢冷等虚弱症…  相似文献   
8.
近来几家实验室研究发现 ,与发育过程中程序性细胞死亡不同 ,不适宜的细胞凋亡可能是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包括脊髓损伤 )中实质细胞丢失的原因。细胞凋亡涉及充当最终“执行者”的特异蛋白酶的激活。这些酶包括 IL-1 β转化酶( ICE)、ICE相关蛋白酶 ,均是 Caenorbabditise1 egans细胞死亡 CED-3家族的成员 ,因其具有半胱氨酸活性部位和受天门冬氨酸残基特异作用后裂解 ,故看作为酪蛋白酶。细胞缺失的类型确定为凋亡而非坏死 ,依靠多个指标 ,包括核染色质凝聚 ,核间体部位 DNA断片、膜和细胞器结构存在及无炎症反应。在组织培养模型…  相似文献   
9.
10.
Objective: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osteogenic potential of rabbit marrow stromalstem cells cultured in vitro.Methods:Rabbit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 were isolated by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method and amplified in the flasks,using the osteogenic inducing conditions(OGC) as the culture media.The osteogenic potential of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bone-seeking fluorescenc(tetracycline) labeling, Alizarin red S(ARS) staining,Alcian blue-Sirius red (AS) staining,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Results:After being passaged ,th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 increased in number,became confluent and formed multi-layer structure.The stromal stem cells excreted innumerable tiny granules,heaping up on the cell body and merging gradually into foggy substances.These foggy substances kept on enlarging and formed round, oval, or flake-like nodules.These nodules revealed bright golden yellow fluorescence under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when labeled with tetracycline.Histochemical study with specific new bone staining with ARS revealed positive calcium reaction,both denoting that they were newly formed bone tissues.After they were stained with AS, collagen and acid mucopolysaccharide were shown.Und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three types of cells with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were found.They were globular cells,spindle-shaped cells and polygonal or polygonal cells.Granules were excreted from the cells and heaped up on the cell body.Needle-shaped and irregularly rectangular crystals also appeared and agglomerated with the granules to form nodules and trabecula-like or flake-like structures.Conclusions:Sequence of events of bone formation by rabbit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 cultured in vitro is fully depicted and confirmed,which provides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investigating the mechanisms of osteoblast differentiation from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 and the possible application in orthopaed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