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颖波 《山东医药》2006,46(23):45-45
为了解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的影响,2001年8月~2005年8月,我们检测了肝硬化HP阳性患者的血氨水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身热化疗术中长托宁与东莨菪碱联合应用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择30例ASAⅠ~Ⅱ级患者,分为长托宁与东莨菪碱联合应用组(A组)、长托宁组(B组)、东莨菪碱组(C组),关舱前A组和B组肌注长托宁0.02mg/kg,C组肌注东莨菪碱0.01mg/kg,术中根据出汗情况A组和C组追加东莨菪碱、B组追加长托宁,观察三组患者的食管温度升至41.8℃所需要的时间,升温前、升温至39℃、40℃、41.8℃、维持41.8℃2h的HR、MAP、CVP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和B组患者食管温度升至41.8℃所需要的时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A、B组与C组相比的升温时间明显缩短(P<0.05);A组在40℃、41.8℃、维持41.8℃2h时的HR与B组相比均增快,但无统计学意义,C组在各温度点的HR与A组、B组相比均明显增快(P<0.05);当食管温度达到40℃以上,患者的MAP随着心率增快而下降,CVP随着心率的增快而升高,C组与A组、B组相比,MAP明显下降(P<0.05),CVP明显增高(P<0.05);B组和A组、C组相比术后的不良反应明显增加(P<0.01)。结论在全身热化疗术中长托宁与东莨菪碱联合应用能明显缩短升温时间,维持循环动力学的稳定,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风心病二尖瓣置换术前补充小剂量甲状腺激素对患者围手术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体外循环(CPB)下实施二尖瓣置换术的风心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于术前7 d,每天按0.5 mg/kg口服甲状腺素片。分别于入院后第1天(t1)、麻醉诱导前(t2)、升主动脉开放前(t3)、术后第1天(t4)、第4天(t5)、第7天(t6)抽取静脉血样,测定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素(TSH)的浓度;术后24 h抽取静脉血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Ⅰ(TnⅠ);同时观察患者的MAP、HR、CVP以及围手术期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t1时两组患者仅FT3和T3同t2时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CPB后两组患者T3、FT3、T4、FT4同t2时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t3、t4和t5的FT3和T3明显增高,T4于t2和t3明显增高,FT4只于t2明显增高(P<0.05);两组TSH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患者的血清CK-MB含量和TnⅠ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时间点MAP、CVP、HR无显著性差异,但在CPB后至术后第4天,实验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风心病患者在体外循环(CPB)下行二尖瓣置换术,围手术期会发生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SS),而手术前补充小剂量甲状腺激素可减轻围手术期的ESS,改善心功能,明显减少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全身热疗(Whole Body Hyperthermia,WBH)是一种全身性的肿瘤治疗方案,高体温引起机体高代谢,血糖需维持在22.22mmol/L以上。糖尿病患者对葡萄糖的代谢和利用出现障碍,对葡萄糖的耐受和血糖水平的控制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为探讨合理的血糖控制方法,现将我院2004年4月开展全身热疗以来10例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处理经验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对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下丘脑中胰岛素受体底物蛋白质-1(IRS-1)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5只和观察组45只。观察组采用高能饲料诱导造模,8星期造模成功后将观察组随机分为造模组、治疗组和阻滞组,每组15只。治疗组给予电针治疗;阻滞组给予电针配合脑室灌注磷脂酰肌醇-3羟基激酶(PI3K)阻滞剂治疗。治疗8星期后,采用血糖仪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PG),采用ELISA法检测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AI),并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大鼠IRS-1含量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造模组的FPG、Fins显著上升(均P0.01),IAI、IRS-1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造模组比较,治疗组的FPG、Fins显著下降(均P0.01),IAI、IRS-1表达显著上升(P0.01)。与阻滞组比较,治疗组的FPG、Fins均显著下降(P0.05,P0.01),IAI、IRS-1表达显著上升(P0.01)。结论电针可通过调节下丘脑IRS-1的表达,改善T2DM大鼠的FPG、Fins及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益阳市某县一起职业高中结核病疫情进行调查,分析疫情发生的原因,为进一步完善学校肺结核防控措施提供建议。方法 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对接触者进行PPD试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和胸片检查。结果 该校共发现4例肺结核患者,均集中在指示病例所在班级,该班肺结核罹患率为10.26%(4/39)。病例均落实休学治疗。发现29名PPD强阳性者,27名完成预防性治疗。结论 做好接触者筛查、PPD强阳性学生干预及管理是防止结核病疫情扩散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老年人戊型肝炎之临床特点。方法: 对19 例老年人戊型肝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以非老年组戊型肝炎59 例作对照研究。结果:19 例中有3 例为乙、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余均为单纯戊型肝炎;19例中15 例急性黄疸性戊型肝炎,乏力及消化道症状持续312 ±116 天,较非老年组71 ±32 天明显延长( P<0 .01) ;血清胆红质为1799 ±1113 μmol/L 明显高于非老年组829 ±25 .9 μmol/L,P< 0 .01 ;4 例表现为急性重症或亚急性重症肝炎。结论: 老年人戊型肝炎临床症状表现重,病程长,重症肝炎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局麻药在内热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术前无处理,按照强直性脊柱炎治疗术式进行定点,常规消毒、铺巾。以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术者针刺完成后接内热针治疗仪,加热20min。观察组术前30min给予地佐辛注射液。术者内热针定点、消毒、局部浸润麻醉等操作与对照组相同,术中密切留意患者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及呼吸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术中两组患者NRS疼痛评分均下降,而观察组评分更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5);与术中比较,术后两组患者NRS疼痛评分均上升,但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0.05);术后观察组Ramsay评分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在内热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小剂量应用地佐辛联合局麻药,可以缓解患者术中、术后疼痛,效果确切,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HES)和复方乳酸钠(Ringer's)在晚期肿瘤患者全身热疗时对血流动力学和酸碱平衡的影响,为临床肿瘤全身热疗的体液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例晚期肿瘤全身热疗患者,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H)组和复方乳酸纳(R)组。在输注一定量葡萄糖的同时,H组输6%HES1500ml及Ringer's液,R组输6%HES500ml及Ringer's液。于麻醉前及升温到38.5℃、40℃、41.8℃、41.8℃2h和降温到40℃、38.5℃时,测定PH、PaCO2、BE、肺部干湿罗音,并持续测定MAP、HR、CVP、SPO2,术后计算出入量、西地兰、多巴胺和速尿用量。结果:随着体温升高,两组HR都明显增快,MAP明显下降,CVP逐渐增高,至40℃后,与术前比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且R组的HR比H组快,MAP比H组低,CVP比H组高(p<0.05或p<0.01);恒温后,R组的CVP均高出正常范围。PH在恒温期明显降低,高温结束后逐渐恢复正常。恒温期两组PaCO2明显增高(p<0.05或p<0.01),组间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至41.8℃及复温到38℃期间,BE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复温时R组肺水肿的发生率、总输液量均高于H组(p<0.01)。结论:全身热疗时需要输入大量溶液,6%羟乙基淀粉的扩容效果好,可减少液体输入量,并有利于防止肺水肿和心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CS)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合并爆发痛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我科收治的33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合并爆发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治疗前、治疗后1 d、1周、2周、1个月、3个月分别采用MPQ疼痛询问量表、数字化疼痛评分(NRS)、爆发性疼痛(BTP)次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其进行疗效分析评估。结果MPQ量表评分显示,治疗后1 d、1周、2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 d、1周、2周随访NRS、BTP次数及PSQI评分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评分呈持续下降趋势。结论脊髓电刺激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合并爆发痛有较好的临床镇痛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