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通过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技术出生的学龄期儿童内分泌状况是否与同年龄段自然受孕出生儿童存在差异。方法:选择通过IVF/ICSI-ET出生的6~11岁学龄期儿童(IVF/ICSI组)87例,检测其代谢及内分泌情况,并随机抽取同年龄段自然受孕出生儿童(NC组)74例作为对照。结果:IVF/ICSI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34.59±10.17 g/L vs 330.74±13.58 g/L)、血糖水平(4.57±0.33 mmol/L vs 4.45±0.27 mmol/L)均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空腹胰岛素(0 h INS)及空腹生长激素(0 h G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影响MCHC的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是否为双胎、儿童身高对MCHC有影响;对影响血糖的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是否为试管婴儿、儿童性别、身高对血糖有影响。结论:IVF/ICSI-ET出生儿童内分泌状况与自然妊娠出生儿童无明显差异,空腹血糖(0 h GLU)水平高于自然妊娠出生儿童,但均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无创性产前诊断主要指利用母体血浆中胎儿物质探查胎儿信息的遗传学检测,其取材简单方便(抽取母亲外周血即可),相较于传统的产前诊断具有安全、创伤小、痛苦少的优势.母血中的胎儿物质主要包括胎儿细胞、来自胎儿及胎盘的游离核酸(DNA和RNA).分析母血中的胎儿物质除了可以作为胎儿产前诊断的方法,还可协助了解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过辅助生殖出生的学龄期儿童行为发育(社会能力及行为能力)是否与自然受孕出生儿童存在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3月至2009年3月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6~11岁学龄期儿童125例(ART组),并随机抽取同年龄段自然受孕出生儿童203例作为对照(NC组),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量表)评估儿童社会能力及行为能力。结果男童组,辅助生殖出生儿童(ART组)与自然受孕出生儿童(NC组)在社会能力各项评分及行为能力评分异常者比例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女童组,ART组与NC组相比,其活动能力评分较低(4.74±2.16vs.5.52±2.20,P0.05),但两组行为能力各项评分异常者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影响女孩活动能力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儿童年龄及母亲教育程度对活动能力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是否为试管婴儿、是否为双胎、身高、体重等因素对女孩的活动能力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助生殖出生的学龄期女童的活动能力评分低于自然受孕出生的女童,男童及女童的其他行为发育指标与同年龄段自然受孕出生儿童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单胚胎移植及全胚胎冷冻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OHSS)高危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及对OHSS的预防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ET的OHSS高危患者246例,其中51例行单胚胎移植,126例行双胚胎移植及69例行全胚胎冷冻。比较三者间的一般临床特征、获卵总数、GN使用总量、HCG日E2水平、妊娠结局及OHSS的病情。结果(1)单胚胎移植患者和双胚胎移植患者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分别为51.0%和41.7%、51.0%和66.7%、47.0%和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多胎妊娠率分别7.7%和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胚胎移植、双胚胎移植及全胚胎冷冻患者的中重度OHSS发生率分别为3.9%、8.7%和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单胚胎移植及全胚胎冷冻患者的住院率较低、病情较轻。结论在IVF中对于OHSS高危患者,充分评估病情后可尝试使用单胚胎移植或者全胚胎冷冻以减少OHSS和多胎妊娠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盆腔表浅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不同降调节方案的IVF/ICSI-ET结局。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2011~2014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ET助孕的盆腔表浅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238个周期。根据降调节方案不同分成两组:超长方案组(n=45)和长方案组(n=193),比较两组的促排卵结局和妊娠结局。结果超长方案组和长方案组的获卵数[(12.62±6.79)vs.(12.18±7.05)]、可利用胚胎数[(7.17±4.53)vs.(7.64±5.29)]、移植胚胎数[(2.15±0.56)vs.(2.16±0.50)]、种植率(42.47%vs.32.47%)和临床妊娠率(55.88%vs.52.80%)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早期流产率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盆腔表浅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长方案降调节可获得与超长方案相似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良性疾病,但其具有种植、侵袭、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特征,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明确。内膜异位症难治愈、复发率高一直是妇科的棘手难题。自噬是细胞的一种自我维稳机制,广泛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最近研究发现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及异位内膜细胞自噬水平皆异于正常内膜,故自噬可能与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自噬也许能成为内膜异位症治疗的一个新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降调节方案应用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简称巧囊)患者的IVF/ICSI-ET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SI-ET的325名巧囊患者(共372个周期)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对象情况,分为3组:IVF/ICSI周期中存在巧囊且既往未行巧囊剔除术者为巧囊组(A组,90个周期);既往曾行单侧或双侧巧囊剔除术且术后复发者为巧囊剔除术后复发组(B组,92个周期);术后巧囊未复发者为巧囊剔除术后未复发组(C组,190个周期)。每组中再根据降调节方案的不同分为超长方案亚组:A1、B1和C1组,长方案亚组:A2、B2和C2组。比较各组中不同促排卵方案的促排卵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A1组和A2组的获卵数、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B1组的HCG日E2水平、获卵数、MⅡ卵母细胞数和可利用胚胎数均显著低于B2组(P0.05),两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C1组的获卵数、MⅡ卵母细胞数、可利用胚胎数均显著低于C2组(P0.05),两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方案降调节应用于巧囊患者的妊娠结局与超长方案相似,可作为优选方案之一,特别是对于巧囊剔除术后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女方体质指数(BMI)对不明原因原发不孕女性人工授精诱导排卵周期(OI-IU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行OI-IUI助孕的不明原因原发不孕夫妻共764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照女方患者BMI分为3组,低BMI组(消瘦,BMI<18.5 kg/m2)、正常BMI组(正常体质量,18.5 kg/m2≤BMI<23.0 kg/m2)、高BMI组(超重、肥胖,BMI≥23.0 kg/m2),比较各组间一般资料以及妊娠结局。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矫正混杂因素,探讨BMI与OI-IUI活产率的相关性。【结果】三组HCG阳性率(7.08%、9.74%、13.19%)、宫内妊娠率(5.51%、7.91%、13.19%)和活产率(4.72%、6.90%、12.50%)由低BMI组到高BMI组依次递增,早期流产率(14.28%、10.26%、5.26%)则是由低BMI组至高BMI组依次递减,其中高BMI组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激素替代周期方案和促排卵方案准备内膜,对月经不规则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行FET的月经不规则、年龄≤40岁、可利用冷冻胚胎≥3的192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激素替代周期组(HRT组,n=105)和促排卵方案组(OI组,n=87)。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结局以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 HRT组和OI组的活产率分别为36.19%和44.8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多胎妊娠率、早产率、低出生体重儿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差异(P>0.05)。OI组的内膜厚度[10.00(9.00,11.00)mm]显著大于HRT组[8.40(8.00,9.10)mm](P<0.05)。结论 对于月经不规则患者FET周期,HRT方案与OI方案准备内膜的妊娠结局相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