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针对传统假肢膝关节存在阻尼无法连续可调、仿生性不佳及价格高昂等问题,提出一种以磁流变阻尼器(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MRD)为控制器件的新型磁流变假肢膝关节(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based prosthetic knee,MRPK).基于健康人在平地行走的步态数据,对单轴式MRPK进行结构设计,并建立其处于摆动相内的动力学模型,得到MRD的阻尼力需大于208.6 N及行程需大于33.3 mm.对MRD进行结构设计并利用ANSYS对其进行电磁场仿真分析,同时建立MRD的正向、逆向力学模型并得到其性能曲线.采用联合仿真的方法建立磁流变假肢膝关节控制系统,设计CT+PD轨迹跟踪控制器并与PD控制器对比,仿真得到CT+PD控制器的最大误差为-4.6°,而PD控制器的最大误差为12.3°.初步证明了CT+PD轨迹跟踪控制对MRPK摆动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首先对沉淀法白炭黑的工艺流程进行简单叙述,再对白炭黑的生产过程中水玻璃的模数,反应槽搅器转速,硫酸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五点对白炭黑的性能的影响用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酶法提取鱼鳞胶原蛋白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木瓜蛋白酶作生物催化剂,进行酶法提取鳙鱼鱼鳞胶原蛋白的工艺优化研究。设计和进行以胶原蛋白提取率为目标值,液固比、提取时间、酶浓度和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的正交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直观分析和因素水平趋势分析,确定了各考察因素的最优值分别为36 h、20∶1(V∶m)、2.5%和28℃,该条件下,胶原蛋白提取率达到11.64%。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判断出各因素的影响均为不显著,但对提取率影响程度的相对大小顺序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酶浓度和液固比。所制备的产品经红外光谱表征基本符合I型胶原蛋白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复合绿茶干预高脂血症小鼠肝脏的差异有机酸代谢物,研究复合绿茶对小鼠有机酸代谢的影响。在高脂饮食型小鼠的基础上,将30只雄性KM小鼠分为高脂模型组、复合茶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进行1个月干预实验;利用代谢组学技术观察高脂饮食型小鼠的肝脏有机酸代谢通路。结果表明:共检测出有机酸及其衍生物121种;高浓度茶样处理组中存在DL-甘油醛-3-磷酸、磷酸二羟丙酮、(S)-2-羟基丁酸、2-羟基-4-甲基戊酸、D-羟基丙酸等代谢物显著下调;低浓度茶样组中DL-甘油醛-3-磷酸、磷酸二羟丙酮、(S)-2-羟基丁酸、糠醛等代谢物显著下调,羟基异己酸乙酯、咖啡酸N-油酰甘氨酸上调;其中,DL-甘油醛-3-磷酸、磷酸二羟丙酮与糖异生作用有关,可能在肝细胞糖原的分解和体内血糖稳态的维持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复合绿茶可通过调节高脂血症小鼠体内差异有机酸代谢物所对应的代谢通路(如糖酵解途径等),使其向正常状态转变,从而缓解高脂血症小鼠代谢紊乱的症状。  相似文献   
5.
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_2提取茶籽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多糖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茶籽多糖的超临界CO2提取工艺,运用小星点设计考察萃取时间(30~150min)、压力(15~45MPa)、温度(40~80℃)及夹带剂乙醇浓度(50%~90%)四因素对茶籽多糖得率的影响。响应面分析表明,茶籽多糖得率与四因素关系符合二次模型。时间和夹带剂乙醇浓度的一次项和二次项、压力的二次项以及时间和压力的交互作用对茶籽多糖得率具有显著影响。该二次多项式模型用后退法进行逐步回归得到简化模型,依据简化后的模型在各因素设定范围内获得最佳提取工艺为:时间150min,压力45MPa,温度60℃,夹带剂乙醇浓度为65%。该条件下进行三次重复试验,茶籽多糖的实际平均得率为13.23%,与预测值13.96%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行设计制造的萃取装置进行了乙醇水溶液常压微波辅助浸取枳椇总黄酮的单因素实验研究,获得的最适宜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700 W、辐射(时间)至溶液沸腾,辐射1次;乙醇的质量分数50%;固液比1:10;预泡时间1 h和颗粒尺寸60目,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高达为80%左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茶(Camellia sinensis)树白花和紫花中的挥发物质及其组成差异。方法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鸟王种茶树的白花和变异紫花的挥发性代谢组。结果 在两种茶树花中检测出挥发性代谢物共152个,主要为芳烃类、烃类、醇类、酮类、醛类、酚类、酯类、萜类和杂环化合物类等。筛选出差异代谢物共12种,其中有7种在紫花中上调,含量较高的有甲基丁香酚、α-紫罗兰酮;5种在紫花中下调,其中在白花中含量较高的有3-异丙烯基-2,5-二甲基-3,4-己二烯-2-醇、反式-3-己烯基乙酸酯、五甲基-苯。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甲基丁香酚和α-紫罗兰酮是茶树紫花香气特征中,与白花相比最主要的差异成分,紫花的香气较白花更芬芳;为进一步探究不同颜色的茶树花的呈香机制、以及对相关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不同冲泡时间对雷山银球茶“色”“香”“味”的影响,利于对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方法 通过感官审评并结合电子鼻技术、色差分析及理化成分分析。结果 冲泡时间延长,各内含物质的总含量逐渐增加,5min时各物质增长率最大:茶多酚(21.93%)>咖啡碱(15.38%)>游离氨基酸(14.78%)>水浸出物(7.61%);随后增长率逐渐下降。酚氨比4min时最低为2.4,茶味淡鲜味不足;5min、6min比值低分别为2.55、2.52,味感浓而鲜,有回甘;7min比值最高为2.68,滋味浓且涩。茶汤色差的变化:4min-7min茶汤明亮度L值分别为92.90、92.81,差异不明显。茶汤汤色以绿为主,带黄,黄绿度b/a比值,5min最大(-63.5),此时茶汤黄特征较显;6min-7min比值分别为-29.55,-27.13,茶汤绿度特征明显。电子鼻测定结果,PCA分析表明不同冲泡时间,茶叶香气有差异,其中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 61.6%,第二主成分贡献率是30.0%,总贡献率为 91.6%。Loadings分析及电导比((G/G0))的总值变化,表明香气类型及总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趋势,6min时香气类型最多且物质含量最丰富。 R6(W1S)传感器的G/G0=11.669 最大,即对香气成分中烷类反应最灵敏,其次是R9(W2W)芳烃化合物、硫的有机化合物 G/G0=9.018;R2(W5S)传感器 G/G0=8.908的氮氧化物;R7(W1W)硫化合物及R8(W2S)检测醇、部分芳香族化合物。结论 综合“色香味”实验数据,6min可作为银球茶最佳的冲泡时间。  相似文献   
9.
以高脂饮食诱导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技术研究复合茶干预期间小鼠肝脏脂类代谢产物的差异。30只小鼠随机分为高脂模型组(NK)和复合绿茶高(DH)、低(DL)剂量组,三组小鼠均饲喂高脂饲料,并分别灌胃饮用水和不同浓度的复合绿茶提取物(840.0、210.0 mg/kg)。30 d试验结束后,分析小鼠的体重及肝脏脂代谢产物。结果表明:复合绿茶剂量组的小鼠最终体重和增重与高脂模型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各处理组肝脏中检测到110个代谢物,其中模型对照组小鼠肝脏中溶血卵磷脂酰胆碱16:1、(±)12(13)环氧-9Z-十八碳烯酸、前列腺素E2、(±)17-羟基-5Z, 8Z, 11Z, 14Z-二十碳四烯酸、溶血卵磷脂酰丝氨酸22:5、前列腺素D2、溶血卵磷脂酰乙醇胺14:0等22种代谢物质差异较显著;随着复合茶浓度增加,小鼠肝脏中的溶血卵磷脂酰胆碱16:1、6-酮前列腺素F1α、溶血卵磷脂酰丝氨酸22:5、前列腺素D2、溶血卵磷脂酰乙醇胺14:0等代谢物质下调,(±)17-羟基-5Z, 8Z, 11Z, 14Z-二十碳四烯酸上调,且高脂血症小鼠的血脂紊乱也得到改善。综上所述,复合茶对高脂血症小鼠有明显的抑制体重增长和降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肝脏脂代谢有关,使上述22种差异代谢物向正常的状态转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优化白茶馒头的配方并评价其品质。方法 在传统馒头制作的基础上,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酵母、白砂糖和茶叶添加量3个因素对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 白茶馒头的最佳配方为: 酵母1.5 g、白砂糖16.0 g、白茶18.0 g, 经蒸制得白茶馒头的感官评分为95.7, 颜色鲜艳均匀有光泽、茶味清甜醇爽、表面光滑, 弹性适中、咀嚼时爽口不粘牙, 没有异味和苦味, 外观平滑, 表面色泽均匀, 具有白茶独特的香味; 且该白茶馒头样品中含有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糖及醇类、维生素、有机酸、游离脂肪酸、核苷酸及其衍生物、溶血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乙醇胺、甘油酯等初生代谢物。结论 该白茶馒头的风味独特、营养丰富, 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可为茶叶馒头和风味食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