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2.
为解决某型装备维护性测试过程中数据采集自动化水平较低的问题,考虑测试设备分散在不同测试点,且需频繁切换,各个测试岗位有严格的人员分工,同时又不便为各测试点单独配备工控机,提出一种利用手持设备获取测试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基于CVI程序向仪器发送SCPI指令获得测试数据;仪器端操作人员通过手持设备浏览器访问控制界面;巧妙运用MySQL数据库作为SCPI指令发送枢纽;运用该方法实现测试过程中的协调控制,增强系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满足现场操作相关要求,较大提升了数据采集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由于缺乏合适的去模糊图像质量度量方法,迭代型去模糊算法通常将其迭代次数简单地设置为固定值,无法在执行效率和去模糊质量之间获得最优的平衡点。为此,提出一种粗精检测相结合的迭代终止机制并将其应用到迭代型去模糊算法中以自适应地确定它们最佳的迭代次数。具体地,在每一步迭代过程中利用伪PSNR值细粒度地判断去模糊图像质量是否趋于稳定,另一方面每隔若干步利用从反向卷积残差图像中提取的统计特征值粗粒度准确地判定图像质量是否达到最佳,将两种去模糊图像质量度量方法有机结合以实现一种效率高且准确的迭代终止判定机制。评估结果显示,将所提出的粗精相结合的终止机制应用于NCSR、GSR和ADMM共三种主流去模糊算法后,执行效率可提高50%左右,而去模糊图像质量也得到了最佳保证。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检测机制能够有效地解决各种迭代型去模糊算法因采用固定迭代次数而存在的无益迭代和过迭代问题,非常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一致性神经网络(Consensus neural network, CsNet)利用凸优化和神经网络技术将多个降噪算法(降噪器)输出的图像进行加权组合(融合), 以获得更好的降噪效果, 但该优化模型在降噪效果和执行效率方面仍有较大改进空间. 为此, 提出一种基于轻量型多通道浅层卷积神经网络(Multi-channel shallow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MSCNN)构建的多降噪器最优组合(Optimal combination of image denoisers, OCID)模型. 该模型采用多通道输入结构直接接收由多个降噪器输出的降噪图像, 并利用残差学习技术合并完成图像融合和图像质量提升两项任务. 具体使用时, 对于给定的一张噪声图像, 先用多个降噪器对其降噪, 并将降噪后图像输入OCID模型获得残差图像, 然后将多个降噪图像的均值图像与残差图像相减, 所得到图像作为优化组合后的降噪图像. 实验结果表明, 与CsNet组合模型相比, 网络结构更为简单的OCID模型以更小的计算代价获得了图像质量更高的降噪图像.  相似文献   
5.
目的 随机脉冲噪声(random-valued impulse noise,RVIN)检测器将局部图像统计值(local image statistics,LIS)作为图块中心像素点是否为噪声的判断依据,但LIS的描述能力较弱,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RVIN检测器的检测正确率,影响了后续开关型降噪模块的修复效果。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特定空间关系统计特征的RVIN噪声检测器。方法 以局部中心像素点的8个邻域像素对数差值排序值(rank-ordered logarithmic difference,ROLD)并结合1个最小方向对数差值(minimum orientation logarithmic difference,MOLD)共9个反映局部特定空间关系的LIS统计值构成描述中心像素点是否为RVIN的噪声感知特征矢量,并通过在大量样本图块数据上提取的RVIN噪声感知特征矢量及其对应的噪声标签作为训练对(training pairs),训练获得一个基于多层感知网络(multi-layer perception,MLP)的RVIN噪声检测器。结果 对比实验从检测正确率和实际应用效果2个方面检验所提出的RVIN检测器的有效性,分别在10幅常用图像和50幅BSD (Berkeley segmentation data)纹理图像上进行测试,并与经典的脉冲噪声降噪算法中包含的噪声检测器以及MLPNNC (MLP neural network classifier)噪声检测器相比较,以漏检数、误检数和错检总数作为评价噪声检测正确率的指标。在常用图像集上本文所提RVIN检测器的漏检数和误检数较为平衡,在错检总数上排名处于所有对比算法中的前2名,为后续的降噪模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BSD纹理图像集上,将本文提出的RVIN检测器和GIRAF (generic iteratively reweighted annihilating filter)算法组合构成一种RVIN噪声降噪算法(proposed-GIRAF),proposed-GIRAF算法在50幅BSD图像上的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to-noise ratio,PSNR)均值在各个噪声比例下均取得了最优结果,与排名第2的对比算法相比,提升了0.471.96 dB。实验数据表明,所提出的RVIN噪声检测器的检测正确率优于现有的检测器,与修复算法联用后即可获得一种降噪效果更佳的开关型RVIN降噪算法。结论 本文提出的RVIN噪声检测器在各个噪声比例下具有鲁棒的预测准确性,配合GIRAF算法使用后,与经典的RVIN降噪算法相比,降噪效果最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现有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图像降噪模型受其技术路线内在固有特性的制约,降噪性能仍然有待进一步改进。为了推动现有DCNN图像降噪模型技术的发展,需要正视并及时解决制约其进一步完善的瓶颈问题。本文简要概述了传统的基于自然图像非局部自相似性、稀疏性和低秩性这3种先验知识设计的图像降噪算法的技术路线特点和优缺点,从传统图像降噪算法存在的问题中引出基于DCNN构建图像降噪模型的技术优势,并梳理并总结了DCNN降噪模型未来的发展瓶颈,就相应的解决方案(研究方向)进行详细讨论。通过深入分析发现,可以从扩大卷积核的感受野、降低网络参数与训练集之间的依赖关系以及充分利用DCNN网络的建模能力这3个角度入手,突破现有基于数据驱动的DCNN降噪模型的瓶颈制约,把图像降噪算法的研究水平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对随机脉冲噪声(RVIN)图像的降噪效果,该文提出一种被称为双通道降噪卷积神经网络(D-DnCNN)的RVIN深度降噪模型。首先,提取多个不同阶对数差值排序(ROLD)统计值及1个边缘特征统计值构成描述图块中心像素点是否为RVIN噪声的噪声感知特征矢量。其次,利用预先训练好的深度置信网络(DBN)预测模型实现特征矢量到噪声标签的映射,完成对噪声图像中噪声点的检测。再次,在噪声检测标签的指示下采用Delaunay三角剖分插值算法快速修复噪声像素点从而获得初步复原图像。最后,将初步复原图像作为参考图像与噪声图像联接(concatenate)后输入D-DnCNN模型后获得残差图像,将参考图像减去残差图像即可获得降噪后图像。实验数据表明:D-DnCNN模型在各个噪声比例下的降噪效果均显著超过了现有的经典开关型RVIN降噪算法,与普通的单通道RVIN深度降噪模型相比也有较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8.
9.
徐少平  陈孝国  李芬  林珍玉  陈晓军 《电子学报》2021,49(11):2166-2170
在深入分析现有各主流低照度图像增强(Low Light Image Enhancement,LLIE)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采用两阶段混合策略实现的低照度图像增强(Hybrid LLIE,HLLIE)算法.具体地,在第一阶段,对于给定的低照度图像,利用互补效果较好的Fu和Ying两个主流LLIE算法分别对其进行增强预处理,所得到的两张增强后图像称为初步增强图像;在第二阶段,将所得到的两张初步增强图像输入到预先训练好的多通道浅层卷积神经网络(Multi?channel Shallow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MSCNN)模型中,由MSCNN模型将两张初步增强图像优化组合为一张具有更高图像质量的最终增强图像.实验结果表明:与各主流LLIE算法相比,所提出的HLLIE算法在各个客观图像质量评价指标上有显著优势,人工主观评价亦能证实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