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PCB-Cu在热带雨林环境下的霉菌腐蚀行为。方法 利用平板培养法筛选出PCB表面出现频率较高的两株真菌Fusarium solani和Daldinia eschscholtzii。利用干重法研究Cu2+对其生理活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电镜观测PCB-Cu表面的生物成膜情况,并利用动电位极化曲线研究其腐蚀电化学行为。 结果 两株真菌在6天时,均能在PCB-Cu表面形成生物膜,且在菌丝密集处,出现腐蚀产物的堆积。同时,薄液膜内Cu2+浓度的升高能抑制菌体的繁殖。相比于无菌组,两株菌株均能够在前期抑制PCB-Cu自腐蚀电位Ecorr的升高,在后期抑制PCB-Cu自腐蚀电位Ecorr的降低。结论 霉菌孢子接种到PCB-Cu表面后,由于初期PCB-Cu表面薄液膜中的Cu2+含量较少,对菌体的抑制作用较低,因此菌体活性较好,其分泌物抑制了PCB-Cu表面氧化膜的生成,从而在初期促进了PCB-Cu的腐蚀。但随着腐蚀反应的进行,PCB-Cu表面薄液膜中Cu2+浓度逐渐升高,菌体的活性受到抑制,因此腐蚀性分泌物含量下降,而此时附着在PCB-Cu表面的生物膜对基体起到了保护作用,从而开始抑制腐蚀。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AGV充电模式,设计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用于户外大负载AGV小车的无线充电。该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包含AC/DC功率模块、高频逆变模块以及接收端整流模块,其中AC/DC功率模块采用华为R95021G1功率模块,输出低压模式可实现正常系统拓扑参数下10 kW输出,输出高压模式可实现高压低流输出状态;高频逆变模块将直流输入变换为高频交流输出,输出接线至地面端线圈拓扑;接收端整流模块将接收线圈的交流电压整流为直流输出,以供给直流负载或为电池负载充电。与逆变电源WiFi通信,实现输出参数的闭环调节和实施状态上报。选择磁耦合全桥S-S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采用频率跟踪算法实时调节PWM占空比和PFC模块输出电压来控制充电功率,最终实现AGV的无线快速充电,定位准确、无接触式火花、系统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前,自动引导运输车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体积小型化,轻载为主。针对重载AGV的载重、技术、成本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激光SLAM导航方式的室内外兼容运行的无轨重载AGV。该设计在汽车底盘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将转向桥和驱动桥更改为转向驱动桥;采用实心轮胎,提高承载能力;采用激光SLAM导航提高AGV的自主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从载重、车速等方面计算电机的额定参数,对电机选型;通过续航要求匹配电;通过对比各种导航方式选定激光SLAM导航,最后确定一种在路面适应性、环境适应性、越野性、载重性能等方面远远超过传统舵轮结构的重载AGV。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强度恒定磁场下杂色曲霉对PCB-Cu的腐蚀行为与机理.方法 对PCB-Cu试样表面喷涂孢子悬浮液,沿垂直于试样表面方向分别施加不同恒定强度的磁场.采用3D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拉曼光谱仪,研究杂色曲霉的生长状况,分析表面腐蚀形态和产物组成.采用扫描开尔文探针(SKP)测试分析PCB-Cu上的表面电势变化.结果 通过观察表面形貌可以明显看出,无磁场组霉菌生命活动更旺盛,并且磁场强度越高,对霉菌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这使得霉菌孢子数量减少、生长状况变差.磁场影响霉菌生长和腐蚀性离子的迁移,在恒定强度为15 mT时,出现腐蚀拐点.通过对腐蚀产物的成分进行测定,表明腐蚀产物成分存在不同,无磁场区比磁场区的O、Cl含量更高.结论 磁场主要通过影响霉菌生长对PCB-Cu的腐蚀起到抑制作用,但是磁场也会影响离子的迁移,进而加速电化学腐蚀,在磁场强度为15 mT时,腐蚀程度最轻微.无磁场的腐蚀产物主要由CuO、少量的Cu2O和铜的氯化物组成,施加磁场后,CuO和铜的氯化物成为主要腐蚀产物.  相似文献   
5.
在建立减温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减温性能特点及其对过热器热工性能和受热面积布置的影”向;在介绍该模型下过热器热力计算方法的同时,推导了所用重要热工数据的计算公式,并应用于拟定的工程实例中;结合实例计算结果分析,阐明了采用该方法的作用,指出了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在拟定计算工况时应结舍当地大气参数变化的特点来进行,从而保证了计算工况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