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3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急症栓塞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口鼻腔大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例鼻咽癌放疗后口鼻腔大出血患者,经后鼻腔填塞、药物治疗等措施无效,在出血1~4 h后行颈内、颈外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 ,选用明胶海绵、不锈钢圈栓塞出血责任动脉.结果 15例患者均在1.5 h内完成栓塞治疗,成功率100%(15/15),栓塞后出血停止,有效率100%(15/15).术后发生轻度面瘫2例,患侧面部疼痛1例,均在术后1周左右自行缓解、消失,无严重的栓塞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导管动脉急症栓塞是救治鼻咽癌放疗后口鼻腔大出血的一种有效、安全、简便的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内穿刺制作兔脑血管痉挛(CVS)模型方法。方法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在新西兰大白兔产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制作CVS模型。存活兔分成12h、1、2、3及7d组,共5组,每组分为SAH亚组(5只)及对照亚组(2只)。每只兔术前、术后常规行头颅CT检查,处死后常规行HE染色观察后交通动脉及基底动脉管腔内直径及管壁厚度改变。结果本组共72只兔,成功制成模型并获取标本35只(SAH组25只,对照组10只),模型制作成功率为48.6%。SAH组后交通动脉及基底动脉管腔内直径在SAH后12h分别缩小43.60%和51.82%。随后血管直径呈双相改变,管腔直径在第7天再次明显缩小,分别下降29.32%和45.19%。结论本法造模病理改变明显,是适合研究CVS发生机制的动物模型。虽然动物死亡率高,但如能应用新型合适材料并注意操作细节能提高造模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同轴细针活检术对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的技术成功率、诊断正确率和安全性。方法 在CT引导下采用18 G带芯穿刺针穿刺40例纵隔占位性病变,然后经18 G穿刺针的外套针同轴引入20 G切割活检细针对纵隔病变行经皮同轴穿刺活检。结果 40例患者的纵隔占位性病变接受41次活检,其中1例患者先后接受2次穿刺活检。CT证实41次经皮穿刺的穿刺针皆位于纵隔占位病灶内,37次活检病理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相一致。本组资料穿刺技术成功率100%,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90.2%。2例出现少量气胸,肺组织压缩程度小于20%,随访过程中自行吸收,无其他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经皮同轴穿刺活检术诊断纵隔占位性病变是安全、准确、微创的介入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8年7月—2013年8月收入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23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按临床Hunt?蛳 Hess 分级,Ⅰ级11例,Ⅱ级10例,Ⅲ级2例。动脉瘤直径为2.2 ~ 19.9 mm,平均5.7 mm。术后采用DSA或MRA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进行影像和临床随访。结果 23例患者共有27枚动脉瘤,其中采用单纯GDC弹簧圈栓塞15枚,Solitaire AB支架辅助栓塞12枚。动脉瘤即刻栓塞结果按Raymond分级Ⅰ级22枚,Ⅱ级4枚,Ⅲ级1枚。手术相关并发症3例,1例术中瘤颈出现血栓形成,1例支架辅助栓塞术中1枚弹簧圈尾端突入支架内,1例栓塞术后出现一过性失明。18例患者随访2 ~ 62个月,复查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15例(84%),次全栓塞3例,1例患者存在双侧动脉瘤,未处理侧随访体积增大,并给予血管内治疗。临床随访中,改良Rankin评分0 ~ 1分18例,均病情稳定,无新发的神经功能障碍及出血。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眼动脉段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点,远期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介入方法建立犬颅内动脉分叉部囊状动脉瘤模型.方法 6条犬全麻后,采用血管内介入方法,用冠状动脉球囊导管扩张右颈总动脉近段,再用可脱球囊于扩张段远端将其栓塞,制作成6个分叉部动脉瘤.分别于术后1、2、3 d行DSA检查并切除动脉瘤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6条犬成功获得6个动脉瘤模型.动脉瘤的平均宽度和平均长度在3 d内逐渐减少.结论犬动脉瘤模型较好地模拟了人颅内动脉瘤大小、形态及DSA表现,可用于介入治疗新材料、新技术的实验研究.本动脉瘤模型的建立快速、可靠、可重复性强.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同轴穿刺活检诊断颈部病变的技术成功率、诊断正确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5年4月—2012年10月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对20例颈部病变行经皮穿刺同轴活检术,分析穿刺成功率及活检准确性。结果 20例颈部病变患者在CT引导下接受20次经皮同轴穿刺活检,其中颈部软组织病变12例,颈椎病变8例。CT证实20次经皮穿刺的穿刺针皆位于颈部病变内,穿刺技术成功率100%。19次活检病理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一致,诊断准确率95%。所有病例无穿刺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经皮同轴穿刺活检术诊断颈部病变是安全、准确、微创的介入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肾梗死的临床特点和血管介入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06年以来6例急性肾梗死患者的诊治情况,明确诊断为急性肾梗死后即行肾动脉抽吸溶栓治疗。结果6例患者根据临床症状、CT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均获得明确诊断,行肾动脉抽吸溶栓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梗死灶血流完全或部分恢复。结论急性肾梗死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是首选的诊断方法;肾动脉抽吸溶栓是治疗急性肾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覆膜食管支架治疗不同原因引起食管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经食管碘水造影确诊的18例食管瘘患者,在DSA下行全覆膜支架置入, 4 ~ 6周后取出支架,并行食管造影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食管内支架均一次性置入,术中无并发症。16例患者支架取出后复查显示瘘口完全封闭,2例支架取出后复查显示瘘口仍然存在,其中1例再次置入覆膜支架4 ~ 6周,取出后造影显示瘘口闭合。1例患者死于肺部感染;另有1例患者因消化道大出血而死亡。其他患者经治疗后恢复正常饮食,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应用覆膜支架封堵由多种病变引起的食管瘘安全有效、成功率较高、严重并发症少见,是治疗食管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X线透视下十二指肠营养管的置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03年6月3日至2007年8月17日,59例患者在X线透视下行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置管成功后营养管末端位于十二指肠空肠连接部。结果59例患者中首次成功放置空肠营养管57例,成功率96.6%,2例患者因明显胃扩张首次置管失败后在充分胃肠减压后置管成功。置管时间为3.9~68.6min,平均17.8min。置管中及置管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X线透视下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因而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联合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病变的初步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复合手术治疗的23例颈内动脉完全闭塞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颈内动脉完全闭塞。CEA联合CAS术后严格随访,影像学检查评估重建血管再狭窄率、再次脑卒中率、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初步分析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颈内动脉闭塞开通成功18例。随访期复查造影显示再狭窄率为16.7%(3/18),再次脑卒中率较低为11.1%(2/18),总体mRS评分和NIHSS评分显著下降。结论 复合手术作为颈内动脉闭塞治疗的新兴术【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颈内动脉闭塞; 复合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