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4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维生素C现行工艺为发醉产物古龙酸呐经过用732存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成古龙酸,古龙酸经酷化转化合成\'C一Na。本法拟将古龙酸钠转化成古龙酸的过程由树脂交换法改为用硫酸酸化法。此法的沈点在于可  相似文献   
4.
将同种大鼠的肾上腺髓质(AT组)和经单涎酸神经节苷脂(GM1)处理后的肾上腺髓质(AGT组),分别移植到帕金森氏模型大鼠的纹状体内。移植后8周将实验动物的脑组织切片,用嗜铬颗粒A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显示,发现在移植区内有许多嗜铬阳性细胞,AGT组细胞数目明显多于AT组,二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5.
6.
7.
一种用于人工肝的新型吸附解毒剂—甲壳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天然甲壳素为原料,通过简单的化学、物理处理,制得一种用于人工肝的吸附解毒剂。经毒理学试验。体外静态测试和两种模型动物实验表明:该吸附解毒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对结合型胆红素和芳杂环氨基酸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在研究黄疸模型动物实验中,实验犬经该吸附解毒剂进行灌流抢救后,在未作复原手术情况下,均能存活下来,且活动正常,未发现不良后遗症及其它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将体外转染了人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小鼠骨髓细胞,移植给经致死剂量照射的受体小鼠,观察该基因对小鼠造血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经5-Fu预处理的供体小鼠骨髓有核细胞,体外转染由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人多药耐药基因MDR1,然后移植给经85Gy致死剂量照射的同系受体小鼠,以紫杉醇(Taxol)、长春新碱(VCR)、柔红霉素(DNR)筛选,观察小鼠血象、生存期和生存率变化,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流式细胞仪(FCM)分析人多药耐药基因在小鼠中的整合与表达。结果:致死剂量辐照后,移植组小鼠造血功能逐渐恢复,未移植组15d内全部死亡。腹腔注射紫杉醇或静脉注射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后,实验组生存率和生存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MDR1基因能保护骨髓细胞,并且具有体内选择和富集作用,PCR分析提示,实验组外周血、骨髓、肝、脾组织中均检测到原病毒整合,RT-PCR与FCM检测到MDR1基因表达。结论:人MDR1基因修饰的小鼠骨髓细胞,能有效重建经致死剂量照射的受体小鼠造血功能,一定程度上保护骨髓免受化疗药物所致的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妊娠期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421例孕妇和128例正常对照妇女血清铜(Cu)、锌(Zn)、铁(Fe)等微量元素浓度和血清镁(Mg)、钙(Ca)浓度。结果血清铜(Cu)在整个孕期内无显著性变化,P>0.05;血清锌(Zn)、铁(Fe)、镁(Mg)、钙(Ca)随孕期的增加而降低,P均<0.05。结论孕妇在妊娠期内应根据不同孕期,合理补充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L-NA)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善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急性肺损伤组、L-NA治疗组,采用舌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复制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于大鼠急性肺损伤3h后给L-NA治疗3h,断头放血处死大鼠,迅速取出肺脏,匀浆器混匀后,低温差速离心法提取肺线粒体,测定线粒体总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的活性,以及线粒体肿胀度、膜流动性和线粒体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电镜观察大鼠肺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及治疗药对此改变的影响。结果: 在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后,肺脏组织中线粒体表现为肿胀、膜流动性降低,线粒体中的T-NOS和iNOS活性显著升高,线粒体NO生成明显增加,而cNOS活性无明显变化;线粒体总ATP酶、SOD、GSH-Px活性均明显下降,线粒体MDA含量明显升高。急性肺损伤3h给予L-NA治疗3h,与急性肺损伤组相比,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有所改变,NO生成显著下降,总ATP酶、SOD、GSH-Px活性均显著升高,MDA含量下降。电镜结果显示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后肺脏组织细胞水肿,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溶解、消失;L-NA能改善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引起的细胞水肿、线粒体肿胀和空泡化。结论: L-NA能明显抑制急性肺损伤后线粒体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减少NO生成,改善线粒体能量供应,增加线粒体抗氧化作用,从而减轻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