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数学和信号学中的傅里叶变换,提出一种家纺图案的自动生成技术。应用MATLAB软件,通过编程将简单图样理解为图像信号,依次经过离散傅里叶变换和离散傅里叶反变换后,得到复杂图案的灰度图。在此基础上利用HSV色彩模型定义复杂图案的色彩特征,从而得到可用于生产的家纺图案。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上浆质量以及解决使用接触式电阻含水率测量仪会破坏浆膜的问题,设计开发了基于弧形电容器的浆纱回潮率在线测量系统。根据浆纱在弧形电容器中的电场模型和电容法测量原理,利用指数回归算法建立电容差与回潮率的函数模型。上浆时,浆纱穿过弧形电容器,电感、电容、电阻(LCR)电桥测试仪将测量的电容值数据传到上位机,上位机根据模型计算出实时浆纱回潮率。讨论了弧形电容器结构、LCR电桥测试仪测试参数、环境温湿度、浆液含固率、浆纱线密度、回潮率对测量电容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容值受LCR电桥测试仪测试频率的影响较大;电容值随电容器结构参数极板长度、极板包角的增大而增大,与极板曲率半径呈负相关;环境温湿度会对电容值产生复杂影响,因此要求在恒温恒湿条件下进行测量;浆纱回潮率对电容值的影响显著,且回潮率与电容差呈指数函数关系。在上浆机上使用电容式回潮率在线检测系统进行测试,得到的浆纱回潮率与烘箱法测量结果相比平均误差小于5%,本文系统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该文针对综合管廊内空气对流换热对临近能量支护排桩传热特性的影响,通过在管廊内壁设置不同边界条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综合管廊运行对临近能量支护排桩传热特性的影响。通过将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验证模型的可靠性。探讨管廊内壁不同边界条件下能量支护排桩热交换率、桩-土换热量和桩体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管廊内空气对流换热会造成桩侧热交换和桩体温度的空间非对称性,从而影响能量支护排桩的地热提取效率。随着管廊内空气流速的增加,能量桩的地热提取效率逐渐增加,但当管廊内空气流速大于0.7m/s后,能量支护排桩的地热提取效率最终趋向于管廊内壁为恒定温度边界时的取值67.4W/m,管廊内壁采用恒定温度边界条件可作为能量支护排桩地热提取效率计算的上限,而采用热绝缘边界是偏于保守的。当管廊内壁采用已有研究提出的简化边界条件时,模型可以用于计算能量支护排桩的换热效率。  相似文献   
4.
在纹织CAD中利用图像叠加的原理和方法,将多幅独立的纹样进行叠加,对叠加后纹样的各色块进行合理的组织设计,采用2组光纤作纬线和常规的经纬纱线交织,设计开发了一种图案、色彩能交替显示变化的光纤提花织物。该类织物可用于安全警示服装、舞台和家纺装饰等领域。  相似文献   
5.
能量桩运行会导致土体温度场的改变,从而影响桩周土的热–力学特性,进而影响能量桩的变形、桩–土界面应力及承载性能。将ACMEG-T土体热本构模型在ABAQUS软件中进行二次开发,通过编写UMAT子程序对能够反映黏土热–力耦合特性的三轴试验结果进行模拟与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建立数值模型,研究了土体热–力学特性对能量桩位移、桩–土界面应力及桩身轴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变化会导致土体产生累计沉降,并进一步导致桩侧产生负摩阻力;在负摩阻力的影响下,能量桩会产生额外的沉降以及不可恢复的轴力;土体热–力学特性对能量桩力学特性的影响效应随着土体超固结比的增加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6.
以Al2 O3陶瓷作为基底,采用磁控溅射和丝网印刷两种工艺在其表面制备导电Au膜,并通过控制变量法制备不同参数下不同厚度的Au膜,对两种制备工艺进行了系统性的深入研究.通过高精度电阻测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分析热处理前后Au膜的导电性能及微观形貌,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表征Au膜表面的粗糙度.结果表明:磁控溅射制备的纳米Au膜的导电膜厚阈值为30 nm,膜层对基底面粗糙度改变较小.对纳米Au膜进行600℃热处理后,Au发生固态润湿,导致电阻值急剧增大,导电性能下降.借助丝网印刷工艺,采用40%(质量分数)的金浆和200目丝网即可印刷得到导电性良好的Au膜,该工艺能够有效节约成本和金浆.  相似文献   
7.
能量桩兼具支承上部荷载与能量交换的双重功能,循环温度作用下端承型桩的承载性能、摩擦型桩的变形问题是两大主要问题;目前针对长期循环温度作用下饱和黏土中摩擦型桩变形特性与机理的研究仍相对较少。该文针对饱和黏土中的摩擦型桩,开展了长期循环温度作用下桩基热响应特性模型试验研究,实测了桩/土温度分布、温度引起的桩周土体孔隙水压力以及桩顶变形等发展规律,初步探讨了桩顶累积沉降的产生机理与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单次温度循环过程中,桩顶位移变化率在制热时略小于制冷时,桩顶位移变化率的差值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从而累积沉降也逐渐趋于稳定;该文试验条件下,经过长期(20次)温度循环,摩擦型桩的桩顶累积沉降逐渐稳定在2%D(D为桩径)。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中国古越花饰纹样的图案结构、文化寓意,采集及感知古越花饰纹样的形态造型,提取和重构古越文化中的越王剑和青铜盖盒上的花纹,将纹样简化设计成平纹地小提花组织。通过色彩重排,将其与现代装饰风格相结合,开发出一种独特的、新颖的现代装饰面料纹样,使将古越文化融入现代装饰织物设计中。在传统基础上对古越花饰纹样进行分解和重组,既能取得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效果,又能传承古越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蕴藏古越文化底蕴的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提高《织物后加工》双语课程的教学质量,结合纺织工程专业的固有特点,从大幅增加实践课学时、强化染整英语知识传授力度和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对《织物后加工》双语课教学改革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为如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纺织工程专业人才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绍兴文理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纺织工程专业《纺织浆料学》实验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紧密结合纺织工程的专业特点,从编写实验教材、丰富授课形式和引导团队学习3个方面,对《纺织浆料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努力使此门课的实验教学内容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加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