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钙黏蛋白1(CIB1)在少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少弱精子症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收集25例少弱精子症患者精液标本,其中少弱精子组13例和弱精子组12例,另同期收集正常对照组19例。分别采用半定量PCR(RT-PCR)及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和Western印迹检测,并比较各组精子中CIB1和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结果:1RT-PCR和qRT-PCR检测表明:在少弱精子组、弱精子组和正常对照组的CIB1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而CDK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呈下降趋势,CIB1 mRNA与CDK1 mRNA在3组间两两比较,除qRT-PCR检测中少弱精子组与弱精子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CIB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少弱精子组、弱精子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呈上升趋势,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CDK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呈下降趋势,其中少弱精子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B1可能通过CDK1通路参与少弱精子症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针对不同证型不孕症患者胚胎种植潜能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在配合电针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不孕症患者中选取肾虚型(A组)82例、肝郁型(B组)74例、痰湿型(C组)54例,3组患者均为长方案超促排卵,在控制性超排卵前及超排卵过程中配合电针,测定3组患者月经第2日(M2)、绒促腺素(hCG)注射日血清和胚胎移植日培养基中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的含量,观察3组患者的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A、B两组hCG日血清HLA-G含量和移植日培养基HLA-G含量均显著高于C组(均P<0.05),但3组M2日血清HLA-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优质胚胎率为73.6%(352/478)、70.6%(379/537),显著高于C组的54.2%(208/3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组的临床妊娠率、受精率和卵裂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IVF-ET过程中配合电针治疗可通过促进患者体内HLA-G含量升高,提高胚胎分泌的HLA-G的水平,进而改善患者的妊娠情况,提高妊娠率.肾虚型和肝郁型两种不孕症患者经电针治疗后其临床结局较痰湿型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类MⅡ期卵母细胞冻融过程中纺锤体及透明带的变化。方法50例非男性因素的不育妇女,将常规体外受精后未受精的MⅡ期卵母细胞进行慢速冷冻/快速复苏,使用Polscope系统观察冻融过程中纺锤体及透明带的变化;将复苏存活的卵母细胞分别培养1、3、5h后观察纺锤体的变化。结果95枚未受精卵中52枚冷冻前和冷冻过程中均能观察到纺锤体。卵母细胞进入复苏-1液后47.8%可观察到纺锤体,后逐渐消失。46枚复苏存活卵母细胞分三组体外培养,1h纺锤体检出率为40.8%;3h为100.0%;5h为88.1%,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另外,冻融前后卵母细胞透明带的双折射性也发生了改变。结论卵母细胞的冻融过程会引起纺锤体及透明带的损伤,卵母细胞复苏后纺锤体进行重建。复苏后培养3h左右纺锤体的重建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作为一种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与胚胎的早期发育、IVF妊娠结局、正常妊娠维持密切相关。胚胎sHLA—G水平对妊娠结局具一定预测价值。根据胚胎培养基中sHLA—G水平进行胚胎移植对于临床提高IVF妊娠率和降低多胎妊娠率可能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丘细胞分泌的趋化因子5能否预测卵母细胞质量和辅助生育妊娠结局。方法收集75个体外受精周期中获得的562枚卵母细胞的卵泡液、受精液和其后的胚胎培养液,根据卵母细胞的发育命运进行分组:A组为未受精卵母细胞;B组受精后发育为非优质胚胎;C组受精后发育为优质胚胎;D组受精后发育为妊娠胚胎。ELISA方法测定4组卵泡液、受精液和胚胎培养液中CCL5的含量,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卵母细胞成熟与CCL5水平的关系。结果A组卵泡液和受精液中CCL5的含量最低。C组与B组卵泡液和受精液中CCL5的含量比较有显著差异,但与D组比较无明显差别。B、C、D3组胚胎培养液中CCL5含量比较无明显差异。MII期卵子卵泡液中CCL5含量明显高于MI期和GV期卵子。结论卵丘细胞分泌的CCL5水平与卵母细胞的成熟和妊娠结局相关,可为选择移植胚胎和预测妊娠结局提供新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6.
T、B淋巴细胞的凋亡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凋亡是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的事件 ,它调控着淋巴细胞的成熟、受体组分的选择及内环境的稳定。其中 T、B淋巴细胞在各自的发育过程中都发生大量的细胞凋亡。Fas/ Fas L 信号途径、Notch信号途径是免疫系统细胞凋亡的两条最主要的途径。此外 ,一些共刺激分子 (如 CD4 0 )在 T、B淋巴细胞存活及凋亡的选择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凋亡同细胞的生长、分化一样 ,对免疫细胞发挥正常功能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 ,免疫系统细胞凋亡的脱轨势必会给机体带来严重的影响 ,导致一系列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受精液中趋化因子5(CCL5)与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5个体外受精周期中获得的180枚卵母细胞的受精液,按卵母细胞的发育命运分为4组:A组为35枚未受精卵母细胞的受精液;B组为72枚发育为非优质胚胎卵母细胞的受精液;C组为70枚发育为优质胚胎卵母细胞的受精液;D组为11枚发育为妊娠胚胎卵母细胞的受精液。ELISA方法测定4组中CCL5的含量,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组CCL5的含量最低,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丘细胞分泌的CCL5水平与卵母细胞的受精及发育潜能相关,可作为选择移植胚胎的新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生精散对男性不育患者精子DNA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选择56例少、弱精子症的不育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中药组服用生精散,对照组服用维生素C及维生素E,治疗1~3个月后复查精液常规及精子DNA碎片指数(DFI),观察两组行IVF-ET周期中获卵数、MⅡ卵子数、受精数、卵裂数、可用胚胎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精子密度、活力、活率及DFI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中药组精子活力、活率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P〈0.05),DFI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中药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31.3%vs 15.3%,46.4%vs 21.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流产率较对照组低(15.4%vs 33.3%)。结论:中药生精散能够明显降低不育患者精子DFI值,提示其能够通过对损伤精子DNA的修复作用,提高精子质量,改善IVF-ET治疗患者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26岁,结婚3年,妊娠3次,分别于停经50至60天出现无明显诱因的阴道流血,B超提示胚胎停止发育,3次均行清宫手术。患者夫妇双方表型、智力正常,非近亲结婚,孕期无患病及服药史,无致畸因素接触史。女方抗精子抗体(AsAb)阳性,妇科检查无异常,TORCH系列、衣原体、支原体检查提示近期无病原体感染。丈夫精液化验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女性原发不孕患者行短时受精、half—ICSI与常规长时受精三种受精方式对受精率和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05个非男性因素导致原发不孕在本中心接受体外受精治疗,将其分为ABC三组,A组128个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ICSI周期(A1组:112个短时IVF受精周期,A2组:16个早期补救ICSI周期),B组65个hal-ICSI周期,C组512个常规长时受精周期。对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不同病因、促排卵方案及卵巢功能、受精、胚胎质量和妊娠情况进行分析。对A1、A2两组患者的受精、胚胎质量和妊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B组较A、C组不孕年限长,获卵数多,正常受精率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的3PN率明显低于短时受精组(P〈0.05),而1PN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ICSI对原发不孕患者是一种较为合理而安全的受精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