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蘑菇中含有麦角硫因等天然抗氧化物质,选取金针菇作为原料,利用醇提取法获得富含麦角硫因的金针菇提取物,将其添加到猪肉糜中(6 g/kg),冷冻贮藏12周后,通过测定脂肪氧化、蛋白质氧化、核苷酸和感官评价等指标来评价金针菇提取物对冷冻肉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针菇提取物的麦角硫因含量为15.29 mg/g。在冷冻贮藏的第0、1、4、8和12周,添加金针菇提取物显著降低了肉糜的pH(P<0.05);显著减缓了猪肉糜的脂肪氧化和蛋白氧化(P<0.05);显著提高了冷冻肉糜的IMP和AMP含量(P<0.05),表明添加金针菇提取物可以抑制氧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鲜味物质的含量,并抑制苦味物质的生成;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添加金针菇提取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冷冻肉糜的风味、滋味、嫩度及整体可接受性。以上结果表明,添加富含麦角硫因的金针菇提取物可以有效延缓猪肉糜冷冻过程中的氧化变质,增强猪肉糜的鲜味,提高猪肉糜的感官品质。因此,它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肉类保藏。  相似文献   
2.
水煮加工是生产南极磷虾粉的一个常见工序,但其加工条件往往会对南极磷虾粉的理化指标产生影响。为了深入研究水煮加工对南极磷虾粉脂质品质的影响,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温度和时间处理组磷虾粉脂质的过氧化值、酸值、硫代巴比妥酸值及脂肪酸组成的变化,揭示水煮加工对南极磷虾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经水煮处理组相比,40、60、80、100 ℃处理的样品其过氧化值、酸值、TBARS均显著上升(P<0.05),60 ℃水煮对过氧化值、酸值、TBARS影响最小,不同水煮温度处理的南极磷虾粉脂肪酸组成没有发生显著变化(P>0.05)。水煮15、30、45、60 min时均提高磷虾粉脂质过氧化值(P<0.05),但不影响磷虾粉脂质TBARS(P>0.05),水煮时间超过30 min显著提高脂质酸值(P<0.05),水煮时间30 min,饱和脂肪酸含量略有上升,水煮60 min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由47.186%降低至43.342%。综合各指标考虑,南极磷虾在加工时,水煮温度应尽量控制在60 ℃、水煮时间不超过30 min,此时所得到的南极磷虾粉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热加工温度及时间对南极磷虾肉脂质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佳热风干燥加工工艺。将南极磷虾肉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进行热风干燥,冷冻干燥得到南极磷虾粉,用正己烷和无水乙醇混合溶液提取其中的油脂成分,并测定其过氧化值、酸值、硫代巴比妥酸值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热风干燥温度和时间对南极磷虾肉脂质品质有显著影响,加工温度升高,脂质过氧化值、酸值和TBA值升高;加工时间延长,TBA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酸值和过氧化值受时间影响不大;加工温度和时间对脂肪酸组成均无显著性影响。南极磷虾肉最佳热风干燥加工条件为65℃、1 h,在此条件下,磷虾肉脂质过氧化值1.02 meq/kg,酸值30.950 mg/g,TBA值0.440,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比47.766%。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法夫酵母耐热菌株以实现虾青素的中温化(25~40℃)生产,构建了法夫酵母整合型表达载体pUC18-kan-18S-groes,并将嗜热菌HB8的热激蛋白基因整合到法夫酵母基因组中,构建了基因工程菌法夫酵母XD-G,成功将发酵温度提高至25℃.发酵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25℃下法夫酵母XD-G的虾青素产量达到177....  相似文献   
5.
采用RT-PCR技术从仿刺参肠道组织中克隆了过氧化氢酶(Aj-CAT)蛋白的编码序列(CDS)。通过PCR扩增,成功构建了含有Aj-CAT编码序列的重组表达载体pET28c-Aj-CAT。通过热激法获得用于外源表达仿刺参过氧化氢酶蛋白的基因工程菌株BL21(DE3)/pET28c-Aj-CAT。IPTG诱导后,SDS-PAGE检测发现,基因工程菌能够在体外成功地表达融溶状态的仿刺参过氧化氢酶蛋白。利用镍离子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经200 mmol/L咪唑洗脱后,成功得到纯度为97.6%、能够清除过氧化氢的Aj-CAT蛋白。  相似文献   
6.
氢化豆油含有食品加工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其对肠道健康的影响尚不明确。以压榨大豆油为对照,分析了氢化豆油摄入对小鼠肠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并初步分析了其对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3周龄(断乳)纯系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氢化豆油组,分别让小鼠自由采食含有不同油脂成分的饲料,至小鼠生长到8周龄,取小鼠的小肠组织,利用GS-MS测定其脂肪酸的成分和含量,并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结果表明,氢化豆油组小鼠小肠组织中,反-十八碳一烯酸质量分数为2.79%,显著高于对照组0.12%;IL-8质量分数为16.91pg/g,显著低于对照组23.51pg/g。说明摄入氢化豆油能够显著提高反-十八碳一烯酸含量,降低IL-8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7.
从产虾青素的法夫酵母突变菌株出发,经诱变、筛选得到了一株性状稳定、高产虾青素的突变菌株为法夫酵母X-NTG-25,该菌株虾青素的最大产量达到213.94μg/g,比出发菌株提高了52%,培养温度从20℃提高到25℃.通过响应面法对摇瓶发酵的转速、温度、接种量、Fe2+浓度、K+浓度和碳源6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摇床转速、温度和F e2+浓度是合成虾青素的重要因素,确定了发酵的最优条件为摇床转速195 r/min、温度22℃、Fe2+浓度1.51μmol/L,在此条件下,虾青素产量最大预测值为272.58μg/g,经摇瓶发酵验证实际值为279.89μg/g,虾青素产量比初始条件下的产量提高了30%,比出发菌株提高了98.9%.  相似文献   
8.
虫草素是一种核苷类抗生素,具有抗癌、抗肿瘤等活性,主要由蛹虫草菌液体发酵生产,然而低产量限制了其应用。考虑到高浓度虫草素积累对其生物合成过程产生强烈反馈抑制,提出了应用发酵分离耦合技术移除部分虫草素、弱化反馈抑制作用以提高虫草素产量的策略。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筛选出虫草素吸附和解吸性能良好的大孔树脂NKA-Ⅱ,并优化了大孔树脂使用量(60 g·L-1)、吸附温度(37℃)和解吸剂种类(100%乙醇)。在30 g·L-1葡萄糖的分批发酵体系中,经过两次树脂吸附,发酵21 d后虫草素产量达到644.50 mg·L-1,较对照组提高32.07%;随后,将树脂吸附分离策略应用于补料分批发酵体系,虫草素产量达到787.50 mg·L-1,较对照组提高35.78%。这些结果表明,将虫草素液体发酵与大孔树脂吸附分离耦合,有效弱化了虫草素反馈抑制,显著提高虫草素产量,为虫草素高效生产分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将3周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豆油组(对照组)和氢化大豆油组(实验组),每组4只,饲养至8周。应用GC-MS对肝脏和血浆的反式脂肪酸组分进行测定。对小鼠肝脏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并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GPT)和天冬氨酸转移酶(GOT)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实验组小鼠肝脏和红细胞中含有反十八碳一烯酸(t18:1),而在对照组的肝脏、血浆和红细胞中均未检出t18:1;实验组肝脏细胞脂肪变明显,但未出现明显的炎性浸润。血浆中TC、TG、GPT和GOT指标未出现显著变化。结果提示,氢化大豆油能够影响肝脏及血浆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并导致肝脏细胞出现明显的脂肪变。  相似文献   
10.
虫草素是一种核苷类抗生素,具有抗癌、抗肿瘤等活性,主要由蛹虫草菌液体发酵生产,然而低产量限制了其应用。考虑到高浓度虫草素积累对其生物合成过程产生强烈反馈抑制,提出了应用发酵分离耦合技术移除部分虫草素、弱化反馈抑制作用以提高虫草素产量的策略。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筛选出虫草素吸附和解吸性能良好的大孔树脂NKA-Ⅱ,并优化了大孔树脂使用量(60 g·L~(-1))、吸附温度(37℃)和解吸剂种类(100%乙醇)。在30 g·L~(-1)葡萄糖的分批发酵体系中,经过两次树脂吸附,发酵21 d后虫草素产量达到644.50 mg·L~(-1),较对照组提高32.07%;随后,将树脂吸附分离策略应用于补料分批发酵体系,虫草素产量达到787.50 mg·L~(-1),较对照组提高35.78%。这些结果表明,将虫草素液体发酵与大孔树脂吸附分离耦合,有效弱化了虫草素反馈抑制,显著提高虫草素产量,为虫草素高效生产分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