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争做"最美奋斗者"! 2020年1月13日,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国资委、河南省委联合举办的"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小礼堂隆重举行。各主办单位有关负责同志、部分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员干部代表、在京国有企业职工和首都各界群众代表共700余人参加报告会。陈俊武院士是《炼油技术与工程》的创办人,1971年在创刊之初,他就确立了"侧重工程、突出应用、兼顾学术性"的办刊宗旨,并长期担任编委会主任,亲自指导期刊工作,至今仍担任编委会名誉主任关心期刊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煤气化技术与自动化仪表相辅相成的关系,提出煤气化工必须具备的仪表配置及控制技术。以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公司一期、二期仪表配置为例,明确了大型煤气化装置要有相应的现代化ESD、DCS和自动化仪表,才能使煤气化装置得到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3.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的抗氧化剂,有着广泛的药理活性,但大部分黄酮的生物活性与生物利用率都比较低,而大量的研究发现黄酮类金属配合物能提升黄酮稳定性、水溶性及清除自由基能力。实验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合成了芹菜素-铜(Ⅱ)配合物[Cu(AP)_2(H_2O)]·H_2O(AP=芹菜素阴离子),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热重分析、电导率测定、铜(Ⅱ)滴定等方法确定其组成及结构,推断出芹菜素与铜(Ⅱ)的配位点为4-羰基及5-羟基,配位比为2:1,配合物分子为一变形的四方锥结构。同时着重分别通过NBT光照还原、Fenton反应和抗脂质过氧化方法研究了该配合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及过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相对于芹菜素,配合物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现代测绘技术的古建筑测绘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朱凌  周克勤  李小爽 《山西建筑》2007,33(14):356-357
提出基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等现代测绘技术支持下的高效、安全的新型古建筑测绘方法。以激光扫描仪作为采集数据的手段,避免徒手测量或近景摄影测量的麻烦;利用面向对象技术设计了三维的古建筑构件,实现了古建筑三维重建。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网络模式无法快速响应大客户的实时需求,通过SDN技术,运营商能够增强对于网络的集中控制权,快速调度分配网络资源,及时满足大客户的需求。本文针对城域网中的大客户专线,基于SDN技术的统一平台,提出了一些提升大客户感知的构想,为使运营商找到网络新的利润增长点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黄酮化合物与金属离子协同作用增加抗氧化活性的构效关系,本文分别以天然黄酮化合物金雀异黄酮和山奈酚为原料,在无水乙醇-水混合溶剂中制备了2个铜(II)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络合滴定、红外光谱、电子吸收光谱和热重分析对2个目标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NBT光照还原法和水杨酸法测定了配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配合物的分子结构中,黄酮母核上的羰基氧和羟基氧与中心铜离子双齿配位,摩尔比为2:1,推测分子式为[Cu(Gen)2(H2O)2]·3H2O(Gen=金雀异黄酮)(1)和[Cu(Kae)2(H2O)2]·1.5H2O(Kae=山奈酚)(2)。在本实验条件下,配合物清除O2-·的IC50分别为0.250和0.646 μmol/L,起主要作用的是中心铜离子;清除OH·的IC50分别为158和129 μmol/L,黄酮配体发挥主导作用。配合物具有良好的清除O2-·和OH·的能力,且中心铜离子和黄酮配体显示出协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互联网为基础,就现代化工厂的管理和控制,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例,阐述了一般企业管控一体化的结构,特点,建立,发展方向,阐明了建立管控一体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李小爽 《电源技术》2014,(4):636-639
为了更好地掌握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电池内部温度场的分布,对电池放电时产生的热量进行管理,建立了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的数学物理模型。利用热分析软件Ansys,以ICR65/400型锂离子电池为例,建立了电池的二维热模型,对电池放电时的温度场进行了仿真分析。模拟了电池内部不同热生成率及电池与外界环境不同换热方式时,电池内部温度场及最高温度的分布,并分析了电池内部热生成率及辐射换热对电池内部温度场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电池内部最高温度及温度场的分布与电池热生成率、电池换热方式有很大关系。在自然对流换热方式时,辐射换热散发的热量占全部热量的5.6%~17.9%。而在强制对流换热时,辐射换热散发的热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