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0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王伟鹏  陈伯超 《华中建筑》2006,24(11):183-184
该文通过质疑这种目前仍然有着巨大影响的“欧洲中心论”,认为将用来评价中国近代建筑所得出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评价中国的近代建筑的标准不应该是“欧洲中心论”,而应该立足于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特殊条件,建立起一种新的客观的评价标准——“中国观”,并对中国近代建筑“中国观”的内涵进行解释和论证。  相似文献   
3.
提出创立“京沈清文化遗产廊道”。这条廊道全长600多km,是由50余处重要的历史节点构成,其中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创立并保护“京沈清文化遗产廊道”,既是保护这条线性文化景观遗产的需要,也是在城市化背景下建设高效和前瞻性生态基础设施的需要,同时更是进一步开展文化旅游的需要。尤其在我国对遗产廊道这种遗产保护方法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今天,创立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遗产廊道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沈阳近代建筑为例,否定了以"欧洲中心论"对待和评价中国近代建筑的片面思想,强调在近代建筑导入不同地区时,为适应当地条件而经历的本土化的变异、成长与发育过程,主张以"中国建筑的中国观"去看待中国的近代建筑,这对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建筑、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引进,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沈阳铁西工业区及其改造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归纳和介绍了沈阳铁西工业区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对铁西工业区的文化历史价值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其工业遗产保护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伯超     
<正>作为"文革"后恢复高考第一批进入哈工大的大学生,是十分荣耀和有意义的。高中毕业以后11年的知青和工人经历,是激励已整30周岁的我,进入大学以后奋发学习的巨大动力和基础。刚刚从"文革"中解脱出来的老师和同学们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为我们搭建了通往人生新高度的天梯与桥梁。更为幸运的是我来到了一个十分优秀的集体——建筑77班。其中的每一位同学都是那样的出色,大家相互扶持着奋疾前行。班级的党支  相似文献   
7.
赵兵兵  陈伯超 《华中建筑》2011,29(5):156-158
该文梳理了辽宁省满清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状况和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突出的矛盾,通过回顾线路类遗产类型的起源与发展,确定了以遗产廊道的保护模式对辽宁省满清文化遗产有效保护的原则与方法,指出了此种保护模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曲薇  陈伯超 《规划师》2006,22(1):43-46
在沈阳园的设计中,设计师充分利用北方大环境的特征及基地中细微的高差、观视角度等元素突出沈阳地域特性.为了能将园林功能融入园林设计之中,设计师大量运用了欲扬先抑等手法.  相似文献   
9.
提出创立“京沈清文化遗产廊道”。这条廊道全长600多km,是由50余处重要的历史节点构成,其中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创立并保护“京沈清文化遗产廊道”,既是保护这条线性文化景观遗产的需要,也是在城市化背景下建设高效和前瞻性生态基础设施的需要,同时更是进一步开展文化旅游的需要。尤其在我国对遗产廊道这种遗产保护方法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今天,创立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遗产廊道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考证北京四合院的形成年代,研究历史建筑在某个时代留给人们的印记,反映当时的政治、文化、经济、技术.方法利用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考证北京四合院历史建筑形成的年代.结果通过研究和考证。确定了北京四合院建筑物的形成年代.并通过对几个实例的分析,提出了四合院的营造方法和建筑技艺,科学确定了四合院建筑年代的3个线索.结论由于明、清北京城承袭元大都的城市格局,四合院的居住形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最终成为明、清的典型住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