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应用扫描电镜和冷冻蚀刻电镜法观察了体外培养中LAK细胞及对Raji瘤细胞的杀伤攻击现象。文中首先描述了LAK细胞及Raji瘤细胞的超微形态,并重点探讨了对瘤细胞的杀伤效应。作者认为杀伤过程可分为两步:第一步系LAK细胞主动性识别靠拢和贴附包围瘤细胞,第二步系攻击效应,攻击杀伤时主要表现为LAK细胞以胞吐分泌方式对靶细胞进行穿凿性降解,导致靶细胞胞体空间形成或贯通性损伤,最终引起靶细胞胞浆相泡而死。  相似文献   
2.
应用扫描电镜和冷冻蚀刻电镜法观察了体外培养中LAK细胞及对Raji瘤细胞的杀伤攻击现象。文中首先描述了LAK细胞及Raji瘤细胞的超微形态,并重点探讨了对瘤细胞的杀伤效应。作者认为杀伤过程可分为两步:第一步系LAK细胞主动性识别靠拢和贴附包围瘤细胞,第二步系攻击效应,攻击杀伤时主要表现为LAK细胞以胞吐分泌方式对靶细胞进行穿凿性降解,导致靶细胞胞体空洞形成或贯通性损伤,最终引起靶细胞胞浆外泄而死。作者还就上述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胎脾淋巴细胞与LAK细胞的扫描电镜观察王丽姜少灏*李向印王亚飞*(河北医科大学电镜实验中心*生物医学工程中心)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是抑制癌细胞增生转移的重要治疗手段。由于肿瘤患者自体LAK细胞免疫杀伤能力局限,现多以外源性LAK细胞补...  相似文献   
4.
百灵丹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百灵丹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与百灵丹对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应用百灵丹治疗高脂血症112例。3个月为一个疗程,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采用喂食高脂饲料方法复制大鼠高脂血症模型,检验各组大鼠血清及肝组织血脂含量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112例高脂血症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百灵丹可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TG、LDL-C、HDL-C、TC/HDL-C及肝组织TC、TG含量(P<0.05或P<0.01),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论:百灵丹对高脂血症降脂作用确切对高脂血症大鼠有降脂及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胎脾LAK细胞加rIL-2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51例,其中CR3例,PR7例,有效率CR+PR为19.6%,CR+PR+MR为31.4%。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延长,治疗中未见严重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香桂化浊胶囊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方法应用最大耐受量(MTD)测定法,对香桂化浊胶囊进行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大鼠长期毒性实验采用连续12周灌胃给药,处死2/3动物,其余动物停药进行恢复期观察2周,观察大鼠饮食、活动、体质量、大小便、进食量、外观体征等情况,并进行血液、生化、病理学等检查。结果急性毒性实验未见明显毒性反应,MTD为48 g•kg-1,相当于推荐临床用药量(折合0.1 g•kg-1)的480倍;长期毒性实验结果显示,香桂化浊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动物未出现严重中毒表现,各脏器无病理性变化。结论香桂化浊胶囊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实验未见明显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非水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方法:血浆经水解、提取后用非水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含量,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0μm),甲醇-冰醋酸(99.9:0.1)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54nm.结果:大黄素在0.0425~2.8μg·mL-1、大黄素甲醚在0.0491~3.14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回收率分别为95.7%~100.1%,96.2%~99.8%,RSD分别为1.3%,1.6%;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1.8%~95.4%、92.7%~94.6%.结论:本方法准确、简便,重现性好,适宜于测定含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生物样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小鼠IL 12单链融合基因 (msIL 12 ) ,进行基因治疗初探。方法 用RT PCR法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总RNA分别获取p4 0cDNA和p35cDNA ,2次PCR引入linker后 ,依次克隆入pcDNA3质粒 ,构建成msIL 12真核表达质粒 (pmsIL 12 ) ;用DEAE dextran法将PEG纯化的pmsIL 12转染COS 7细胞 ,用ELISA法检测其培养上清 (转染上清 )IL 12蛋白含量。皮内注射PEG纯化的pmsIL 12 ,用MTT法检测其对正常小鼠脾细胞NK活性的影响 ,观察其对荷H2 2腹水型肝癌细胞瘤小鼠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所得p35cDNA序列与GenBank登录号M86 6 72完全一致 ;所得IL 12p4 0cDNA序列与GenBank登录号AH0 0 4 85 9报道完全相同 ,除第 10 0 0位碱基是G而不是A(但所编码氨基酸相同 ,都是丝氨酸 )外也与GenBank登录号M86 6 71报道相同。成功构建了小鼠IL 12单链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msIL 12 ,其转染COS 7细胞后的转染上清IL 12蛋白含量达 (2 .5 5± 0 .6 0 )ng ml。皮内注射pmsIL 12后 ,使正常小鼠脾细胞NK活性显著增强 (P <0 .0 1) ,使荷H2 2肝癌细胞瘤小鼠的生存期明显延长(P <0 .0 5 )。结论 构建了小鼠IL 12单链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 ,可用于基因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9.
依班膦酸钠治疗97例骨转移瘤疼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国产依班膦酸钠(Ibandronate)治疗恶性肿瘤高钙血症和骨转移骨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和帕米膦酸二钠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方法:高钙血症患者应用依班膦酸钠4mg,单次静脉滴注,观察3周内血钙变化;骨痛患者随机分配至A组或B组,A组单次静脉滴注依班膦酸钠4mg,B组单次静脉滴注帕米膦酸二钠90mg,观察3周内骨痛变化情况.结果:97例患者入组,可评价疗效93例,5例高钙血症患者依班膦酸钠治疗后血钙水平均明显下降,有效率为100%(5/5).骨转移疼痛患者中A组治疗有效率为73.5%,B组为59.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两组不良反应基本类似,B组发热发生率略高于A组.结论:依班膦酸钠对于恶性肿瘤骨转移所引起的骨痛和高钙血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较轻,与帕米膦酸钠比较,骨痛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0.
来氟米特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来氟米特 (leflunomide,1 ) ,化学名为 :N- (4-三氟甲基苯基 ) - 5-甲基异唑 - 4-甲酰胺 ,由德国Hoechst Marion Roussel公司开发 ,其片剂 (1 0 ,2 0和 1 0 0 mg) 1 998年经美国 FDA批准在美国以商品名 Arava上市 ,临床用作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关节疼痛和肿胀以及关节延迟性损害的口服药物 [1] 。本文参考文献[2~ 4 ] ,以乙酰乙酸乙酯和原甲酸三乙酯缩合得α-乙氧亚甲基乙酰乙酸乙酯 (2 ) ,再成肟环合成 5-甲基异唑 - 4-甲酸乙酯 (3) ,水解后再转变为其酰氯 ,最后与对三氟甲基苯胺缩合制备1。本文用甲醇代替文献中的乙醇作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