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靖  李晓峰 《新建筑》2009,(5):115-120
针对目前我国乡土建筑现状,提出将易地保护模式应用于部分历史文化价值较高、非迁建无以就地保护的乡土建筑遗产保护。探讨了易地保护模式的适用范围、优势与劣势及其合理性,并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规模较大的乡土建筑易地保护的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了一套易地保护模式的工作方法,旨在达到充分保护和利用乡土建筑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乡土建筑遗产易地保护模式仍处于较不完善的状态。文章通过对国内易地保护的相关典型案例的总结分析,提出了"3+4"易地保护模式,详细介绍了该模式下建筑遗产易地保护的3个阶段和4个流程。探讨了"3+4"易地保护模式的3个阶段与4个流程的具体内容与实施步骤,并以潜口民宅博物馆为例进行佐证,分析了易地保护模式,旨在维持乡土建筑遗产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新建筑》2016,(6)
针对当前城市遗产对数字信息化技术的迫切需求以及澳门遗产资源的多源性、共生性和包容性的特点,根据实地调研和中外文原始资料,以澳门城市遗产资源的特殊性以及数字化信息与处理技术为基础,从资源数据库的建立、数字化保护策略的构架以及保护与管理标准三个方面探索澳门数字化遗产保护模式的建立,力图使澳门文化优势和特色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潮流中彰显独有魅力并焕发新生机。  相似文献   

4.
李琳 《福建建筑》2010,(10):11-14
建筑,作为文化艺术现象,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中国古建法式与精神和对于遗产的保护模式的影响为理论出发点,结合当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方向以及其对于保护模式所产生的新的作用力,从多方面多角度论述中国古建及历史遗迹与遗产保护模式之间的重要关系,并以此为依据,阐释以新的保护模式赋予历史遗迹新的生命,保护现有的历史生活方式并使之延续,借以此丰富人们的当今生活这一历史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承载着不可再生的物质与精神遗产,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而原生态保护模式在传统村落中的运用最为广泛。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原生态保护模式下传统村落的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工业建筑》2013,(7):13-17
河南省地处中原,朝代的更替给河南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并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出很大成就。相对而言,河南省工业遗产保护方面较单薄和欠缺,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然而就城市发展的历史完整性来看,工业遗产在河南省各历史文化名城中充当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应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相结合,展现河南省独特的工业遗产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工业遗产是在近现代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是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近现代发展进程中,工业遗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保护工业遗产就是保持人类近现代文明的传承。它见证了工业活动对场所历史和今日社会所产生深刻的影响。可可托海稀有矿工业遗产的现状新疆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地处新疆东北部的富蕴县境内,由"世界地震博物馆"之称的卡拉先格尔地震断裂带、"北国江南"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
本文以2001年至2018年cnki关于珠宝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文献为基础,归纳总结了国内外与珠宝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有关的重要观点,旨在全面分析我国关于珠宝设计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对于珠宝设计保护实践与行业改革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建筑理论以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为宗旨,对建筑遗产的保护评价和修复有了新的认知和界定。通过对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研究,探讨如何将建筑遗产保护行动融入到大众生活生产中去,使人们认知触摸、尊重利用建筑遗产,置身于"原真、整体、活态"的建筑遗产环境中,与遗产建筑同呼吸、共命运,使遗产得以延续历史文化,重生见证当代文明。从保护模式与大众参与度等方面,提出建筑遗产活态保护合理利用的模式、方法与途径,为建筑遗产的保护更新提供具有社会意义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人类历史遗存的线性文化遗产,其蕴含了各方面的巨大价值,包括历史、文化、艺术等等。同时,由于线性文化遗产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如:线路长、范围广、涉及社群多等等,因此其保护具有特殊性。对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本着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的观点,在重视遗产本身及其周边环境保护的同时,又要兼顾其精神和内涵的保护。本文以长征之路为例,阐述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比借鉴国外产业遗存再利用模式.提出一种在国内霍于新型的产业遗存再利用方式——居住化再利用。通过研究国外现存的成功实践案例,探寻这种在国内比较新颖的模式的可行性及操作办法。首先建立产业遗存评价体系,获得适宜改造对象;其次,界定居住化再利用的不同规模;最后从宏观及微观角度提出产业遗存再利用设计办法及项目推动的相关建议。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结果,促进国内产业遗存的居住化再利用实践并以此作为解决城市住宅供需矛盾及公益性住宅缺乏的手段之一,促进城市转型更新及大力发挥产业遗存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季宏 《建筑与文化》2016,(12):148-151
在工业遗产的生命周期中,化工类工业在工艺流程全面革新的基础上带来工业发展,这种变革不断影响工业历史遗存的延续,对这类遗产的真实性认定与价值评估应从活态遗产的视角展开。本文以天津碱厂为例,从工业遗产的类型特征出发,从真实性和工业遗产的科技价值、真实性和工业遗产中的非物质遗产、真实性和工业遗产中的选址与环境等方面展开化工类工业遗产真实性的探索,继而指出真实性研究基础上的保护对象认定与分值加权的差异,对我国的工业遗产的科学保护与再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主要探讨工业遗产保护结合地下空间开发的策略。首先,藉由对现今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困难点主要集中地面的土地开发问题。其次,分析工业遗产结合地下空间的开发模式,论证工业遗产保护具有与地下空间结合的可行性。并综合上述两者的分析,提出四项工业遗产与地下空间两者共同开发策略优势与解决的问题。最后,以苏州苏纶厂地块作为实例论证,并提出地下空间开发与工业遗产保护结合后,对于工业遗产保护所可能产生的四种改变。  相似文献   

14.
关于保护历史园林遗产的真实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曹丽娟 《中国园林》2004,20(9):26-28
讨论了有关历史园林保护的几个主要的国际性文件,强调历史园林保护最关键的是保护其真实性,提出值得特别注意的几点,并以中国的历史园林为例来探讨现今保护真实性的几个重要方面,包括对遗产价值的正确认识,对于空间结构、建筑、植物的保护,价值的利用,旅游与遗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首先阐述了笔者对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解,指出城市文化遗产是超越城市本身的人类共同的财富,并且认为保护的目的在于更好的发展;其次分析了交通政策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指出交通建设是城市更新的主要方式,并且认为历史保护是制定交通政策的重要因素,同时交通政策对历史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最后以自己参与完成的《北京交通发展纲要研究》为基础,对北京旧城交通政策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王丽娴  李健  王飞 《住宅科技》2011,31(12):50-53
在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研究视野下,论述兰亭遗产旅游开发应该为未来的文化景观遗产申报工作奠定基础.基于保护性开发原则,一方面在探讨了国内外保护区规划方法和依据后,阐述了兰亭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区划的规划思路,并提出遗产核心保护区域和建设控制范围以及内外交通控制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提出“旅游社区”规划概念,阐述兰亭书法修学游规划思路,提出“修学游”、“修学院”及“修学居”概念,并指出凝聚以书法修学为核心的旅游社区是兰亭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经济共赢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遗产廊道——一种较新的遗产保护方法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王志芳  孙鹏 《中国园林》2001,17(5):85-88
用具体实例介绍美国遗产廊道的概念、选择标准、保护的法律保障和管理体系以及遗产廊道保护规划应着重强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近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以西安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杨豪中 《华中建筑》2010,28(12):141-143
从所处地位和保护现状两方面论述西安近代建筑遗产保护所面临的困境,进而指出造成困境的根源是西安近代建筑遗产在价值认知中存在价值取向单一化和价值判定标准模式化两个误区。最后,在分析近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关系的基础上,提出西安近代建筑多元和地区的建筑遗产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杨希文 《中外建筑》2009,(11):60-62
本文探讨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融合,工业遗产通过保护、更新、改造,赋予新的功能,与周围不同性质的城市组成部分加以整合,可以完善、提升、创建高品质的新型社区,获得可持续发展效果,结合广州工业遗产的社区化转型的几个实例,探求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新型社区环境的创建改造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