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中LEACH协议中传感器节点需要耗费大量能量,导致节点过早死亡,在LEACH协议的基础上,将移动agent引入到数据融合策略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agent和LEACH协议的数据融合策略;首先,改进簇头选举机制,考虑剩余能量和与基站的距离等因素;其次,为了避免访问冗余节点而耗费能量,确定了访问节点集合,并通过改进的遗传算法来获得访问节点序列;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并与LEACH协议、AF-LEACH协议进行比较,文中方法节点死亡时间在470s才出现,延迟了节点死亡时间,从而延长了网络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2.
遗传算法存在未成熟收敛和收敛速度慢等不足之处,传统的自适应遗传算法虽能有效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却难以增强算法的鲁棒性。文中提出的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提高了其搜索能力,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可靠的稳定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背景下,数据量规模化的增长,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等环节都会存在数据泄露的安全隐患。从大数据的基本原理、现状出发,对数据信息的隐私安全做了相关应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差分隐私直方图发布算法来对数据信息进行隐私保护。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远程教学系统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以及J2EE的架构及先进技术。介绍了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以及相关关键技术的应用,结合学校对远程教学系统的实际需求,开发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良好的远程教学系统。  相似文献   
5.
针对资源受限的项目调度问题,将粒子群优化算法与拟牛顿优化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混合粒子群算法。本算法利用粒子群算法求得优化解,然后利用拟牛顿方法对所得到的解进行局部优化,以尽量达到或接近全局最优点。结果表明,本算法能够有效地求解大规模项目调度问题,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卫星图像数据量大、特征信息丰富、背景复杂、拍摄过程中易受干扰,用一般的基于参数统计的图像分割方法难以实现准确的分割;将自组织映射算法(SOM算法)和具有爬山过程的遗传算法(HGA算法)结合在一起,建立了一种基于混合智能算法的图像分割方法,用于卫星图像的分割;此方法通过SOM算法进行颜色特征提取,再通过HGA算法进行颜色特征聚类,实现对卫星图像的分割;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混合智能算法的图像分割技术分割效果的准确率达到了91%,可以较好地分割卫星图像,具有较高的分割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丁知平  刘超  牛培峰 《计量学报》2018,39(3):414-419
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引力优化算法(IGSA)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软测量模型(IGSA-LSSVM)以精确测量煤粉锅炉NOx排放量。首先,针对引力搜索算法易陷入局部最小、全局优化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引力搜索算法,利用网格算法初始化种群,基于适应度值自适应递减惯性权重更新质点位置以提高全局优化性能;然后,采用IGSA优化选择LSSVM的超参数以改善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最后,以330 MW燃煤锅炉为研究对象,建立IGSA-LSSVM的NOx软测量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软测量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能有效测量NOx排放量。  相似文献   
8.
引力搜索算法是最近提出的一种较有竞争力的群智能优化技术,然而,标准引力算法存在的收敛速度慢、容易在进化过程中陷入停滞状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引力搜索算法.该算法采用混沌反学习策略初始化种群,以便获得遍历整个解空间的初始种群,进而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和解的精度.此外,该算法利用人工蜂群搜索策略很强的探索能力,对种群进行引导以帮助算法快速跳出局部最优点.通过对13个非线性基准函数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改进的引力搜索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丁知平 《软件》2012,(3):113-114,120
文中论述了电子商务平台架构及J2EE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连南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平台的应用节约了农民大量的成本,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在整个清远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高职教育一体化衔接的核心内容是课程系统的有效衔接,加强中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突破口。提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设计理念,并从中高职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等角度探讨构建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