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登革病毒感染后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登革Ⅱ型病毒感染成年BALB/c小鼠为模型,观察感染后不同时间机体细胞免疫反应的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后7-14d免疫功能处于激活状态,表现为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脾淋巴细胞对ConA的反应及IL-2产生水平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21d后免疫功能则转为抑制状态,上棕免疫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脾中的L3T4^+细胞亚群的百分比逐渐下降;相反,LYT2^+细胞亚群的百分比逐渐升高,这种抑制现象可维持到  相似文献   
3.
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的特异免疫活性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由HBVM-Ab阳性胎盘提取的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PSTF)的特异免疫活性证明,经注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明显增多,胸腺重量和指数亦显著增加,酯酶染色证明75%属T-样淋巴细胞,25%属Thy-样淋巴细胞,人白细胞或小鼠白细胞体外转移PSTF特异免疫活性、或豚鼠和小鼠体内转移PSTF特异免疫活性,再取其白细胞作白细胞粘附抑制、白细胞移动抑制、特异淋巴细胞转化、小鼠足掌注射和诱生γ-干扰素试验  相似文献   
4.
白介素1与免疫细胞表面IL1R结合,刺激靶细胞产生IL2、TNF、IL6、IFN和GMCSF等因子。这些因子在抗感染中既起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也是主要的致热原和炎症因子。IL1基因家族中有3个成员即IL1α、IL1β和IL1RA,后者的氨基酸序列与前两者不同,但三维结构非常相似,都能与IL1R结合。不同的是IL1RA与IL1受体结合只占领位置对细胞无任何刺激作用,故使细胞不再受IL1刺激。特异性抑制IL1活性,阻断IL1引起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降低某些疾病的严重程…  相似文献   
5.
垂体微腺瘤MRI诊断标准的探讨(附20例低场强MRI分析)厦门市第一医院郭庆福,庄雄杰,王素华,许青海指导蔡尤墨在日常MRI诊断工作中经常遇到垂体微腺瘤。我院自开展磁共振成像诊断工作以来共进行50余例垂体部位检查,选择其中20例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材料...  相似文献   
6.
抗乙肝胎盘特异转移因子的特异免疫活性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告提取自HBVM一Ag阴性、HBVM一Ab阳性胎盘的特异转移因子的免疫活性,证明经本剂注射的小白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明显增多,胸腺重量和胸腺指数亦明显增加.进而脂酶染色证明75%属T一样淋巴细胞,25%属Thy一样淋巴细胞。此外,用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脾细胞体外转移特异胎盘转移因子(PSTF)的特异免疫活性;豚鼠或小鼠注射PSTF体内转移PSTF特异免疫活性,再取其腹腔巨噬细胞和脾细胞,作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特异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小鼠足掌注射试验,均可得到明显阳性结果,说明PSTF对HBV具有特异免疫活性,阳性供体可将PSTF的特异免疫活性转移给阴性受体。  相似文献   
7.
两种检测细胞活性的改良MTT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测定法是依靠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催化MTT形成蓝色甲(月替)的多少来检测活细胞数和功能状态的。对影响甲(月替)溶解的助溶剂配方和用量作了实验比较,提出两种配方和合适用量,使此法的敏感性提高了25%,与~3H-TdR掺入法接近,并且相关性好(P<0.001)。改良MTT法重复性好、操作简便、较安全、费用低,可替代~3H-TdR法用于细胞活性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松花江地区各县自1988年开始实行保健基金制和母子保健保偿合同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工作开展的并不平衡,进展不快.究竟是什么原因影响这项工作的进程?怎样才能使这项工作尽快落实并收到良好效果?为此,我们于1988年10月末~11月初在松花江地区的三个县对实行母子保健保偿合同制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9.
登革病毒E蛋白区段基因克隆及高效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行登革病毒E蛋白区段的高效表达,制备抗原,为分析T、B细胞表位及免疫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含有D2VE区的质粒p30.VD2为模板,PCR扩增了编码D2VE蛋白308~468aa区段的基因片段,以pMY为表达载体,构建了表达质粒pDE1,并用酶切法使之缺失跨膜区疏水aa较多的编码序列,又构建了表达质粒pDE2,分别转化大肠杆菌,获得了不同的工程菌株。经诱导培养,SDS-PAGE,免疫印迹及酶联检测分析表达产物。结果含pDE1质粒工程株只能表达微量的特异性蛋白;而含pDE2质粒的工程菌株则能高效表达D2V特异性E蛋白,重组表达产物占菌体蛋白的25.31%。用4mol/L尿素溶解包涵体,上清中E蛋白纯度可达80%。以粗提物包板进行酶联检测,结果表明,该重组E蛋白具有DV4个型交叉抗原的特性。结论缺失C末端疏水区编码序列的D2VE基因片段,可在E.coli中获得高效表达,其表达产物具有DV属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在顽固性腰腿痛病例中,有大部分是由臀上皮神经卡压所引起的,以青壮年居多,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为臀部疼痛,呈刺痛,触电样痛,酸痛或撕裂样痛,弯腰时疼痛加重,尤其以髂骨嵴中部附近较明显,有时疼痛向大腿后外侧扩散,但疼痛范围一般不超过膝部.作者报告在临床应用推拿、针刀、封闭治疗本病62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