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应用骨间前血管为蒂.桡、尺骨骨膜骨瓣移位治疗上肢骨不连或骨缺损38例,均获得成功。该术式与以桡、尺动脉为蒂的桡、尺骨骨膜骨瓣移位相比较,有不损伤前臂主要血管干、移位范围大、适应症较广和操作简便易推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跟腱悬吊术     
无肌替代情况下跟行足治疗很困难,我们采用跟腱悬吊术治疗2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术后跟腱紧张有力,且有增粗现象,对踝关节稳定有良好的制动作用,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特将手术方法与我们的体会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找一种对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较好的固定材料。方法:对2005年5月~2008年5月所做的18例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应用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18例患者均获得满意固定,全部达到骨愈合,且无需二次手术取钉,免除了二次手术的痛苦。结论: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应用可吸收螺钉固定,避免二次手术的痛苦,减少手术副损伤与感染机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胫腓骨骨折由于其特殊的解剖原因 ,临床上较易发生骨延迟愈合与骨不连。自 1997~ 1998年 ,我们将采用手术治疗的 5 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进行骨康泰灵促进骨折愈合的疗效观察 ,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5 0例 ,男 38例 ,女 12例。年龄最大 5 8岁 ,最小 17岁(平均 34岁 )。上段骨折 8例 ,中段 15例 ,中下段 2 7例 ,其中开放性骨折 11例。伤后手术时间最短 2小时 ,最长 10天 (平均 4天 ) ,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术后 X线片正侧位示复位均满意 (对位相差半个骨皮质以内 ,成角 5°以内 )。2 治疗方法根据…  相似文献   
5.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基本病变是髋臼过浅,倾斜度过大,头臼包容不佳,是造成继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的常见原因。骨盆内移截骨术是通过对髋关节生物力线的调整和增加头臼包容为基础。我们自1994年以来,对10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施行手术,取得良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一般...  相似文献   
6.
报告了6例用旋股外侧血管升支为蒂的髂骨移位术,用以治疗股骨颈骨折。  相似文献   
7.
临床应用带腓动脉及(足母)长屈肌的腓骨与逆行比目鱼肌骨膜骨瓣移位,治疗6例小腿感染性复合组织缺损。术后3~8个月达到骨性愈合。随访14~32个月,感染无复发。讨论了手术方式,双蒂腓骨瓣与比目鱼肌骨膜瓣移位的作用及该术式的优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作者于1976~1986年,收治64例小儿麻痹后遗症膝反屈畸形,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多种手术治疗。其中58例得到随访,优良率达84.5%。软组织手术效果不能持久,骨性手术以胫骨平台垫高术效果可靠,值得采用。如果股骨髁面已变平,尚需做股骨下端前倾截骨术。膑骨阻挡术仅用于骨质无明显畸形的膝反屈病例。  相似文献   
9.
张力带固定与下极切除治疗髌骨下极骨折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对比张力带固定与下极切除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髌骨下极新鲜骨折89例,其中张力带固定49例,下极切除40例,术后平均随访11个月,并根据陆氏标准评价疗效。结果;张力带固定组45例达到优良标准,下极切除组28例达到优良标准,张力带固定组疗效显著优于下极切除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患者股骨颈小梁微结构随骨矿含量下降所发生的变化。方法 :选择平地行走中不慎跌倒的股骨颈骨质患者 43例 ,男 2 4例 ,女 1 9例 ,受伤时间 1~ 3d。术前检查健侧股骨颈密度 ( BMD)、术中取患侧股骨颈松质骨标本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拍片 ;按术前健侧 BMD分组、归类、排序、观察对比各 BMD组微结构变化。结果 :骨质疏松时骨小梁结构变化不仅有构成骨材料力学坚硬度的骨矿含量下降 ,而且有构成骨韧性成份的骨小梁胶原体纤维丝的破坏吸收及构成骨结构力学性能的骨小梁排列结构的变化 ,这些变化均与骨的重建偶联功能下降有关。结论 :骨的自身功能的下降是造成骨质疏松时骨的微结构变化和骨的力学强度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