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某污水厂新建工程,设计规模60×10~3m~3/d,采用改良A~2O-移动床生物膜(MBBR)工艺,占地仅为0.31 m~2/(m~3·d)。在水质水量冲击且碳源不足(BOD_5/ρ(TN)=2.21)的情况下,出水COD和NH_4~+-N、TN、T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1.79±3.71) mg/L、(0.49±0.89)、(10.27±2.30)、(0.25±0.09) mg/L,稳定达到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反硝化小试表明,延长缺氧HRT可提高原水中慢速碳源利用率,强化脱氮效果。沿程试验表明,好氧区TN去除率为9.56%,缺氧区TP去除率为42.15%,发生了明显的同步硝化反硝化(SND)和反硝化除磷(DPR)现象,为低C/N下的高效脱氮除磷提供了合理解释。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悬浮载体生物膜中硝化细菌相对丰度为6.69%,为活性污泥的6.6倍,生物膜中反硝化菌相对丰度为7.95%,同时在污泥中检测到相对丰度较高的具备反硝化除磷功能的菌种属,为污水厂SND和DPR现象提供了微观证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两级纯膜MBBR工艺处理低基质河道水,研究了启动过程中生物膜的硝化性能,并同步分析了生物膜厚度、生物量及微生物种群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冬季最不利水温条件下不接种污泥直接原水启动,经过10 d系统调试成功,出水氨氮稳定达标,一、二级MBBR区出水氨氮分别为(1.35±0.38)、(0.43±0.15)mg/L,硝化负荷分别为(0.182±0.026)、(0.066±0.020)kg/(m3·d),系统氨氮去除率达到(88.98±3.03)%,同时,系统具有一定的COD去除能力;启动过程中,负荷增长至第14天达到稳定,生物膜的生物量于第28天达到稳定,一、二级MBBR区的生物量分别为(2.66±0.36)、(2.14±0.19)g/m2,生物膜厚度分别达到(197±23)、(157±17)μm;生物膜负荷具有一定余量,能够抵抗进水负荷冲击。启动阶段,生物膜物种丰富度于第21天基本达到稳定,一级生物膜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分布均匀程度高于二级生物膜,具有更高的物种多样性;生物膜中优势微生物主要有Nitrospira、Hyphomicrobium、Nitrosomonas、Kouleothr...  相似文献   
3.
针对CANON-MBBR(completely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over nitrite-moving bed biofilm ractor)工艺悬浮载体出现的结垢现象,验证了结垢的主要成分及产生原因,采用EDTA-2N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进行除垢,并采取了结构预防措施。结果表明,结垢原因为系统高pH引起碳酸钙生成并附着于悬浮载体上。投加20 mg·L~(-1)EDTA-2Na后结垢现象随反应器运行逐渐消失,系统总氮去除负荷在80 d内由0.27 kg N·(m~3·d)~(-1)恢复至0.83 kg N·(m~3·d)~(-1),恢复率接近100%,针对曝气情况下反应器高度与系统碱度吹脱程度存在负相关,为防止碱度吹脱造成系统pH上升引起结垢,对反应器池体进行加高,系统pH降至正常水平,有效防止了结垢的生成,系统负荷保持稳定。对反应器各阶段微生物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悬浮载体结垢导致功能微生物及种群多样性下降,结垢消除后功能微生物丰度再次上升,最终AOB及AnAOB丰度分别达到11%和23%,群落多样性略微下降,物种均一化程度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
浙江某工业废水污水厂,原设计处理规模为3万m~3/d,出水COD、SS执行二级标准,NH_3-N、TN和TP执行一级B标准。2018年进行升级改造,要求处理水量提高至4万m~3/d,出水全部执行一级A标准。改造中,核心生化段采用MBBR工艺,好氧区投加悬浮载体强化生物脱氮除磷,三级处理增加磁混凝澄清池强化TP的去除。改造后出水COD_(Cr)、BOD_5、NH_3-N、TP、TN均值分别为(30.52±5.73)、(1.92±1.40)、(0.90±0.92)、(0.09±0.075)、(8.26±2.55) mg/L,除COD外,其余指标均可达到准IV水质。改造前单位水处理费用为0.491元/m~3,改造后单位水处理费用为0.584元/m~3,单位水处理成本增加0.093元/m~3。对系统中的微生物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悬浮载体中硝化菌丰度平均为5.62%,反硝化菌丰度为3.81%,悬浮载体中含有69.8%的硝化菌,反硝化菌的存在证明悬浮载体上的SND过程。  相似文献   
5.
基于MBBR开发了一种新型全程自养脱氮工艺——NAUTO~(TM),采用其处理污泥厌氧消化脱水液,考察了启动和稳定运行效果。通过接种CANON悬浮载体来缩短NAUTO~(TM)工艺的启动时间。在接种率为10%的情况下,运行84 d后对NH_4~+ -N的去除率即可达83. 40%,总氮去除负荷超过0. 90 kg/(m~3·d)。系统稳定运行超过300 d,出水NH_4~+ -N浓度低于30 mg/L,氨氮和TN去除率分别达到95. 06%和89. 71%,TN去除负荷最高可达1. 21 kg/(m~3·d)。对悬浮载体的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NAUTO~(TM)工艺启动成功后,氨氧化菌(AOB)和厌氧氨氧化菌(AnAOB)都是系统中的优势菌种,稳定运行阶段丰度分别达到16. 80%和23. 17%,而主要干扰菌群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和反硝化菌(DNB)被成功抑制,反硝化菌丰度仅为3. 66%,几乎未检测出NOB。NAUTO~(TM)工艺启动时间短、运行负荷高、运行控制稳定,适合于自养脱氮的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6.
浙江某工业废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采用AAO—MBBR复合生物膜工艺,在未新增建设用地和扩建池容的基础上,日处理量由3×104m3/d提高至6×104m3/d。改造后实际运行出水COD、TP、NH3-N和TN浓度分别为(37.7±6.61)、(0.09±0.03)、(0.25±0.14)和(5.87±1.54)mg/L,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实际监测表明,在好氧MBBR区存在TN去除现象,约占TN总去除量的10.36%。系统内的优势硝化菌属为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其在悬浮载体生物膜和活性污泥中的相对丰度分别为8.98%和0.92%,悬浮载体的投加使硝化细菌得到有效富集;反硝化菌在生物膜中的占比为7.94%,为悬浮载体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效果的发生提供了微观保证,提高了TN去除率。  相似文献   
7.
一种居住区位和通勤交通方式的组合选择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通勤交通方式对就业者选择居住区位的影响,基于交叉分层的Logit模型建立了居住区位和通勤交通方式的组合选择模型。以不同通勤距离为半径作居住区位选择环域集,以通勤交通方式和居住区位的两两组合为模型选择项集合,以就业者社会经济属性、居住成本、通勤成本为特征变量建立概率选择模型。根据调查数据,采用阶段计算法对特征变量和模型参数进行标定和检验。测试结果表明:通勤时间、通勤费用和居住成本与选择项关系密切;收入较高且拥有小汽车的就业者对于居住区位选择的灵活性较大。  相似文献   
8.
考虑土地利用下基于结构方程的城市交通出行行为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考虑土地利用为前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利用成都市交通出行调查数据,选取出行行为作为内生潜变量,选取出行距离、出行时间和出行次数为内生显变量;选取土地利用属性、社会经济属性和家庭属性三者作为外生潜变量,用地区域类型、职业、性别、年龄等13项影响因素为外生显变量,以家庭属性下的交通出行者个体为分析单元,综合考虑个人和家庭社会经济属性,量化了内生显变量和潜变量、外生显变量和潜变量以及外生潜变量和内生潜变量三者之间的复杂影响关系,对交通出行调查的设计、交通出行行为的分析和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同时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辅助决策提供了一种定量化分析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9.
周家中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30(11):3265-3268
为深入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距离对800 m范围内的住宅价格的影响, 利用成都市地铁2号线西延线站点周边800 m范围内的住宅楼盘样本数据, 选取相应的特征价格变量, 构建基于特征价格模型的半对数方程与全对数方程, 并通过单一距离变量和分段距离变量构建了总体方程和距离分段方程, 验证了成都市地铁2号线西延线对城市住宅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 住宅价格总体上存在随地铁站点距离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 且显著性很高; 距离分段分析, 住宅价格呈 “两端低、中间高、总体下降”的趋势; 就影响程度而言, 与其他主要变量(与CBD距离、开发商品牌度等)相比, 影响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