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纪军  张昪 《风景园林》2021,28(6):10-17
造园是一种“综合的技术”、一门“综合之科学”,这成为中国近代一些接受或接触过造园专业教育的学者的共识;同时,园艺、林业、市政、建筑等近代业已确立的学科开展了与造园相关的教育活动,相应则有汲取外来理论、立足本土传统的诸多理论探索与建设。这种知识进展与汇聚的“量变”是1951年“造园组”创立这一“质变”的历史基础。通过回溯不同背景专业学者之理论引介、探索的内容与渊源,剖析其理论建构的要旨与路径,从而还原近代学界理论争鸣与思想碰撞的整体图景,厘清由近代造园的理论探索与知识积淀到现代学科组建的内在关联,客观评价多学科造园理论建构的历史价值,加深对于风景园林学科史学脉络的连续性、整体性认识,为当下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历史借鉴与参照。  相似文献   
2.
汉口在19世纪中叶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被辟为通商口 岸,各国租界相继设立,租界园林应运而生,在引入各宗主国 园林营造风格的同时,为在留外人提供了亟须的生活与娱乐空 间,也是彰显殖民政治霸权的窗口。但有限的土地资源、水患 频仍的自然条件,使汉口租界园林规模与发展远不及上海、天 津等沿海通商口岸城市,也相应形成了鲜明的“在地性”:各 国租界园林以建筑附属园林为主,甚至催生了屋顶花园的园林 类型,但也限制了宗主国园林营造风格的充分植入;“公园” 这一在其他城市租界早已普及的园林形式,在有效控制水患、 进而获得更多可资利用的建设用地之后,才在20世纪20年代 经由日本人之手有所建置。此外,各国租界出于营商便利沿长 江串联排布,并随之形成了近代汉口特有的外滩“绿带”风景 线。汉口租界园林奠定了近代以租界为轴心的绿地系统雏形, 促进了华界屋顶花园、营商经营性园林的建设,对汉口的近代 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昪  赵纪军 《中国园林》2023,39(6):133-138
西安莲湖公园是近代西北地区最早进行系统建设的 自建公园之一,其早期持续的营建活动不仅是近代内陆园林转 型历程的一个缩影,也展现出不同于沿海开埠地区城市公园的 鲜明特色。为探求近代内陆自建公园营造在“西风东渐”文化 冲击下的自主探索与能动受纳,引入“自在”与“自为”这一 对概念,系统梳理近代时期莲湖公园由整备、营造、修葺到重 建4个阶段中“自在”的营建特征和“自为”的主导观念,借 此总结近代自建公园营建之客观内涵背后的能动本质,以史为 鉴反思近代公园建设发展的经验教训,也为新时代的公园更新 提供更多参照。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谢菲尔德大学景观系风景园林硕士的教学工作、教学理念进行了综合介绍。主要侧重讲授式硕士课程(TaughtMastersProgrammes),尤其是两年制风景园林硕士(2YearMAinLandscapeArchitecture)和一年制风景园林硕士(1YearMAinLandscapeStudies)课程。介绍了教学计划中的四个课程单元,即生态设计与管理、综合景观设计、城市景观规划、城市设计,并相应附有各课程单元最近的优秀学生作业。  相似文献   
5.
赵纪军  何梦瑶  宋霖 《中国园林》2023,39(1):128-133
梁思成作为一名建筑学者,亦发展了关于“公园”的认知,并成为他在20世纪50年代初支持清华大学营建学系设立“造园组”的思想基础。但对其“公园”理念的研究仍付之阙如。通过分析其文章著述、报头设计,以及参与的社会活动、规划设计实践,揭示其“公园”认知的内容、特点与转变:1930年受《首都计划》的影响,形成了城市公园系统及城市分区规划中“公园”作为一种开放“公地”的理解,这一理解也体现在20世纪40年代初编纂《中国建筑史》时,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园”的研究之中;20世纪40年代末,受西方城市规划中“有机性疏散”学说的影响,“公园”在“体形环境论”的理论框架中被明确为与建成环境相对、且应保存的“自然”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学习“苏联经验”,其认知纳入城市遗产保护关切,“公园”被视为遗产保护的载体,而“公园”与“遗产”在城市尺度和场地尺度上扮演着等量齐观或主次有别的角色。总体而言,梁思成的“公园”理念以近代西方的公园概念为核心,同时拥有城市视野与历史眼光。对于中国风景园林学科而言,其“公园”理念是学科初创时期学理形态的一部分,也是如今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历史参照。  相似文献   
6.
7.
中国近代公园营造中的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纪军  王妍 《新建筑》2012,(5):50-54
结合中西方文化碰撞、磨合、交融的过程,对近代中国先后出现的租界公园、开放私园和大众公园进行考察,并以典型的园林个案为代表,探讨了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人们对于中西文化不同程度的认识与体验,认为任何成功的设计作品都需要对异质文化精神的充分理解。而相对于租界公园中本土文化的缺失,或开放私园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迷失,近代时期所形成的"中西合璧"风格,在本质上体现了文化交流过程中对本土文化的宣扬。  相似文献   
8.
分析天津的新城市图景,解读隐含在天津现代城市视觉文化中的中西对话,通过关于视觉与时间的观念来思考场所的复杂性问题。对天津而言,"现代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独特的城市视觉文化是跨文化交流过程的产物。19世纪天津的城市景观超越了国界,多种异域文化并存。每个殖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特定(西方的)视觉认同,并移植到这一东方语境中。这种视觉认同如今被视为这座城市全球化的起点。当下天津城市发展的策略,一方面是更新这些"移植"空间,另一方面力图提升作为一个国际都市的现代特征。那些欧洲古典建筑的美学特征在新的城市语境中再现生机。这种新的城市视觉文化是天津作为一个国际都市的明确标识,并且是在经济层面和象征意义上加以运作的一种资源,跨文化交流的过程藉此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类重要的新兴园林形式,城市展园是通过园 林样态来呈现城市原生文明。作为城市原生文本的次生营造, 母体城市文明特征在相异时空的次生转译和次生形式对原生状 态再现的方法和模式研究具有一定理论与实践价值。从原生文 本次生化的视角,解析城市展园实践,探究城市展园发展历 程,解析营造手法特征,归纳城市展园的设计次生化内在本 质。以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滁州园为例,阐述滁 州园的次生化设计手法,从凝练母体城市的山水环境意向,探 寻最具代表性的景观要素组织景点,总结展园将滁州地理、故 事及人文特征浓缩在园林的手法。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总结城 市展园的设计方法,以资后续研究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园林政策与建设60年回眸(一)"中而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纪军 《风景园林》2009,(1):102-105
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精深的文化传统。20世纪初叶,中国园林开始了艰难的"现代化"探索。1949年建国后,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下,中国园林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值建国60周年之际,《风景园林》杂志开设"新中国园林政策与建设60年回眸"专栏,旨在追溯建国以来的新园林之路,研究影响新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的大政方针、行业政策,探讨其在新园林建设过程中的含义。文章就"中而新"这个主题,阐述、分析了在"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两条腿走路"的创作理论和方针下,建设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园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