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目的 研究准备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特点.方法 将3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72 h后,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2、IL-4、IL-10、IL-12、IFN-γ和TNF-α的浓度.结果 (1)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培养上清中IFN-γ、IL-10和TNF-α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没有检测到IL-2、IL-4、IL-12的基础分泌.(2)不同病情患者间的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体内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占优势.提示通过调整TH1/TH2失衡可能达到抗病毒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2.
儿童药物性肝损伤目前没有客观、特异的诊断方法,仍需要依靠明确的用药史、药物与肝损伤之间的关联、可疑药物再暴露试验阳性、肝脏病理,尤其是要除外其他肝病才能确诊。亟待开发特异性及敏感性更高的新型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患儿为2岁女童,河北唐山人。因发热、尿黄11d,腹泻7d,黑便4d入院。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5℃,大便3~5次/d,黄色稀水便,尿黄,在当地卫生所按“肠道感染”予“阿苯片”退热,抗感染治疗7d病情无好转,并发现全身皮肤黄染、黑便,2~4次/d,量少,10~15g/次,转至本院。平时身体健康。家族中没有肝病及遗传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小儿HCV感染患者血清型与基因型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有用实验室数据。[方法]对90例抗-HCV总抗体和HCV-RNA检测为阳性、临床明确诊断为HCV感染患者进行血清样本的基因型和血清型检测。患者年龄在1.5-13岁之问,血清型检测使用美国雅培Murex HCV Serotyping 1-6 Assay ELISA试剂盒,基因分型用自建引物特异性HCV基因分型法,分型标准采用Simmons法。[结果]90例HCV患者血清分出基因型的90例,检出率100%,其中1a型1例(0.9%),1b型59例(65.5%),1b/2a型29例(32.2%),2a型1例(0.9%)。分出血清型的49例,检出率为54.4%,1型40例(44.4%),2型8例(9%),1+4混合型1例(0.9%)。未分出血清型的15例(16.6%),无反应的29例(32.2%)。基因型与血清型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可分出基因型与血清型的有49例,总检出率54.4%。[结论]HCV患儿血清基因型主要以1b型为主,血清型主要以1型为主。未分出血清型的样本建议进行HCV基因序列分析。  相似文献   
5.
儿童HCV感染与成人相比在很多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中包括传播途径、病毒清除率、纤维化进展以及对抗病毒药物反应等。  相似文献   
6.
以“肝损害”为首发表现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rogressive muscular dystrophy)是一种x性连锁隐性遗传病,其主征为随意肌原发变性,逐渐进行,使病肌衰弱萎缩,终至不能运动。但以“肝损害”为首发表现未见报道。现将本院收治的3例报告分析如下。 例1 患儿男,5岁。因查体发现转氨酶异常2年余入院。无特殊家族史。查体:步行呈鸭步,双侧脖肠肌轻度肥大,双侧膝跟腱反射稍减弱,Gower征( )。查各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抗HAVIgM、HBVM、HBV DNA、抗HCV、HCV RNA、抗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可引起肝外病变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是其中之一。在我国小儿继发性肾炎中 ,HBV GN发病率较高。我们对 12例小儿乙型肝炎肾炎评估其肝损害程度及评价激素序贯以干扰素治疗的效果。1 对象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12例病人均为 1994~1999年在 30 2医院小儿肝病科住院患儿 ,男性 9例 ,女性 3例 ,年龄 6~ 15岁 ,平均 12 .1岁 ,诊断符合 1989年北京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座谈会制定的标准。1.2 常规检查 治疗前及治疗中及随访 1年期间 ,定期查尿常规 ,2 4h尿蛋白定量 ;丙氨酸转氨酶 (ALT) ,谷草转氨酶(A…  相似文献   
8.
聚乙二醇干扰素是临床上新型的治疗病毒性乙肝和丙肝的干扰素[1],现已有两种类型的聚乙二醇化α-干扰素:聚乙二醇化-α2a干扰素(Pegasys(R),罗氏公司)和-α2b(PegIntronTM,先灵葆雅)[2]。和普通干扰素相比,它们的优点是虽然每周只给药一次,但在给药后的一周内,血中可维持恒定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儿童与成人慢性肝炎的近期不良反应及程度,为儿童和成人抗病毒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成人或儿童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观察,观察项目有体温、关节肌肉酸痛、头痛头晕等.结果 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过程中,成人出现不良反应的种类较儿童多,但所占比例却较儿童低,其中体温升高、关节肌肉酸痛、头痛是儿童组与成人组共同的3大不良反应;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中体温升高的程度在成人组以中热为主,儿童组在第1周时以低热为主,到第2周之后才以中热为主;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后,成人组与儿童组均多在3 h之后开始发热,体温升高多持续3~4 h,在注射后1周中大多数患者只发热1次;在体温升高的处理方面,成人在注射第1针时需要药物降温者的比率较儿童高,但机体适应能力和中枢体温调节能力较儿童强,从第2针开始,成人需要药物降温者的比率明显较儿童低.结论 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近期不良反应中,儿童组与成人组的表现不尽相同,其中体温升高、关节肌肉酸痛、头痛是儿童组与成人组共同的3大不良反应;发热多为一过性,部分成人与儿童均不需要进行处理;由于儿童和成人均采用逐渐增加聚乙二醇干扰素量的"阶梯式"加量法,其不良反应均在可控范围内.聚乙二醇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在儿童和成人中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小儿乙型肝炎血清前S1蛋白、抗前S1与临床关系的研究朱世殊张鸿飞杨晓晋鲍鹤梅米志山王海涛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外膜蛋白,包括226个氨基酸的S蛋白、108-115氨基酸的前S1(PreS1)蛋白和55个氨基酸的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