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连续进料的操作条件下,选用水、氮气等作为实验介质,在Φ600mm?000mm的耐压不锈钢环流反应器内进行了实验。获得了下降环隙以及中心导流筒气含率的实验数据,并根据所获得的实验数据给出了中心导流筒以及下降环隙的关联式。从能量衡算的角度出发,对中心气升式加压环流反应器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能量平衡推导出了连续操作模式下液相循环速度模型。同时根据实验所获得的数据确定了模型参数,通过计算可以发现,循环液速会随空塔气速以及体系压力的增加而增大,但是液相循环速度不会随着这两个操作工况无限制的变化,当体系压力与空塔气速大于某个值之后,液相循环速度的基本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2.
谷小会      赵渊      李培霖      钟金龙     《煤质技术》2020,35(2):1-6
焦油渣中挥发的有机烃类化合物易造成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对焦油渣的较高处理成本导致其仍未能被有效处理与合理利用,因而有必要对焦油渣的性质和高附加值利用进行研究。对2种不同煤炭加工技术在生产中获得的焦油渣进行性质分析,并对焦油渣在高温高压下加氢裂化性能进行研究,即加氢裂化反应后得到的气体产物采用组分分析后得到气产率,对液固产物进行萃取分离后可得到不同条件下加氢裂化反应的氢耗、气产率、液相物产率和四氢呋喃不溶物的转化率。通过对不同加工途径所产生焦油渣的性质进行研究可发现,大多数焦油渣含有10%以上的水分和20%以上的焦油,焦化和气化工艺所产焦油渣中的灰分较高而中低温热解焦油渣的灰分相对较低,且其甲苯不溶物和四氢呋喃不溶物均高于中低温热解焦油渣。由2种典型焦油渣在不同的工艺条件、催化剂和供氢介质作用下加氢裂化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工艺条件和催化剂,中低温热解焦油渣中95%以上的组分均能被裂解为轻质化合物,气化焦油渣中四氢呋喃可溶解的组分也能够进一步被裂解为轻质组分,而其固含物却难以再被进一步地裂解。  相似文献   
3.
高强钢板热冲压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在热冲压过程中,板材首先从加热炉转移到压机上,然后在模具中迅速成形并淬火以获得高强度.成形前模具的温度大大影响成形后零件的最终性能.本文选用汽车右前立柱角撑零件的模具来分析,用LS-DYANA软件模拟了热冲压后模具的温度场分布,并得到了模具温度的变化曲线.为热成形模具冷却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煤焦油加工技术进展及工业化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煤焦油的性质、组成、加工利用机理、加工工艺存在的问题等。指出高温煤焦油传统深加工今后工作重点是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高温煤焦油加工利用的重点在于开发高活性催化剂,提高加氢转化率和燃料油回收率;中低温煤焦油加工利用以生产燃料油或燃料-化工型路线为主,后者为其产业化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快速分析煤基石脑油产品的烃族组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正相色谱模式,以硅胶键合相氨基柱为固定相,正己烷为流动相,利用示差折光检测器对煤基石脑油组成进行分离,将油样分为饱和烃和芳烃。用标准物质对响应因子进行考察,并对实验数据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试速度快,仅需6 min,各组分的标准偏差SD小于0.2,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在2%以下,相对误差最大为3.74%,与气相色谱法结果相比,饱和烃相对偏差低于5%,说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用其测定煤基石脑油中饱和烃和芳烃含量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6.
以一种褐煤和一种煤焦油为原料,在高压釜中进行加氢反应,正己烷萃取液相产物,碱抽提法富集萃取物中的酚类化合物并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在褐煤液化油体系中共鉴定出24种酚类化合物,在煤焦油加氢体系总共鉴定出21种酚类化合物,煤基油中酚类化合物包含苯酚、茚满酚和萘满酚,高级酚含量居多.煤基油中多数酚类化合物含有烷基侧链,3及3以上碳数的侧链构成多样复杂.  相似文献   
7.
为保障煤焦油悬浮床加氢装置的稳定操作,对应用于原油相容性的光度计法进行改进,提出了适用于测量煤焦油相容性的改进方法。将高温焦油A分别与3种重油按1∶1混合,配制成C(A+260℃重油)、D(A+280℃重油)、E(A+300℃重油)3个混合焦油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度计法测量混合焦油样品C、D、E的沥青质初始絮凝点,获取这3种混合焦油样品相容性数据,并对重油切割点对混合焦油相容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同时考察了一种相容性预测方法——稳定性参数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和验证。结果显示,2种方法获得的煤焦油相容性结果一致,可用于测定或预测混合煤焦油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