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颗粒流软件PFC~(3D)为工具,通过平行粘结键将若干刚性单颗粒体绑定为具有不规则轮廓的簇颗粒,建立不同形态簇颗粒,模拟堆石料可破碎骨料,分析三维情况下簇颗粒形态对模拟堆石料应力应变特性以及颗粒破碎的影响,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与室内三轴试验的结果相比,在相同的细观参数条件下,不同形态簇颗粒的数值模拟试验结果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说明簇颗粒的形态对数值模拟结果有较大的影响;粒径比的改变对数值模拟效果也有一定影响,随着粒径比的增大,颗粒破碎率明显增大,剪切峰值强度以及残余强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
以新疆某工程为研究背景,依据该工程的相关资料,应用三维颗粒流数值仿真技术对筑坝材料 在一定围压下的破碎情况进行模拟。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室内实验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发现模拟实验与 室内实验结果数据基本一致,说明应用三维颗粒流仿真技术可以很好的再现粗粒料的破碎特性。结果 表明:在荷载加载初期,轴向应变较小时颗粒破碎量较小,加载后期剪切带形成后,破碎颗粒增多,且由 剪切带处逐渐向两极扩展;破碎率与围压呈线性关系,随着围压的增加,颗粒破碎率有所提高;分析在加 载过程中,簇颗粒内异性黏结键变化得知颗粒破碎以剪切破坏为主。  相似文献   
3.
现行地质超前预报多用于铁路、公路等线状工程,适用于抽水蓄能项目地下洞室的地质预报方法及仪器设备较少,预报体系也未建立起来。抽水蓄能项目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导致隧道施工常遇到地质条件与勘察设计不符、围岩条件变化较大以及出现突发性地质灾害等情况,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多种地质预报方法不太适应抽水蓄能项目。为尽可能减少地质预报出现的偏差并提高预报准确率,针对抽水蓄能电站地下洞室建立了“三阶段、四原则、五级风险、四级预报”和多种预报方法相结合的综合地质超前预报体系,并成功应用于哈密、镇安抽水蓄能电站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波浪翼型的降噪效果,采用大涡模拟(LES)和边界元法(BEM)相结合的混合方法对3种不同波浪翼型进行模拟,并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可行性,进一步分析了3种不同波浪翼型(表面波浪Wavy airfoil-A、前缘波浪Wavy airfoil-B和前缘+表面波浪Wavy airfoil-C)对圆柱-翼型湍流干涉噪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模型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翼型湍流干涉噪声,其中Wavy airfoil-C模型降噪效果最好,降噪频率范围最广,其垂直流向方向总声压级降噪量可达6.7 dB;Wavy airfoil-C模型不仅能有效地降低翼型表面压力脉动、各截面上的湍流强度、升阻力系数波动、功率谱密度,还能利用其前缘波浪结构有效地减少前缘主声源区域的面积,且能利用其表面波浪结构的导流作用降低翼型后缘的声源振动幅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运营商IP承载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在网络的骨干层和核心层,已基本实现了网络设备的大容量、多平面、异局址备份部署,备份技术较为全面。在网络的汇聚层,由于单设备承载用户较少,同时通过多链路、多路由的业务接入,备份机制相对完善,但在业务接入控制层时,由于单设备承载用户多,且没有良好备份机制,单点故障容易导致业务中断,用户感知强烈。文中通过对业务接入控制层BRAS双机备份部署方案的研究,围绕目前主流的备份方式,进行双机热备方案优劣对比,对双机备份网络架构改造进行研究,力图为主流运营商进行后续BRAS的双机备份部署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库莱断裂带位于哈密抽水蓄能电站场址区,对电站进厂交通洞、通风兼安全洞施工有一定影响的情况,从施工区地质角度出发,利用微动(天然源面波)勘探技术,结合电站通风兼安全洞塌方事故,分析塌方机理及规模,针对含水大断层塌方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并应用TCT超前地质探测技术进行后续超前地质预报,针对预测到的断层破碎带提前采用洞内大管棚施工技术处理,有效地避免了大塌方发生。  相似文献   
7.
由于运营商企业内部深度包检测技术(Deep Packet Inspection,DPI)系统为烟囱式部署,存在重复采、存、开发和数据格式不一致等现象,无法形成全量数据的全视景,没有充分体现数据价值,导致在其网络安全、运行维护、建设投资和数据有效复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宽带用户和手机用户的急剧增长,为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发现和识别种类繁多的网络业务,并有效地控制和管理网络业务,急需对全网DPI设备部署位置进行整合,减少DPI采集点和设备数量,实现多个应用系统使用同一采集点的DPI设备复用机制,通过最少的采集点获取最全的数据。文中对运营商互联网DPI系统部署场景、链路接入方式、部署方案、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研究,力求为互联网DPI系统部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