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动物实验研究黄连治疗龋齿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TCMSP)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出黄连有效成分及其靶点,并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在线检索疾病靶点。在Venny 2.1网站筛选出黄连和龋齿的交集靶点,并将交集靶点在线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然后,使用Cytoscape制作"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黄连组,建立龋齿大鼠模型。模型组大鼠用浸有150 μl 0.9%氯化钠溶液小棉球反复涂擦大鼠磨牙各面5 min,黄连组大鼠将浸有黄连(5.8 mg黄连融入150 μl 0.9%氯化钠溶液)的小棉球反复涂擦大鼠磨牙各面5 min。2组大鼠每周处理1次,连续处理4周。对变异链球菌菌落数进行计数,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JUN、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结果黄连中有11个有效成分,通过干预54个靶点,调节多个分子通路,从而治疗龋齿。槲皮素、小檗碱、黄藤素、小檗浸碱和四氢小檗碱等是核心成分,AKT1、JUN、IL-6、TNF、Bcl-2为核心靶点。GO分析显示,BP主要包括细胞因子活性、信号受体激活剂活性、信号受体调节剂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和受体配体活性等;CC主要包括对脂多糖的反应、对细菌分子的反应、细胞对脂质的反应、炎症反应和细胞群体增殖负调控等;MF主要包括膜筏、膜微区、细胞外基质、外部封装结构和质膜蛋白复合物等。KEGG分析显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TNF、IL-17、Toll样受体、缺氧诱导因子-1(HIF-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因子-κB(NF-κB)、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信号通路与黄连治疗龋齿相关。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黄连治疗后血清Bcl-2蛋白表达增加,血清AKT1、JUN、IL-6、TNF等蛋白表达减少。结论黄连可以通过多种通路参与调控龋齿的靶点,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广泛的作用机制,有望成为开发治疗龋齿的中成药的重要组分。  相似文献   
2.
鼻-鼻窦疾病与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鼻窦疾病与哮喘关系,多年来为各国学者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相关问题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探讨microRNA-155(miR-155)对巨噬细胞泡沫化过程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55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巨噬细胞A类清道夫受体SR-A和B型清道夫受体CD36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iR-155对THP-1结合、摄取DiI标记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DiI-oxLDL)能力的影响。【结果】 80μg/mL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时间依赖性地诱导巨噬细胞miR-155表达上调。过表达miR-155抑制SR-A和CD36的表达,同时巨噬细胞结合、摄取DiI-oxLDL的能力明显降低。而反义-miR-155则明显上调SR-A和CD36的表达,同时巨噬细胞结合、摄取DiI-oxLDL的能力明显增强。【结论】 MiR-155通过降低巨噬细胞SR-A和CD36的表达抑制巨噬泡沫细胞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技术探讨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患者放疗后双侧颞叶白质及海马微观结构的早期改变。材料与方法对29例NPC患者在治疗前及放疗后3个月、20例正常对照被试(normal controls,NC)行DKI序列扫描。获取两组被试DKI的相关参数图,测量两组被试双侧颞叶白质及海马DKI相关参数,分析两组DKI参数值的差异,分析NPC组放疗前后各参数值的变化情况、及其差异参数值的变化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与放疗剂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NPC组治疗前与NC组之间各DKI参数值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与NPC治疗前比较,NPC组放疗后3个月双侧颞叶白质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右:P=0.009;左:P=0.001)、平均峰度(mean kurtosis,MK)(右:P=0.027;左:P=0.034)、径向峰度(radialkurtosis,Kr)(右:P=0.007;左:P=0.007)值显著减低,右侧海马的MK(P=0.033)、Kr(P=0.031)值显著升高。NPC组左侧颞叶放疗前后MK (r=0.407,P=0.044)、Kr值(r=0.530,P=0.006)的改变分别与左侧颞叶最大剂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DKI能够反映鼻咽癌放疗后双侧颞叶白质及海马早期隐匿性的微观结构变化,为早期放射性颞叶损伤发现提供客观影像学证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骨结合牙种植体周围骨内神经末梢的分布特点,研究种植体潜在本体感觉功能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探讨非负载种植体外周神经反馈通路重建的程度及时效过程。方法:雄性Beagle犬3只,拔除双侧下颌第二前磨牙至第一磨牙,拔牙窝愈合3个月。设计植入12颗骨内种植体,每只犬4颗作为一组,分为种植后1周组、种植后6周组和种植后12周组。采用PowerLab多导生理记录仪对种植体施加电脉冲刺激,并利用Chart5 For Windows软件同步记录刺激种植体诱发的下牙槽神经感觉动作电位曲线图。同期处死动物,收集种植体骨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组织学观察。应用SPSS17.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期内种植体留存率为100%。不同时间组的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比较显示,在不同刺激强度下,植入6周和12周的种植体诱发的神经动作电位幅值无显著差异,而植入1周的种植体诱发的神经动作电位幅值明显小于前两者,具有显著差异。组织学观察证实,各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内均存在少量神经末梢结构。结论:牙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内存在少量神经末梢结构,这些神经元能够对施加在种植体的刺激信号产生应答,进而诱发动作电位沿下牙槽神经传导至中枢,...  相似文献   
6.
背景:种植体-骨界面的生物力学效应是骨吸收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模仿天然牙周膜的新结构种植体或可改善其界面应力的分布情况。 目的:探讨不同的咬合负载条件下,改变传统种植体内部结构对种植体-骨界面皮质骨区应力分布、峰值的影响,为新结构种植体的优化设计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用Pro/ENGINEER软件建立新结构的种植体(模型A)与无螺纹的传统柱状种植体(模型B)的数字模型,采用Ansys软件分析在相同骨质及相同受力环境下种植体-骨界面皮质骨区应力峰值、应力带分布的变化规律。 结果与结论:垂直加载时,模型A在不同受力大小时应力峰值均较模型B降低17.54%;45°加载时,模型A应力峰值较模型B降低(2.59%),模型B的高应力区向颊侧集中趋势明显。咀嚼模拟加载时,模型A的应力峰值均较模型B低,其差值在施力方向与种植体轴向夹角(β)等于12°时最大(0.353 2 MPa),在β > 12°后逐渐减小;并且模型A在促进骨组织生长最适应力峰值、维持骨组织健康应力峰值两个量化指标中,均比模型B适用角度范围大(A:0°-28°,0°-58°;B:0°-24°,0°-56°)。提示优化设计种植体结构的改变可改善种植体-骨界面皮质骨区的应力分布,降低应力峰值,可在更大范围内降低骨皮质吸收的风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D34 细胞在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和鼻黏膜中的表达及髓外CD34 细胞可能参与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的炎性细胞特别是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s,EOS)局部生成的可能性。方法取变应性鼻炎发作期和非发作期患者各12例,两组患者分别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做CD34 细胞记数;分别取鼻黏膜,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CD34 细胞,在尽可能排除血管内皮细胞和纤维细胞CD34 阳性表达后,计数CD34 细胞。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发作期外周血中CD34 细胞表达明显高于非发作期患者外周血中CD34细胞的表达(P<0.05),鼻黏膜中CD34 细胞主要表达于黏膜下层EOS聚集区,非发作期患者鼻黏膜中CD34 细胞表达明显高于发作期的鼻黏膜(P<0.01),并与活化的EOS数呈负相关。结论变应性鼻炎外周血、鼻黏膜中CD34 细胞的表达,提示了髓外CD34 细胞可能参与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的炎性细胞特别是EOS的局部生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颅内髓上皮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 分析1例婴儿原发性侧脑室内髓上皮瘤的MRI表现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对这一罕见疾病的CT及MRI表现、组织病理学表现及临床诊断等进行探讨.结果 MRI示肿瘤位于左侧侧脑室内,体积较大且不规则,信号亦不均匀,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病理学表现支持髓上皮瘤的诊断,部分呈脉络丛乳头状瘤改变.结论 该病例为罕见的原发性侧脑室内髓上皮瘤,其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要在术前明确该病的诊断存在一定困难,最终确诊离不开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颈外侧部囊性肿块的CT表现,探讨该区域囊性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外侧部囊性肿块(囊肿20例,肿瘤性病变15例,炎性病变8例)的CT表现,包括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强化特点、肿块的解剖部位及其与邻近血管和间隙的关系等.结果 囊肿、肿瘤及炎性肿块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20.3岁、49.4岁、33.3岁.66.67%(18/27)单发病变为囊肿,56.25%(9/16)多发病变为肿瘤性病变.肿块位于咽旁间隙10例,颈血管间隙22例,颈后间隙6例,腮腺间隙3例,胸锁乳突肌外侧2例.70%(14/20)囊肿边界清晰壁薄,66.7%(10/15)肿瘤性病变壁厚薄不均,75%(6/8)炎性病变周围可见炎性渗出表现.囊肿囊壁无或轻度强化,多数肿瘤及炎性病变囊壁呈中度或明显强化.结论 CT能对颈外侧部囊性肿块准确定位,结合囊性肿块的囊壁、囊内外及CT强化特点有利于定性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管内脊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8例椎管内脊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l资料,并与临床及病理学资料作对照分析。结果:8例海绵状血管瘤中的7例位于硬膜外,1例位于髓外硬膜下;2例位于颈胸段,2例位于胸段,2例位于胸腰段,2例位于腰骶段。肿块多呈不规则形,2例包绕硬脊膜生长,4例突入相邻的椎间孔生长,病灶典型的MRI表现为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T1WI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病理显示肿块为异常薄壁血管丛,腔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内含大量红细胞。结论:椎管内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征象具有一定特点,MRI有助于椎管内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术前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