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水下爆炸对蛙人的毁伤效果,进行了GUHL-1的水下爆炸试验,得到不同爆距处冲击波峰值压力。通过计算获得GUHL-1炸药水中爆炸自由场冲击波压力峰值和爆距的关系。同时对几种反蛙人武器系统的毁伤效果进行了分析,为今后反蛙人武器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典型装药水下爆炸的殉爆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典型的壳装炸药殉爆更接近炸药实际使用状态,采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了典型装药水下殉爆的有限元仿真模型,通过计算得到了殉爆距离与安全距离,基于此加工了试验样弹,并进行了相应的水下殉爆试验。试验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较为吻合,表明了本文的仿真模型能够有效描述带壳装药的水下殉爆情况,水下试验中南冲击波压力和气泡周期来判断被发装药是否殉爆是可行的。最后,在水下殉爆理论分析基础上,根据试验结果预计了大药量水中兵器战斗部的安全性。本文的研究可为水中兵器战场环境的安全性设计提供依据,并可为水中兵器战斗部殉爆毁伤能力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奥托-Ⅱ[m(1,2丙二醇二硝酸酯)/m(癸二酸二丁酯)/m(邻二硝基二苯胺):76.0/23.5/0.5)]推进剂的安全性和能量输出特性,利用大隔板试验和空中爆炸压力测试系统分别测试了奥托-Ⅱ推进剂的冲击波感度和能量输出特性。结果表明:奥托-Ⅱ推进剂的临界隔板厚度(L50)为17.5 mm,临界起爆压力约为11.03GPa,与铸装TNT接近,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与1.0 kg A-IX-I[m(RDX)/m(钝感剂):95.0/5.0)]炸药相比,1.0 kg的A-IX-I和1.96 kg的奥托-Ⅱ推进剂耦合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超压和冲量分别提高了62.8%和25.9%,主发装药和推进剂的耦合爆炸是提高鱼雷爆炸威力的一种新型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4.
南长江 《鱼雷技术》1996,6(3):27-31
本文从使用要求出发,通过受力分析,提出了水压保险机构的设计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验证。证明该设计方法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鱼雷入水战斗部动态响应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雷入水过程不仅影响鱼雷的弹道,而且对鱼雷的结构及内部元器件等将产生结构功能响应。本文以轻型鱼雷为例,采用ANSYS/LS-DYNA仿真分析软件建立了鱼雷入水的有限元模型,分别计算了在几种不同的入水速度下,鱼雷战斗部壳体关键部位的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特性,并对战斗部不同部位的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在不同的入水速度下鱼雷战斗部的动态响应规律,其结果对于新型触发引信的设计、战斗部装药的安全性设计及其他元器件的抗冲击性能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直列式安全引爆系统的原理和特点,研究并提出了该系统在鱼雷引信上应用的可行性及方案框图。  相似文献   
7.
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鱼雷撞击靶板的动态响应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分别计算了在几种不同的撞击情况下雷体引信部位加速度响应随时间的变化,通过计算值与试验值对比验证了仿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南长江 《火工品》1996,(1):27-30
根据鱼雷爆发器用电雷管的使用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鱼雷爆发器电管雷管作用时间测试方法,克服了原测试方法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随着鱼雷武器的发展,对引信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对收集的部分鱼雷引信安全系统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试图指出我国鱼雷引信安全系统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进行水中兵器战斗部对目标的爆炸毁伤试验时,为了确定能否由缩比战斗部对目标的毁伤效应推广预测原型战斗部,根据相似理论首先确立了战斗部尺寸、冲击波测点距离以及靶板距离采用相同缩比时的几种研究模型,然后通过数值仿真结合水下爆炸试验测试的方法,计算了冲击波压力与靶板应变,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研究模型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各模型对应的冲击波压力与靶板应变之间的偏差都很小,说明满足相似律的缩比模型能够预测原型战斗部对水下目标的爆炸毁伤特性。本文结论为战斗部水下爆炸的威力评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