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察市场之所趋,方能成其大势。在经历了2013年跌宕波折、2014年的新品叠出之后,2015年国内汽车后市场所趋之势何在?在第11届AAITF深圳展会上,本刊编辑部特别就技术动向、市场走势、模式分析等话题,专访了天派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总裁欧阳旭、上海畅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刚、中国电信车联网基地常务副总经理江晓炜、深圳市车航健汽车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耀、钛马车联网创始人兼总裁叶志华、厦门瑞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柏谚、深  相似文献   
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S-SPME-GC-MS/MS)对5种莲蓉馅料的挥发性物质进行研究,共检测到醇类(7.07%~9.72%)2种,醛类(18.38%~36.45%)7种,酯类(9.97%~23.88%)6种,吡嗪类(19.07%~29.38%)4种,烷烃类(1.31%~5.29%)3种,呋喃类(1.53%~4.88%)2种,酮类(2.78%~3.62%)2种,萜类(0%~10.82%)1种,噻吩类(0.04%~0.31%)1种,其他类(11.11%~16.21%)1种。通过PLS-DA模型与方差分析法筛选出不同莲蓉馅料的主要差异物质为糠醛、E,E-2,4-癸二烯醛、(±)-3-蒈烯-2,5-二酮、苯甲醛、正壬醛、2,6-二甲基吡嗪、3-甲基苯甲醛和十四烷。根据相对香气活度值(ROAV)评判莲蓉馅料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其贡献程度大小依次为E,E-2,4-癸二烯醛、辛酸乙酯、2-乙酰基噻吩、正壬醛、己醛、乙酸苯乙酯和苯乙醇。综合不同莲蓉馅料挥发性成分的主要差异物质和风味贡献程度分析得出,E,E-2,4-癸二烯醛、正壬醛和苯甲醛的相对含量是影响莲蓉馅料呈香的主要因素。该研究结果揭示了莲蓉馅料的风味轮廓,为其品质评价与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最近,大屏主机成为市场热点,不管是厂商还是渠道,都对大屏主机寄予厚望,为此,本刊就大屏主机目前的发展现状和产品现状进行了调研,并组织了本次专题。本次专题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基于大屏主机目前现状的调研分析,另一部分是基于测试产品的产品解读。编辑部希望本次专题能够抛砖引玉,引起业内外更多人的关注,共同探讨大屏主机对未来车载行业走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建筑MEP专业(电气、暖通、给排水)中管线综合设计因设备管线种类和数量繁多,设计中的错、漏、碰、缺问题突出,二维设计形式下往往人工协调管线碰撞问题,设计效率低下,导致对管线施工图的二次优化设计工作繁重复杂。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建筑MEP二次优化设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技术革新方向。此文对基于BIM技术的建筑MEP优化设计方法进行探索和实践,使用Revit MEP软件为平台建立三维建筑信息模型,通过MEP碰撞检测、多专业协同设计等方式来优化综合管线设计,提高设计工作效率。针对某医院建筑的地下四层空间综合管网系统建立建筑信息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MEP碰撞检测,获得碰撞冲突点的三维信息,结合人工筛查确定有效冲突点,用于该综合管网系统的二次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5.
以赤藓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低聚果糖、异麦芽酮糖替代蔗糖应用于莲蓉馅料,通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电子舌、质构仪结合感官评价探究不同甜味剂对莲蓉馅料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糖醇类甜味剂显著提高莲蓉馅料的明亮度,低聚果糖和异麦芽酮糖使莲蓉馅料颜色加深。此外,莲蓉馅料水分含量与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882,P<0.01),与黏附性(r=0.620,P<0.01)、内聚性(r=0.622,P<0.01)呈极显著正相关。除赤藓糖醇外,其余4种功能性甜味剂均能提高莲蓉馅料的水分含量,并改善莲蓉馅料的质构品质。电子舌检测结果表明,功能性甜味剂降低了莲蓉馅料的甜味,提高了对苦味等不良滋味的掩盖能力。通过GC-IMS共在莲蓉馅料中检测出32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53.94%~70.60%)、酮类(10.36%~18.63%)、醇类(5.25%~14.25%)、酸类(1.62%~2.81%)、酯类(0.22%~0.57%)、呋喃类(0.29%~0.72%)和烷烃类(...  相似文献   
6.
正察市场之所趋,方能成其大势。在经历了2013年跌宕波折之后,2014年中国汽车后市场所趋之势何在?借AAITF新春第一展之机,本刊编辑部特别就技术动向、市场走势、模式分析等话题,专访中国汽车后市场各行业翘楚,以期汇大家之言,洞悉市场所趋,进而为行业谏言献策、引导消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