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CT,CBCT)测量在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腭侧以不同角度植入微种植支抗钉时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腭根间近远中向宽度,以及微种植支抗钉植入路径的黏膜厚度和骨组织厚度,为临床选择微种植支抗钉植入位置提供参考。方法选取90例成人患者,以其颌骨进行扫描重建的CBCT资料为研究对象,在上颌腭侧,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选取距上颌第一磨牙腭尖12、14、16、18 mm的软组织标志点作为测量位置,分别测量与牙长轴成30°、45°、60°、90°时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腭根之间的近远中向宽度及微种植支抗钉植入路径的黏膜厚度和骨组织厚度。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法两两比较。结果植入微种植支抗钉角度越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腭根间的近远中向宽度越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90°方向相比,以60°方向植入时近远中向宽度更大,接触相邻牙根的概率更小;植入角度越大,黏膜厚度越小,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与30°、45°方向相比,以60°方向植入时黏膜厚度更小,微种植支抗钉进入骨组织内的长度更大更稳定。植入微种植支抗钉位置越高,近远中向宽度越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2、14 mm位置相比,距上颌第一磨牙腭尖16 mm植入时近远中向宽度更大,接触相邻牙根的概率更小;植入位置越高,黏膜厚度越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18 mm位置相比,距上颌第一磨牙腭尖16 mm植入时黏膜厚度更小,微种植支抗钉进入骨组织内的长度更大,更稳定。结论在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腭侧,距上颌第一磨牙腭尖16 mm以60°方向植入微种植支抗钉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CBCT研究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上颌窦底高度,以及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腭侧的软硬组织厚度,为临床选择安全的微种植体支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2021年就诊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口腔科的90例成人患者,通过眶耳平面-下颌平面角(FMA)将90例患者分别分为高角型30例,均角型30例,低角型30例.通过CBCT进...  相似文献   
3.
上前牙区为美学关键区,历来都是种植修复的难点和热点,但因各种牙周和根尖周问题导致的拔牙,常使种植修复面临牙槽嵴水平向及垂直向骨量不足的困境。前牙区牙槽嵴骨增量的手术方法包括引导骨组织再生术、块骨移植术、骨劈开骨挤压术等,而即使采取骨增量手术后仍存在一定数量的病例出现软组织塌陷,为此临床上常采用游离结缔组织移植的方法来恢复美学区的软组织轮廓。由此而来,伴随各种复杂的软硬组织手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包括创口裂开、感染、出血、血肿,神经损伤,移植物暴露、坏死、吸收,软组织开裂,角化龈宽度、厚度不足等。文章针对上颌前牙区骨增量和软组织增量相关并发症及临床处理策略逐一介绍,并提出风险防控建议,以期降低相关术式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辅助下改良式手术导板联合手动牙龈环切刀行后牙区不翻瓣种植手术随访6年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口腔科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行上下颌磨牙种植患者35例,术前拍摄CBCT并采用Invivo5软件完成术前设计,在石膏模型上排蜡牙后制作初导板,口内戴入初导板再次拍摄CBCT并微调导环位置,完成改良式手术导板。术中配合使用以球钻为轴的自制手动牙龈环切刀,微创不翻瓣备洞,并植入Straumann软组织水平种植体,术后拍摄CBCT验证种植体位置和方向。平均骨愈合时间为(3.22 ± 0.21)个月,修复完成后定期随访,对种植体行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35例患者共植入种植体43颗,全部行种植体上部冠修复,功能使用良好,无种植体脱落,种植体6年累计存留率为100%;平均随访时间为(6.33 ± 0.19)年,失访6例(9颗种植体),失访率为17.1%。根尖片测量边缘骨吸收为(1.21 ± 0.65)mm,种植体累计成功率为94.8%,其中28颗种植体的近远中龈乳头充盈邻间隙高度≥ 1/2,龈缘曲线无明显退缩。结论    利用计算机设计并在改良式手术导板和手动牙龈环切刀的辅助下,能确保种植体植入相对理想的三维位置,微创不翻瓣可对近远中龈乳头起保护作用,从而达到理想的美学修复效果,同时可减少手术创伤和缩短手术时间,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锥束CT探讨骨性Ⅱ类患者正畸前后下颌第三磨牙(M3)近远中倾斜角度的变化.方法 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口腔科的60例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FMA角及FHI值将患者分为A组(骨性Ⅱ类均角拔牙矫治,n=20)、B组(骨性Ⅱ类高角拔牙矫治,n=20)及C组(骨性Ⅰ类均角非拔牙矫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YDM-1型牙科电子麻醉仪三种电刺激模式下窝洞制备的无痛效果。方法选取需做窝洞预备的患者95名,患牙100个,随机分为普通模式(N)组,脉冲串模式(B)组,脉冲宽度调制模式(W)组,比较三组的无痛效果。结果N组无痛磨牙的有效率为95%,与B组有显著差异,B组与W组的镇痛效果无显著差异。结论牙科电子麻醉仪普通模式下窝洞预备的镇痛效果已得到临床肯定,有希望成为一种代替传统局麻的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爆震伤后小鼠脑内过度磷酸化tau蛋白的分布规律。方法将12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及爆震伤组(n=6),进行爆震伤造模。造模后8周对小鼠脑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以评估过度磷酸化tau蛋白的分布范围及含量。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爆震伤后8周小鼠海马CA3区及压后皮层tau蛋白Ser404位点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爆震伤可导致小鼠海马脑区及压后皮层磷酸化tau蛋白含量升高,并持续至伤后8周,可能与伤后慢性期出现的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