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钢铁件的耐蚀、耐热及装饰等性能,用电沉积法研究了钢铁表面在硫酸铜溶液中的着色工艺,研究了pH值、电流密度、时间等工艺条件对着色效果的,利用光电子能谱仪分析了着色膜的成分。结果表明:钢铁表面在铜盐着色液中能获得多种颜色,着色膜主要成分为铜元素,其发色机理为光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2.
电沉积法制备铜分散电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电沉积制备铜分散电极的方法,通过对阴极极化曲线的测试,考察了电流密度及不同冲击电流方式对铜粉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电流密度、合适的分散剂、间歇式的电流是得到较细铜粉的条件。同时对铜分散电极的电化学性质进行初步测试,结果表明铜粉细化以后,铜分散差电池的电动势值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3.
将单斜相氧化锆加入到氧化铝中,评价其对甲醇脱水活性。结果表明,单斜晶相ZrO2的引入降低了催化剂的活性,Zr含量较少时,高温焙烧时易与Al结合,生成Al0.08 Zr0.92O1.96。单斜相ZrO2系列催化剂(相比氧化铝)表面弱酸强度增加,但是弱酸量有所降低,表面酸量与Zr含量无明显线性关系。单斜相ZrO2系列催化剂比表面较小,孔径较大,催化剂比表面大且呈多孔分布对脱水有利。  相似文献   
4.
为了制备间接电氧化合成菲醌的氧化剂Cr2O72-,对硫酸铬电解氧化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电流密度、电解时间、反应温度及硫酸含量对电解效率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出:在隔膜电解槽中,采用Pb作阴极,Pb-PbO2作阳极,Cr3 电氧化的最佳条件是反应时间4 h,电解液中硫酸浓度30%,电流密度67 mA/cm2,所得Cr2O72-收率为95%左右。  相似文献   
5.
将完全液相法与热解法结合制备了CuZnAl催化剂,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了CO加氢制备低碳醇活性评价,结合XRD、XPS、O2-TPO-MS、H2-TPR、N2吸/脱附以及NH;-TPD-MS表征手段,考察了热解温度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Cu-Zn-Al间相互作用增强,Cu的电子向Zn和Al物种转移,Cu氧化程度增大;催化剂表面碳含量降低,弱酸中心数量减少,比表面积先升高后降低,CO转化率则与比表面积呈现顺变关系。700℃热解所制备催化剂上CO转化率最高,达到23.6%;总醇选择性则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下降,350℃热解所制备催化剂上总醇选择性最高,为41.9%。  相似文献   
6.
不锈钢电抛光添加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添加BP光亮剂,使不锈钢电抛光的质量大大提高,抛光后的表面可达到镜面的光亮度。  相似文献   
7.
CO加氢合成甲醇是强放热反应,液相合成甲醇因溶剂导热系数大能迅速移除热量有利于稳定操作,但因催化剂快速失活而未能工业化,催化剂稳定性成为液相合成甲醇的关键。本研究用完全液相法制备催化剂,比较了CuZnAlSi及MnCuZnAlSi的催化性能,并分析了改进的原因。结果表明:完全液相法制备Mn改性CuZnAlSi催化剂液相合成甲醇有良好稳定性,Mn-CuZnAlSi能提高甲醇选择性和催化活性,Mn-CuZnAlSi(CZAS-0.08Mn)浆状催化剂在250℃,5.0MPa下反应144h未见失活迹象。  相似文献   
8.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洗油的主要组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性和定量分析在洗油的分离精制和深加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对洗油的主要组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控制程序升温条件,并配合SE-54毛细管柱,可以同时检测出洗油中各主要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9.
氨基磺酸系两性表面活性剂的一种新合成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氨基磺酸系两性表面活性剂的一种新合成方法。采用烷基胺、甲醛和无机磺化剂(NaHSO3或Na2SO3)为原料,先经两步合成出酸式产物,再由第三步固相成盐反应得最终目标产物;同时对反应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优选条件为:m(烷基胺)∶m(HCHO)∶m(无机磺化剂)=1.0∶1.6∶3.5;第一步反应于pH11.0~12.0、50℃~60℃下进行4.5 h~5.0 h;第二步反应于pH 1.8~2.0下进行6.0 h;第三步反应n(酸式产物)∶n(NaOH)=1.0∶2.0~1.0∶2.05,此时产率达86.7%。结果还表明:温度与pH是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前两步反应的滤液可分别连续循环使用,使工艺绿色化。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着色液中镍离子(Ni~(2 ))浓度变化对不锈钢化学着色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自制镜面反射装置分别对着色膜成分和光泽度进行微区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着色液中Ni~(2 )浓度的增大,不锈钢的着色起色电位下降;着色速度减慢,着色时间延长;着色膜光泽度降低,色调变暗。着色膜中主要成分Fe含量呈现振荡式略微下降趋势,O、Ni含量基本无变化,Cr含量呈缓慢上升趋势;当C_(Ni)~(2 )>8.0 g/L时,着色膜表面发雾,此时着色液不再适合着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