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针对现阶段倒虹吸安全评价不够全面、未能综合反映工程的随机性和复杂性,且基于解析公式的评价指标隶属函数偏向于保守的问题,运用AHP法构建包括多维度因素的层次分析体系,利用云模型理论构造评价指标隶属函数,提出了一种基于AHP-云模型、依据现场监测与检测信息融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黄水河支河倒虹吸安全评价。结果表明:基于AHP-云模型的倒虹吸安全评价方法合理可行,其评价结果能反映该倒虹吸运行期间的综合安全状态,可为倒虹吸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北京市科研行业为切入点,采用社会调查结合计量分析的研究思路尝试探讨公共生活用水特性,研究其用水结构的复杂性、日常运行的无序性和用水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发现科研行业用水包括办公楼、食堂、供冷供暖、绿化等办公用水和各类实验用水。分析了科研行业用水日常运行中在基础设施和用水管理方面的低效。选择表征规模的建筑面积变量、由人工赋值得到的定量管理水平变量以及简单反映科研单位类别的实验哑变量建立科研行业用水影响因素计量模型,发现三者均显著影响科研行业用水量。该结果预示着规模、管理水平、特定用水结构可能是公共生活用水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单个测点的定量数值安全监控指标难以实现渠堤工程整体安全监控问题,需要建立基于多源信息的渠堤工程安全定性评判准则。在将效应量测值异常现象归纳为数值大小异常、变化过程异常、变化趋势异常和变化规律异常等基本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汲取长距离引调水工程安全运行的工程经验和专家知识,基于不同测点测值异常表现上的关联性和空间分布上的关联性、不同监测效应量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联性、不同特性渠堤工程破坏机理在工程中的外在表现等因素,构建融合多测点、多效应量和巡视检查的渠堤工程运行安全多指标评判准则。定性安全评判准则与定量数值监控指标相互配合,可更好地保障引调水工程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4.
结合南水北调中线渠道的特点,对新建交通桥梁跨越南水北调渠道进行风险识别,提出消除风险措施,选取典型案例对新建交通桥梁跨越南水北调渠道技术方案进行分析,相关经验可供其他桥梁跨越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基于穿越跨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项目管理实践,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特点对穿越跨越工程技术方案的重点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措施或思路。规划方面应加强城市规划和专项规划,增强穿越跨越工程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架空跨越型式应优化总体布置、确保线路净空距离、提高设计安全系数和完善展放导线的施工组织设计。桥梁跨越型式应确保桥梁净空高度、落实35k V线路改建设计、解决路基防洪影响问题、加强桥梁排水和桥墩基础施工防护、提前考虑桥梁维护方式。定向钻地下穿越型式应提高管道设计等级、做好管道空隙回填处理、严格控制穿越轨迹和泥浆压力。  相似文献   
6.
寒冷区明渠冬季输水结冰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面一旦形成冰盖其安全输水流量仅为设计流量的30%~50%,而气温是驱动冰盖形成的主要因子,如何科学评价冬季气温等级是冰期输水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分析了沿线8座气象站1951—2021年冬季日平均气温和日最低气温数据,揭示了总干渠气温沿程和年际变化规律。基于拉格朗日质点跟踪法,结合沿线气温-水温-冰盖生成物理过程,提出了气温链概念并给出通用数学表达式。分别采用国标法、一月平均气温法和气温链法评价冬季气温等级,构建了71 a冬季气温位次。结果表明:①总干渠自南向北气温逐级下降速率为0.48 ℃/(100 km),保定站呈加速下降趋势,对冰盖生成贡献最大。②沿线冬季气温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升温速率为0.37 ℃/(10 a),强暖冬出现在最近30 a,强冷冬出现在前30 a,气温的总体上升有利于减缓大范围冰盖生成。③对于冰盖生成预测,气温链法优于一月平均气温法,更优于国标法;不同时间尺度组合评价可获得更优的结果;全球持续变暖背景下,可采用一月平均气温法和北方2站6 d气温链法联合评价。④给出了北方2站6 d气温链法冬季等级的分界阈值,即强暖冬TC≥-4.0 ℃,弱暖冬-5.7 ℃≤TC<-4.0 ℃,正常-7.4 ℃<TC<-5.7 ℃,弱冷冬-9.1 ℃<TC≤-7.4 ℃,强冷冬TC≤-9.1 ℃,长系列均值为-6.5 ℃。研究成果可更好地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冰盖生成提供新的参考基准。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2014年12月全线通水以来已运行8个冬季,为防止冰塞冬季输水流量控制为设计流量的30%~50%,严重制约了工程输水效益的发挥。因此,渠道水温和冰盖特性一直是冬季输水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实测数据表明:①冬季输水流量总体逐年增大,最末段保持相对稳定,岗头闸流量约为50 m3/s,北拒马河闸约为25 m3/s;②冬季气温总体以暖冬居多。保定站最低气温-22.0 ℃,3日滑动气温极值-10.7 ℃,短期强寒潮可能是今后冰盖生成的关键驱动因子;③冬季水温沿程逐渐降低,渠首陶岔闸最低水温6.7 ℃,渠末北拒马河闸多数年份降至0 ℃附近。北拒马河闸水温最大降幅10日内由3.5 ℃降至0 ℃,期间渠段水温降幅亦达到极大值1.69 ℃/100 km。④2016年冬季冰盖最长达280 km(最南端延伸至午河闸),次之为2015年冬季的73 km和2021年冬季的38 km,有两个冬季未生成冰盖。岗头闸-北拒马河闸近90 km是冰盖多发渠段,应引起关注。基于冰盖生成前实测数据,以初始水温和区间气温为输水条件,拟合给出了2 d、3 d和7 d等不同预报时效的简化水温模型和冰盖生成临界阈值。初步分析认为:冬季气温和输水流量是冰盖生成的两大关键驱动因子,流量越小气温越低越易生成冰盖,1月出现的短期强寒潮更易于导致冰盖生成。2016年冬季严重冰情是二者叠加的结果,2015年冬季冰盖主要是输水流量小诱发,而2021年冬季冰盖主要是短期强寒潮所致。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单个测点的定量数值安全监控指标难以实现渠堤工程整体安全监控问题,需要建立基于多源信息的渠堤工程安全定性评判准则.在将效应量测值异常现象归纳为数值大小异常、变化过程异常、变化趋势异常和变化规律异常等基本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汲取长距离引调水工程安全运行的工程经验和专家知识,基于不同测点测值异常表现上的关联性和空间分布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