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9篇
工业技术   20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有限元法对复合材料蒙皮-加筋大开口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孔边补强和加筋补强对大开口结构屈曲特 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孔边翻边补强可使应力集中远离孔的自由边,增加翻边深度和宽度皆能提高屈曲载荷;采用共固化加筋要比整体加筋效果明显,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低而密的筋条布置,同时增加横向筋的数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尼龙无纺布(PNF)作为结构化增韧层,利用树脂传递模塑(RTM)工艺制备了PNF层间增韧改性的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U3160-PNF/3266),研究了U3160-PNF/3266复合材料的吸湿特性及湿热老化对其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韧前后复合材料具有相似的吸湿动力学特性,但在吸湿初期,U3160-PNF/3266复合材料具有更大的吸湿速率,达到饱和吸湿后,U3160-PNF/3266复合材料的饱和吸湿率约为0.96%,略大于非增韧复合材料U3160/3266的0.87%。随着湿热老化时间的增加,两种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均逐渐降低,并随着吸湿率的饱和而趋于平稳,达到饱和吸湿后,U3160-PNF/3266和U3160/3266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下降了约15%和14%。  相似文献   
3.
结构-阻尼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航空航天飞行器的高速、轻质和多功能化的发展,精密电子仪器设备的应用及舒适性要求的提高,对传统结构材料的减重和降噪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比重的迅速提升,开发兼具高力学性能和高振动阻尼性能的新型结构-阻尼多功能材料也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介绍结构-阻尼复合材料阻尼机理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结构阻尼复合材料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并讨论了其今后的发展趋势,包括开发新的多功能阻尼插层材料、引入新的阻尼耗能机制、开发多层次结构模型和对阻尼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多尺度模拟等.  相似文献   
4.
采用真空辅助成型技术(VARI)制备不饱和聚酯为基体的苎麻/玻璃纤维混杂增强复合材料。通过改变层间混杂的铺层方式以及改变两种纤维的相对含量对比其力学性能,从而得到以上两种因素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方式。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混杂比下,层间夹芯混杂(玻璃纤维在壳层,苎麻纤维在芯层)铺层的力学性能优于层间夹芯混杂(玻璃纤维在芯层,苎麻纤维在壳层)铺层,而层间交替混杂铺层的力学性能介于两者之间;在相同的铺层方式下,苎麻纤维相对含量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存在负相关关系,其中与拉伸性能呈现线性(一次函数)关系,与弯曲性能呈现三次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大飞机计划用复合材料将包括预浸料和液态成型复合材料两类。一代新材料,一代新飞机。目前,依托我国军机的研究与发展,预浸料复合材料已初具规模和应用经验,而液态成型复合材料技术在我国还刚刚起步。  相似文献   
6.
对T700/6421复合材料层压板进行铜离子注入,改变其表面性能,使得低速冲击损伤表面目视勉强可检(BVID).用TEM观察离子注入深度、形貌及分布情况,对离子注入前后的复合材料进行了显微硬度的测定,并进行了落锤冲击试验,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后的复合材料显微硬度明显增加,受低速冲击后,表面更容易出现深凹坑,表面目视可检损伤更容易实现,冲击后压缩强度增加,从冲击过程的动态力学响应特性可以得知,离子注入后的复合材料受冲击时分层起始载荷有所提高,最大接触力也有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离位”增韧对RTM聚酰亚胺(PI-9731)树脂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增韧剂的质量分数为15%时, 经粉末法和薄膜法“离位”增韧G827/PI-9731复合材料的室温层间剪切强度从增韧前的97.9MPa分别提高到108MPa和110MPa, 高温(288℃)层间剪切强度变化不大。G827/PI-9731复合材料经粉末法“离位”增韧后, Ⅰ型断裂能释放率从增韧前的310J/m2提高到410J/m2, Ⅱ型断裂能释放率从增韧前的590J/m2提高到939J/m2。而经过薄膜法“离位”增韧后, 其复合材料的Ⅰ型断裂能释放率提高到459J/m2, Ⅱ型断裂能释放率提高到1100J/m2。经电镜分析表明, 由于热塑性聚酰亚胺的引入, 在复合材料层间区域形成热固/热塑相反转结构, 在裂纹扩展的过程中, 包覆热塑性聚酰亚胺的PI-9731粒子发生明显取向和变形, 从而提高韧性。   相似文献   
8.
高性能双组份环氧树脂固化动力学研究和TTT图绘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全动态DSC 研究了先进复合材料用高性能双组份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 获得了固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并建立了固化动力学的唯象模型。用恒温DSC 和动态DSC 结合DiBenedetto 方程研究了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固化度之间的关系, 并给出了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时间t 及温度T 之间的数学关系。通过DMA 研究了树脂恒温下的凝胶过程, 给出了凝胶时间tgel 和凝胶温度T 之间的关系, 回归得到凝胶时的固化度为αgel =0.4539 , 并以此计算出了Tg ,gel = 70. 18 ℃, 为工艺选择提供了依据。并在此基础上绘制出了该树脂体系的TTT图, 提出了将TTT 图用于工艺优化的思路, 并做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RTM双马树脂用定型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ES-T541定型剂的状态、流变性能、凝胶时间和热性能进行分析,并且对ES-T541定型剂与RTM专用双马树脂的相容性,对双马树脂的热性能、固化反应和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ES-T541定型剂可用溶液法和粉末法定型纤维,能相容双马树脂,对树脂及复合材料性能没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聚合物-金属界面相形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氧树脂在 Al 合金表面生成纤维状的界面相结构,其形成、发展和特征与树脂的体系、交联反应条件以及 Al 合金的表面状态有关。环氧树脂的基础相为颗粒状的超结构组织。聚合物界面相的力学破坏表现为纤维体的拉伸、变形和断裂,而基础相在纯剪切受力时出现在45°方向的裂纹,并发展导致连接层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