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仅测角被动定位受多径、镜像和干扰源影响,噪声无法准确建模,传统EKF及其改进滤波算法容易发散的问题,将自适应渐消因子引入UKF算法中,调整滤波增益以及状态误差协方差矩阵,提出一种自适应渐消UKF算法,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流程。仿真了不同雷达诱饵布置干扰下滤波算法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EKF以及自适应渐消EKF算法相比,该算法收敛速度更快,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2.
针对无源定位必须实现快速和稳定定位跟踪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测量目标辐射源脉冲到达时间(TOA)、到达方向(DOA),以及方位角变化率,实现固定单站对三维运动辐射源的无源定位算法.该算法基于运动学原理,充分利用了辐射源信号测量值的时空变化量信息,定位收敛速度快而且非常稳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文章最后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3.
内容可寻址存储器CAM是一种快速匹配存储器件,在通信、雷达等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在介绍CAM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在两类新型FPGA上实现CAM的设计方法,并对两类FPGA实现CAM的性能进行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4.
在在简要介绍雷达截获系统传统脉冲去交错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了基于内容可寻址存储器(CAM)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时脉冲去交错领域的应用,以Virtex系列FPGA为例提出了三种在可编程器件上实现CAM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CAM的实时脉冲去交错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要介绍雷达截获系统传统脉冲去交错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了基于内容可寻址存储器(CAM)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时脉冲去交错领域的应用,以Virtex系列FPGA为例提出了三种在可编程路上实现CAM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刘章孟  冯道旺  卢启中  周一宇 《电子学报》2010,38(12):2769-2773
 对毫米波导引头的高精度运动补偿能够极大地改善目标一维距离成像以及目标识别的效果.本文针对Costas频率编码脉冲体制导引头,通过引入具有较强噪声抑制能力的子空间分解思想,提出了一种利用多帧回波数据对导引头与目标的径向运动速度进行高精度估计的方法.此外,结合分解所得信号子空间的特殊结构,对新方法的计算效率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仿真结果验证了新方法的优越性能.  相似文献   
7.
周亚强  曹延伟  冯道旺  皇甫堪 《电子学报》2005,33(12):2120-2124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视在加速度与角速度信息的单站无源定位方法,分析了其定位原理和利用该方法对静止或匀速运动辐射源的即时定位.同时提出了一种适合于这一定位方法的目标跟踪算法——测量空间卡尔曼滤波(MSKF)算法.对即时定位精度与MSKF跟踪算法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实验,最后,将该定位方法和MSKF算法应用于某次无源定位外场试验中,结果表明了该定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运动学原理的单站无源定位跟踪地面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站无源定位与跟踪系统由于具有极强的隐蔽性,且探测距离远,机动性强,在未来的远程精确打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基于质点运动学的单站无源定位跟踪理论出发,介绍了在已有的火控雷达本体上增加一套无源定位子系统,构成单站无源定位跟踪系统,并对地面辐射源进行了定位获得了成功。试验结果证明了该理论的正确性,而且说明在现有工程技术条件下实现地对空、空对空单基地无源探测定位系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多站无源定位及其信号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目前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深入研究了多站测角交叉定位和时差定位在定位体制、系统结构和信号处理上的一些基本问题和技术,并给出了一个时差定位信号处理系统的实例和实验结果。最后,针对未来无源定位的需求和可能的技术条件,探讨了无源定位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动态权的决策融合在雷达组网检测低RCS目标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分析了传统雷达组网决策融合方法的不足,在给出广义信噪比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动态权法,并给出了两种处理方式。理论分析表明,在检测低RCS目标时,这种算法能在保持恒虚警概率的基础上具有较高的检测概率,仿真结果也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