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7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姬塬油田欠注井现象日益严重、堵塞物类型复杂造成常规酸化无法同时解除多种堵塞等问题,从堵塞物分析和解堵机理入手,研究了一种适用性较广的分子膜/混合有机酸复合解堵体系,主要由混合有机酸、新型分子膜、解聚剂和助剂组成。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解堵体系具有优良的解堵性能,对现场垢样的溶垢率普遍能达到80%以上,对聚合物的降黏率可达到90%以上,适用于深部解堵,且能够有效避免二次沉淀的产生。现场应用效果表明,分子膜/混合有机酸复合解堵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注水压力,提高日注水量,适用于大部分欠注井的地层改造。  相似文献   
2.
在石油钻井中,随着钻井深度的逐渐加深和钻井射流中的固相颗粒含量的不断增多,将会影响钻井射流清洗井底岩屑的效果,导致钻井速度降低,钻头磨损加剧。为此,根据水力旋流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和井下空间的适应性,进行了井下水力旋流器室内实验装置的结构设计。最后对它进行了室内实验。实验表明,井下水力旋流器的使用,进入钻头的固相含量降低值在0.9%~1.4%之间。  相似文献   
3.
粒子回收系统是粒子冲击钻井中的一个重要系统,它的好坏关系到粒子能否实现循环利用和钻井液的正常循环。而磁选机是此系统关键的粒子回收设备,对于它的研究可以有效地降低粒子损失率,从而节约钻井。为此,通过对磁选机的理论研究,设计了符合粒子回收系统适用的磁选机。通过磁选机的实验,得出了不管是纯粒子还是粒子和岩屑的混合物,磁选机回收粒子的效率都在97%以上。 建议尽量降低钻井液的黏度且保持钻井液的清洁!使磁选机处在一个良好的磁选环境;保持磁选机滚筒表面的清洁,及时用清水清洗滚筒表面黏附的固相物,使磁选机滚筒表面具有较强的磁场强度,便于吸附粒子。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目前世界页岩气的储量,描述了国内外页岩气开采的技术水平.分析了页岩气的成藏条件和开发特征.开采页岩气主要采用水平井技术,包括超短半径水平井技术和定向羽状水平井技术,也可以采用注气开采法.分析了固井完井技术和储层改造技术,新型完并技术如聚能射孔和多级完井技术逐渐兴起.储层改造主要采用压裂技术,包括水力喷射分段压裂技术、加拿大封隔器能源服务公司的StackFrac技术、贝克休斯的裸眼封隔器组合分段压裂技术,最后对页岩气的开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粒子注入系统是粒子冲击钻井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设计的好坏关系着粒子注入的稳定性与均匀性,直接影响冲击破岩效果。粒子注入系统经过2代发展,其注入效果得到了很大提高,注入系统的使用寿命得到了延长。目前该系统的主要问题是成本过高,难以在钻井行业广泛应用。鉴于此,提出了双柱塞式粒子冲击钻井注入系统的概念,分析了注入系统的原理、特点、组成及工作流程,对注入管的强度、尺寸及可靠性进行了设计和分析校核;提出了粒子注入系统顺序阀的概念,并对其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了分析,对其密封结构进行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6.
粒子冲击钻井技术作为高效破岩的前沿技术,有望成为一项解决高研磨性地层钻井速度慢的新型破岩技术,先导性试验评价是理论研究成果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之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此,开展了粒子射流冲击破碎大理岩的室内实验,在粒子射流速度大于100m/s,冲击频率约为500万次/min的实验条件下,粒子射流的破岩体积是水射流破岩体积的3~4倍。进而设计了粒子钻井的工艺流程,研制出与之配套的粒子注入系统、粒子冲击钻头及粒子回收系统,其中关键设备高压粒子罐工作压力为30MPa,磁选机的处理量介于70~120m3/h,渣浆泵排量为65m3/h,满足了粒子钻进的安全均匀注入与粒子高效的回收。在四川盆地龙岗气田022-H7井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高研磨性的砂岩地层中成功地开展了第1次现场试验,试验井段比该井上部井段的机械钻速提高了92.7%,表明该技术在提高钻井速度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粒子冲击钻井技术中的回收系统是一套独立于原钻机所配套的固相控制系统,主要目的是回收钻井液中粒子并实现粒子的循环使用。通过粒子注入量和岩屑量的计算得出粒子冲击钻井过程中粒子量比岩屑量多。通过粒子筛分试验和磁选机室内试验,选用湿式磁选机作为粒子与岩屑的分离设备,同时选用脱磁机作为粒子的去磁设备。基于粒子回收技术的整体分析,构建了完整的粒子回收方案,设计了粒子回收技术装备的整体安装、连接三维图。针对粒子易生锈的特点,采用水基防锈剂作为粒子储存与保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