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3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3 毫秒
1.
中国是水泥生产和使用的大国之一,为了加快我国水泥行业融入国际市场,本文对中俄水泥化学分析检测标准进行了对比,从样品前处理、检测方法及实验步骤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PCB-Cu在热带雨林环境下的霉菌腐蚀行为。方法 利用平板培养法筛选出PCB表面出现频率较高的两株真菌Fusarium solani和Daldinia eschscholtzii。利用干重法研究Cu2+对其生理活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电镜观测PCB-Cu表面的生物成膜情况,并利用动电位极化曲线研究其腐蚀电化学行为。 结果 两株真菌在6天时,均能在PCB-Cu表面形成生物膜,且在菌丝密集处,出现腐蚀产物的堆积。同时,薄液膜内Cu2+浓度的升高能抑制菌体的繁殖。相比于无菌组,两株菌株均能够在前期抑制PCB-Cu自腐蚀电位Ecorr的升高,在后期抑制PCB-Cu自腐蚀电位Ecorr的降低。结论 霉菌孢子接种到PCB-Cu表面后,由于初期PCB-Cu表面薄液膜中的Cu2+含量较少,对菌体的抑制作用较低,因此菌体活性较好,其分泌物抑制了PCB-Cu表面氧化膜的生成,从而在初期促进了PCB-Cu的腐蚀。但随着腐蚀反应的进行,PCB-Cu表面薄液膜中Cu2+浓度逐渐升高,菌体的活性受到抑制,因此腐蚀性分泌物含量下降,而此时附着在PCB-Cu表面的生物膜对基体起到了保护作用,从而开始抑制腐蚀。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国内外治理Cr( VI)污染的微生物研究进展,介绍了已报道的部分对Cr( VI)有解毒作用的微生物,并重点综述了微生物耐受和去除Cr(VI)相关机理,包括微生物对Cr(VI)的吸附作用、直接还原作用、间接还原作用。此外,还对微生物去除Cr( VI)污染的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部分水泥窑线公司在用氨水脱硝时,发现氨水实际消耗量和理论计算值相差较大,对氨水中氨含量检测结果存在质疑,针对这一情况,检测中心开展了常用的氨含量检测方法(盐酸滴定法、氢氧化钠-硫酸返滴定法和纳氏分光光度法)的比对试验,发现常规的酸碱中和滴定法检测含有杂质的工业氨水氨含量时结果偏高,不能真实反映氨水中有效氨的含量,但纳氏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与实际消耗量相符,不受杂质影响,能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天然气锅炉中引入柔和燃烧技术将大大降低NOx排放,高速未燃气卷吸高温烟气回流并与之快速掺混再燃烧是柔和燃烧的重要特征,因此,开展天然气锅炉关键结构参数优化设计以组织流场形成柔和燃烧所需的高温低氧反应气氛非常必要。基于天然气锅炉的工况特征,设计了热负荷15kW的模型燃烧室,采用数值模拟手段详细研究了燃烧室高度、喷嘴孔径、喷嘴相对位置及烟气出口尺寸对燃烧室流场、组分场及关键参数——烟气回流比的影响规律,并最终确定了燃烧室结构优选方案,对天然气锅炉柔和燃烧机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TC4-316L异种金属铆接件在模拟海洋大气环境条件下的腐蚀行为。利用失重法、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方法分析了试样的腐蚀动力学、锈层成分、腐蚀形貌。结果表明,TC4-316L铆接件在周期浸润实验1200 h后,316L不锈钢发生了腐蚀,而TC4钛合金并没有明显的腐蚀现象;316L不锈钢腐蚀产物包含FeOOH,Fe3O4和Fe2O3,而TC4钛合金表面主要为TiO2和Ti2O3等钛的氧化物组成的氧化膜。与单件316L不锈钢相比,由于电偶腐蚀与缝隙腐蚀的共同作用,TC4-316L铆接件中的316L不锈钢腐蚀加速。  相似文献   
7.
分析GB 18111-2000《燃气容积式热水器》、GB 18111-2021《燃气容积式热水器》以及BS EN89-2015《生产家用热水的燃气容积式热水器》中维持热负荷要求的差异.分析BS EN89-2015与GB 18111-2021维持热负荷限值差及GB 18111-2021维持热负荷限值可实施性.分析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8.
部分水泥窑线公司在用氨水脱硝时,发现氨水实际消耗量和理论计算值相差较大,对氨水中氨含量检测结果存在质疑,针对这一情况,检测中心开展了常用的氨含量检测方法(盐酸滴定法、氢氧化钠-硫酸返滴定法和纳氏分光光度法)的比对试验,发现常规的酸碱中和滴定法检测含有杂质的工业氨水氨含量时结果偏高,不能真实反映氨水中有效氨的含量,但纳氏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与实际消耗量相符,不受杂质影响,能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