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不同干燥方式对单丛茶抗氧化能力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潮汕白叶单丛品种为原料,采用不同季节和不同干燥方式加工的成茶,研究其抗氧化能力的差异,并对其进行主要生化成分的测定和感官审评。实验结果表明,炭焙精制是最好的干燥方式,二春炭焙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2.
酶法浸提枸杞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外源酶酶解枸杞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外源酶能显著提高枸杞浸提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和营养成分的含量,其单一纤维素酶和木瓜蛋白酶浸提枸杞的适宜pH值分别是5.0~5.5和pH值6.0,适宜的酶质量浓度分别为0.20g/dL和0.40~0.60g/dL,温度分别为55.C和65℃,适宜时间都为50-60min;两种酶组合浸提枸杞的较适pH值、温度、时间和酶组合分别为pH值5.5~6.0,55-60℃.50min和0.20g/dL纤维素酶+0.40g/dL木瓜蛋白酶。  相似文献   
3.
茶叶提取物在食品添加剂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目前国内外以茶多酚、茶氨酸、茶碱、茶色素等茶叶提取物作为天然食品添加剂,所进行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为构建高质量的六大茶类识别模型,本研究中收集了370份样品,通过采集其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结合光谱预处理、特征提取以及数据挖掘分类器算法,建立六大茶类快速识别模型。结果表明:1)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分类器皆适于六大茶类快速识别模型的构建;2)SVM分类器更适于结合原始光谱(original spectrum,OS)建模,预处理易使基于该分类器建立的模型鉴别性能减弱;3)随机森林(RF)分类器更适用于预处理后光谱建模,所得模型较OS模型在识别正确率(recognition accuracy,RA)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均得到明显提升;4)特征提取中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算法表现最好,所得模型的RA较OS模型明显提升,其中最佳模型OS-LDA-SVM的RA为100.00%,AUC为1.00,识别正确率高、泛化能力强、模型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5.
普洱茶渥堆过程主要酶系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不同渥堆时期(程度)普洱茶样中水解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淀粉酶)和氧化酶(多酚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以期探明普洱茶品质和功能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渥堆过程,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从毛茶原料(S0)到1翻样(S1)开始上升,在2翻样(S2)中达到最大,3翻样(S3)中有所下降,但仍高于S1的酶活性。果胶酶的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S0到S1急速上升,并且在S1达到最大值,S1到S3虽然下降仍然维持了比S0大的酶活性。渥堆过程,多酚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均呈现从S0到S2上升,S2到S3缓慢下降的趋势。其中,多酚氧化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趋势一致,从S0到S1时上升速度较慢,S1到S2时上升速度最快,在S2时达到最大,S2到S3虽然下降但是仍然维持了比S1时更大的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S2时达到最大,S2到S3虽然下降,但是仍然保持了接近S2的活性。本研究表明,渥堆程度对普洱茶中的水解酶和氧化酶活性有重要影响,适度渥堆有利于普洱茶品质与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广西梧州市苍梧县群体种毛茶为原料,利用现代化冷水渥堆工艺制作的、不同发酵阶段的茶样为研究对象,对其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感官品质与茶多酚、茶色素、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黄酮类物质等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及茶褐素理化成分和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渥堆过程中,水浸出物的百分比、茶多酚、茶红素、游离氨基酸、总黄酮等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茶褐素含量显著增加(P<0.05)。茶汤滋味由浓强、刺激逐渐转变为醇和、顺滑。随着渥堆时间增加,茶褐素提取物中的总糖、总蛋白、总酚含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抗氧化试验中:VC组、20、40、60 d组的自由基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10.09、69.33、49.95、51.85 μg/mL。在各茶褐素提取物浓度为IC50时,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为:VC组>40 d>60 d>20 d,研究结果可为六堡茶生产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目前国内外以茶多 氨酸、茶碱、茶色素等茶叶提取物作为天然食品添加剂,所进行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不同光照强度晒青对单枞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不同的光照强度进行单枞茶鲜叶的晒青,分析了单枞茶不同光照强度晒青毛茶品质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对毛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日光中波长大于520nm,光照强度为13725-16774nm的光波进行单枞茶鲜叶的晒青,晒青30min,制得的毛茶品质较佳。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品质有所提高,对于日常的食物挑选更是将质量放在第一位。由此可见,公共领域食物的安全生产是影响和谐社会稳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基于此,为进一步有效地提高食品质量,保证安全的食品流向市场,需要借助科学的方法对食物的有效成分进行检测。本文主要就食品微生物的检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首先阐述了进行该项检测的重要性及影响,紧接着以常见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为例进行分析,以期推动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