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5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不基于IDCT及IQ的运动估值和运动补偿算法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在MPEG里不用做IDCT和IQ的一种新的改进编码算法结构,提出了运动估值和运动补偿的精度,改善了图象压缩比,降低了硬件成本和计算时间。经计算机仿真比较后,证明这种改进的结构是有效且实用的,完全达到了上述目的。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算法的运动目标自动跟踪系统设计方案.它适用于固定背景情况下单个运动目标的检测与跟踪.采用了双摄像头方案,既可以扩大场景的监视范围,又可以给出运动目标的近距离影像.引入了投影算法计算位移矢量,提高了计算速度和对背景变化的抗干扰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了方案的可行性和算法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3.
磴槽煤矿瓦斯地质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和区域地质演化理论,研究了磴槽煤矿所在的登封矿区地质构造演化及分布特征,并结合磴槽煤矿的大量瓦斯地质资料和瓦斯测试参数,分析了矿井瓦斯地质规律、赋存规律.受豫西滑动构造的影响,磴槽煤矿二1煤层成层发育构造煤,构造煤的放散初速度高、比表面积高、强度低、透气性低,这造成了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值达不到<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规定的临界值,因而导致瓦斯突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不同煤体结构类型煤的导电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从测井曲线中正确解译出原生结构煤和构造煤,指导煤矿安全生产和煤层气开发,使用4263B型LCR参数测试仪测试了频率1、10、100 kHz下原生结构煤和构造煤的视电阻率。测试结果表明:构造煤的视电阻率小于原生结构煤的视电阻率;在烟煤阶段煤岩的视电阻率随变质程度增加而增加,而到了无烟煤阶段突然减小;煤的视电阻率与测试频率成反比;煤的导电性具有各向异性特征,煤的不同极化方向视电阻率不同。对原生结构煤和构造煤导电性差异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测井曲线解译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具有各向异性的化学晶体模拟肌肉收缩蛋白质分子,给出了描述收缩蛋白质光学特性的极化率张量表示,并讨论了在蛋白质分子运动过程中极化率张量的变化规律。基于这一理论分析,根据用光的椭圆偏振技术测量得的单根青蛙肌纤维在僵直状态和松弛状态及在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结果,我们认为,当肌纤维处于僵直状态时,其内部肌球蛋白分子(横桥部分)与肌动蛋白分子空间距离近,相互作用力强,而在松弛状态时,两种收缩蛋白分子空间距  相似文献   
6.
采用普通减法获取的数字减影效果不太理想,DA影象的优点无法充分体现和利用,根据X光机系统成象原理,提出了运用对数预处理和非线性灰度映射方法对目前普通减影算法进行改进。与普通算法相比,这个改进算法最终获取令人满意的高清晰度和高对比度血管图象序列。  相似文献   
7.
褐煤黄腐酸钾制黄腐酸的分子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了解黄腐酸(FA)的结构和性质,为拓宽黄腐酸在工农业领域中的应用范围打下基础,用傅里叶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光谱和固体13C交叉极化/魔角旋转核磁共振(13CCP/MAS NMR)对FA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A的分子结构由芳香核和核外侧链构成,其中芳香碳约占54%,芳香核主要由4个芳香环构成.脂肪碳约占46%,脂肪碳的存在形式主要是含氧的五元或六元脂肪环.FA中含氧基团的含量为32.3%,主要由醌基和羟基构成,还有部分羧基.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在编码器里不用做IDCT和IQ的一种新的运动估值编码算法结构,经计算机仿真和整体性能评估,与传统运动估值编码结构相比较,这个改进的编码结构提高了编码端运动的估算和运动裣的精度和准确度,改善了图象压缩比,降低了硬件成本和运算量。  相似文献   
9.
由于降低成本和高清晰度电视接收机小型化的要求,视频信号的矩阵变换电路(芯片)也相应地要减少面积和少占用资源,但同时又不能过多地降低转换结果精度,这就存在一个矛盾。通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EPLD)经过多次计算机模拟实验,得到了如何在这两者之间了得最好折衷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近距离保护层开采技术在平煤五矿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平顶山煤业集团五矿以己15为保护层开展了近距离保护层开采试验研究,研究表明:近距离保护层开采技术有效地遏制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缓解了采掘紧张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