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0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温空气煤粉点火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武军  李栋  赵立合  王恒  陈燕 《煤炭学报》2004,29(5):611-613
分析了当今国内外电站煤粉锅炉的无油点火技术,提出了利用高温空气点燃煤粉气流的设想.通过大量的空气加热试验和煤粉气流着火试验,验证了高温空气煤粉点火技术的可行性,并取得了大量的试验数据,为高温空气点火燃烧器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依据.试验发现:大多数煤种普遍存在一个对应于最小着火温度的最佳煤粉浓度;一次风粉速度的提高对着火不利;高温空气速度的提高对着火有利.  相似文献   
2.
韦庄地区油气运移的距离较远.从油源、储层物性、盖层、压力封闭、原油物性等几个影响油气运移的因素入手,分析了韦庄地区油气运移的有利条件,指出韦庄地区的油气运移通道是一条油气运移的"高速公路",油气还可以继续向西运移,为本区勘探提供一个新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3.
油砂饱和烃色谱分析表明,天X90块阜三段高密度、高粘度原油早期具有无水洗氧化及生物降解特征,烃源岩长期处于低熟-成熟生烃阶段是其主要成因,油气勘探应围绕次凹生烃中心展开。天X90井阜三段原油成因特殊,低熟不是其唯一成因,应有气洗及二氧化碳洗脱作用的参与,因此该区第三系油气勘探同时,应关注古生界油气及无机二氧化碳气成藏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海安凹陷TX8井上二叠统龙潭组(P2l)碳质泥岩的有机质丰度最高,距油气显示段最近,但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研究结果表明,TX8井二叠系中的油气与龙潭组泥岩具有更好的亲缘关系,甾烷特征分析认为二叠系中的油气有可能有三叠系青龙组(T1q)的贡献。二叠系油砂饱和烃色谱特征不仅表明二叠系成藏后有过油气破坏过程,而且可以二叠系烃源岩有晚期生烃及再次充注过程,是二叠系烃源岩有效性的直接证据,这对下扬子区海相中、古生界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电站煤粉锅炉无油点火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就目前电站锅炉使用的几种无油点火方式及其特点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中频感应加热高温空气煤粉直燃技术方案,并进行了高温空气煤粉点火系统的实验研究,为高温空气煤粉点火燃烧器的优化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所开发的新型点火装置,具有启动迅速、防结焦性能优越、污染排放少等特点,完全满足环保和工程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应用包裹体均一温度资料研究油气成藏期的方法,并研究了苏北盆地高邮、金湖凹陷油气成藏时期。在苏北盆地应用中恢复三垛事件剥蚀量建立埋藏史,采用Easy%R。法模拟热史,采用包裹体测温资料、埋藏史、热史联合标定了油气充注年代,认为苏北盆地高邮、金湖凹陷油气充注时间发生在43~37Ma。具有垛二段一期成藏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对一种新型电站锅炉无油点火煤粉燃烧器的着火燃烧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利用CFX软件对高温空气直接加热点燃煤粉气流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点火室内温度场和浓度场分布,并且重点讨论了不同煤粉浓度对煤粉气流着火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运行条件下,煤粉气流的稳定着火只发生在一定的煤粉浓度范围内。所进行的理论模拟计算与现场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了苏北盆地成藏动力学研究方法及成果:(1)提出苏北盆地主要成藏期为始新统三垛组(E2s)沉积期;(2)圈定了三套源岩的成熟排烃范围并追踪了油气运移边界;(3)据初次运移研究,指出苏北盆地有6大油气系统具良好的纵向疏导条件;(4)开展油源、成熟度判别和二次运移研究,划分运聚单元,建立油气运移一成藏模式;(5)分单元、分油气系统清查剩余资源,指出今后勘探的重点领域;(6)应用流体势分析提出今后勘探靶区。  相似文献   
9.
介绍北京生活垃圾存在的问题与科学利用的思路,分析垃圾焚烧技术和催化热解技术,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煅烧升温速率对于钙基吸收剂脱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A wire-mesh reactor capable of heating samples at a given heating-rate (1—1000 K•s-1)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eating-rate on Ca-based absorbent performance of CO2 capture.BET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morphology of the produced CaO, and the capabilities of the absorbent were compared.It was found that CaO calcined at a higher heating-rate had more appropriate pore distribution for CO2 capture, and the capability of CaO calcined at 1000 K•s-1 was 15% higher than that calcined at 1 K•s-1 determined by TG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