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数字化设计/显示技术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D-PKP)对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收治的25例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单节点高龄胸腰椎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抽样法随机分为数字化设计/显示技术辅助PKP组(D-PKP组)13例和常规PKP组(T-PKP组)12例。测量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X射线透视次数、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与上/下终板最大接触比、骨水泥渗漏率、手术前后矢状位责任椎体后凸角、住院时间与术后12 h、1 d、1周、1个月的VAS和ODI,比较2组患者手术疗效。结果本研究2组患者骨水泥灌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KP组患者术后矢状位责任椎体后凸角、骨水泥与上/下终板最大接触比及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优于T-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KP组患者术中X射线透视次数少于T-PKP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T-PKP组,术后12 h、1 d的VAS和ODI优于T-PKP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VAS与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设计/显示技术能够辅助PKP手术的精准实施,有助于提高OVCF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凌辰 《家庭医生》2008,(19):1-1
6月底,大洋彼岸传来一则令人惊异的消息:一个大男人,居然怀上了孕生了子。  相似文献   
3.
凌辰 《家庭医生》2008,(7):36-37
1922年,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第一次发生卒中(俗称“中风”),接下来不到两年的时候里,他再发三次中风,并最终使他的生命走到了终点。 在我们的身边,不乏类似这样,接二连三发生中风的病人,难道,真的是——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仿生双动全髋关节置换重建髋关节的可行性、安全性、初始稳定性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6月利用仿生双动全髋关节置换完成25例髋关节重建,其中,男9例,女16例;年龄(70.20±6.94)岁,所有患者均为新鲜股骨颈骨折。记录手术完成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门诊随访,复查髋关节X线片,分别采用视觉模拟度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Harris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以及Mayo髋关节功能评分(Mayo hip score,MHS)评估患髋局部疼痛改善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有效随访,随访时间(13.55±0.99)个月(12~15个月);手术时间为(1.36±0.25)h,术中出血量为(275.00±77.17)mL,术后引流量为(236.11±76.32)mL;术后门诊复查髋关节X线显示:关节假体位置良好、关节力线恢复满意,关节假体和骨接触面紧密接触、无缝隙。术前VAS评分(5.61±0.97)分降至术后12个月(0.11±0.12)分(t=26.92,P<0.001);HHS评分由术前(3.77±1.40)分升至术后12个月(91.83±4.88)分(t=-86.73,P<0.001);MHS功能评分术后12个月(89.10±5.22)分;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感染、假体脱位、血管栓塞等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仿生双动全髋关节置换能够有效重建髋关节,增加髋关节稳定性,恢复髋关节功能,早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CAD技术拟合三维CT扫描数据、薄层MR数据,以重建包括椎体、椎间盘纤维环、髓核等重要软硬组织解剖结构信息的全腰椎三维解剖计算机模型。方法:采集1例中国男性志愿者三维CT扫描数据、薄层MR数据。扫描范围:L1~S5 全节段。MRI:Spce及Stir序列,层厚0.5 mm;CT:120 kV,层厚0.75 mm,FOV矩阵512×512。CT、MR均保存为DICOM格式。将 MR、CT数据分别导入Midivi医学图像处理软件,重建软、硬组织三维结构;并在其中测量椎间盘髓核、纤维环的数据。根据所得数据在Midivi中刻画髓核、纤维环的分布,并依据椎体、椎间盘解剖标志点进行配准。从而得到融合椎体、椎间盘纤维环、髓核的全腰椎三维解剖建模。结果:MR获得Spce序列470幅、Stir序列240幅,CT获得断层图像738幅。生成的椎体与骶骨的体积按顺序分别为47.49、50.92、58.95、62.86、62.60、218.85 cm3 ;椎间盘的体积按顺序分别为11.08、12.30、13.12、13.89、13.55 cm3 ; 全腰椎三维模型STL数据文件238 M。结论:通过MR、CT扫描,能够分别获得高精度椎间盘(髓核、纤维环)、椎体的三维解剖数据,通过基于解剖标志点的三维MR、CT配准融合法,能够精确地建立高精度全腰椎三维解剖模型。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大夫不治癣,治癣就丢人。“癣”之难治,由此可见一斑。难道,根治足癣,一生无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个性化多孔钛金属支架重建髋臼骨缺损的可行性、安全性、初始稳定性及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3D打印个性化多孔钛金属支架重建12例髋臼骨缺损患者,利用计算机对患者髋臼骨缺损进行三维建模,设计个性化多孔钛金属支架模型,再利用钛合金3D打印完成个性化支架的实体加工成型,并对实体部件进行喷砂、超声波振荡、高温处理、消毒等后处理。通过髋关节外侧入路显露髋关节,植入个性化髋臼支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门诊随访,分别采用视觉模拟度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Harris功能评分评估患髋局部疼痛和髋关节功能情况,结合髋关节X线及CT扫描分析髋关节力线恢复情况,骨缺损与支架的匹配度和包容性。结果:12例手术时间1.1~3.5 h,平均(2.23±0.7)h;术中出血量150~820 mL,平均(406.67±219.29)mL;随访时间为12~26个月,平均15.33个月,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满意,VAS评分由术前(5.17±1.53)分下降至术后1年(1.67±0.78)分(t=9.225,P<0.001),Harris功能评分由术前(47.67±7.15)分升高至术后1年(86.75±4.52)分(t=-27.380,P<0.001)。术后复查髋关节X线及CT扫描显示:关节假体位置良好、关节力线恢复满意,髋臼骨缺损区与金属支架之间紧密接触、无松动。结论:3D打印个性化多孔钛金属支架能够重建髋臼骨缺损,增加髋关节的初始稳定性,降低髋关节重建术的手术难度,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8.
9.
他们生活在中国的不同城市,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此前从未谋面,此后也未必有机会相逢,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肺癌病人。  相似文献   
10.
肺癌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2007年初。从大洋彼岸的美国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在去年,美国因癌症死亡的人数明显下降。包括肺癌。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