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究淀粉可控去结晶化的制备技术,本研究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系统研究了高温醇碱法处理过程中碱浓度、处理温度、时间以及料液比等条件对木薯淀粉结晶度及晶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时间及料液比对淀粉去结晶化过程中结晶度的影响是非线性的(料液比与结晶度r=0.14,而处理时间与结晶度r=-0.02),且难于控制其晶型的变化;碱浓度及处理温度对淀粉去结晶化过程中结晶度的影响是线性负相关(碱浓度与结晶度r=-0.97,而处理温度与结晶度r=-0.84),并可有效控制木薯淀粉晶型的变化。随着碱浓度由0.25 mol/L逐渐增大至1.25 mol/L,可有效控制淀粉的晶型由A型转变为无定形状态,使其相对结晶度从23.63%逐渐降至0。因此,高温醇碱法可制备可控去结晶化木薯淀粉。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盐对木薯淀粉结构的影响,利用LiCl、LiNO3、CaCl2和Ca(NO3)2的醇溶液处理木薯淀粉,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以及同步热分析仪对处理淀粉进行表征,并对直链淀粉含量(amylose content,AM)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虽然盐/醇处理后的木薯淀粉仍维持其颗粒的完整性,但其内部结构受到严重破坏。处理淀粉的晶型未受到破坏,但其相对结晶度按LiNO3、LiCl、Ca(NO3)2到CaCl2的顺序依次降低。盐/醇处理使淀粉在3424和1645cm^-1处的FTIR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此外,与原淀粉相比,除LiNO3处理的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增高外,其余的样品均降低。而处理淀粉的最大分解温度均低于原木薯淀粉,其降低顺序与其相对结晶度降低顺序相符。综上可知,在乙醇溶液中,不同盐对木薯淀粉结构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通过两两对比可知,Ca^2+对木薯淀粉的作用强于锂离子,而Cl^-则强于NO3^-。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碱对木薯淀粉结构的影响,利用第IA主族碱金属氢氧化物配制的碱/醇溶液对木薯淀粉进行处理。通过偏振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处理木薯淀粉进行表征,并对其直链淀粉和总还原糖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碱/醇溶液处理均不影响木薯淀粉颗粒形貌的完整性。红外结果显示没有产生新的官能团,但处理木薯淀粉在3412 cm-1处的峰向高波数方向移动,且其强度均小于原木薯淀粉。此外,随着碱金属元素所在周期的增大,碱/醇溶液处理对木薯淀粉内部结构的破坏明显增强,木薯淀粉的晶型发生变化,其相对结晶度由原来的22.03%降至15.07%,淀粉颗粒中直链淀粉含量由22.30%逐渐降低至16.51%。所有处理样品中的总还原糖含量均高于原木薯淀粉。综上可知,不同碱/醇溶液处理对木薯淀粉结构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在室外菜场室内化的过程中,菜市场建筑的通风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着重从菜市场自然通风的必要性、实现原理以及建筑实现手段等方面着手,阐述城市菜市场的通风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采用的改进方法,为下一步的改造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贵州安顺市本寨屯堡聚落及建筑单体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研及测绘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图底关系理论,分析了本寨屯堡聚落的平立面和建筑单元平立面的图底关系与视觉特征以及视觉特征的生成机制。探讨了图底关系对屯堡聚落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因素,为屯堡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自然通风是节能建筑中广泛采用的一项技术手段。根据自然通风的实现原理不同可分为:利用风压实现的自然通风、利用热压实现的自然通风、风压与热压相结合的自然通风以及机械辅助通风等几种形式,着重从自然通风的实现方法着手,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其原理,并对双层维护结构和高层建筑的自然通风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曾艺君  万江 《四川建筑》2000,20(2):14-15
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寓成都时的故居。自公元760年至765年,杜甫在成都居住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因而他的草堂故居被后人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从五代始,历代均不断加以重建、保护和培修。杜甫草堂现存的建筑格局是清代嘉庆年间重修后保留下来的,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与工部祠。在中轴线两侧,基本对称地分布着一些附属建筑,这样的建筑格局,形成庄严齐整、肃穆稳重的祠宇气氛,令人肃然起敬。然而,草堂毕竟是由杜甫曾经居住的“成都草堂”发展而来,缅怀者到此,都希望能看到那首家喻…  相似文献   
8.
曾艺君 《四川建筑》2000,20(Z1):123-124
1999年6月,在中国北京,举办了20世纪最后一次建筑师的盛会--北京建筑师协会第20届大会及21届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来自各国的建筑师围绕大会的学术主题"21世纪的建筑学"总结了20世纪的建筑发展历史,深入探讨符合人类广大利益的跨世纪的建筑发展问题.大会通过了由吴良镛先生撰写的<北京宪章>,这一重要文献将对21世纪建筑的发展起到引导的作用,这是中国建筑界对世界建筑发展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中国传统园林造园思想和手法的基础上,对城市住区外部环境景观提出了园林化设计的思路,指出住区外部环境景观在空间构成手法,生态观和文化性等方面应当向传统园林学习,创造适于居住并具有优美景观的住区环境。  相似文献   
10.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引入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城市居住区景观的功能及特征,结合城市景观与建筑的规划设计思想,为城市居住区的景观生态设计提出相应的设计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