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白车身制造过程中,自动化技术主要应用于搬运、点焊焊接、螺柱焊焊接、CO2焊、激光在线检测、在线冲孔和门盖包边等工位。通过使用这些自动化技术,白车身生产效率达到60件/h,自动化率达到60%,车身焊接强度和尺寸达到98.5%和95%以上。同时,大幅度减少操作员工数量,劳动强度大、环境差的工位全部采用机器人。生产过程中应用的自动化技术系统,通常包含三部分:(1)控制部分完成数据的运算、程序的运行、  相似文献   
2.
白车身生产过程中,四门两盖内外板窜动带来的车身返工、整车重涂PVC、匹配外观缺陷频次非常高,也是一直困扰车身制造的技术难题。笔者通过理论分析、试验及生产验证,总结出几种有效的解决方法。内外板窜动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3.
1.前言 汽车制造过程中,车身最重要的两个质量特性是车身尺寸和车身强度。对车身尺寸的检测和控制方法主要有三坐标测量、Cubing模型、检具、机器人激光在线检测,各种测量方法都存在利与弊,不能对车身尺寸进行完美控制,所以必须采用综合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汽车市场的竞争加剧,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车身异响问题引发了较多的争论,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车身异响一直是汽车产品的通病,无论是合资品牌汽车还是自主品牌汽车,多少都遇到此类问题,由于没有系统的诊断方法和有效的解决措施,造成顾客强烈抱怨。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涂胶机器人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双泵式涂胶机器人以其性能独特、品质稳定、杰出涂胶效率和涂胶质量在白车身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涂胶机器人作为执行机构,具有控制方便、执行动作灵活的特点,可以实现复杂空间轨迹控  相似文献   
6.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对车身焊接的质量、生产效率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车身新材料如高强度钢板、热成形钢板、镀层钢板的采用,对焊接技术和焊接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汽车价格竞争日益激烈,除了通过设计降低成本之外,对生产加工工艺也提出了降低成本的要求。机器人、中频焊接和伺服焊钳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提高车身质量、生产效率、节约制造成本、改善焊接工作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项技术在汽车车身焊接工艺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更多工程技术人员也参与到此项技术研究中来,希望它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在白车身生产过程中,外覆盖件压合工艺得到广泛应用.四门两盖等压合后能保证板料外观及外表面光滑平整,增加板料整体强度和刚性,提高车身安全性能。同时,压合质量稳定,效率高,互换性好,成本相对比较低,柔性化好,适用于大批量、小节拍、多车型生产。压合质量提升必须用到力学性能、金属材料与模具维修等专业知识。本文着重分析力学性能与压合质量问题的潜在关系,进而提高压合工艺分析能力和压合质量问题处理效率。主要从压合模、压合缺陷识别与判断标准、保证压合质量力学因素与要点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正三坐标测量是车身尺寸监控常用方法,一个车身通常有800~1200个测量特性,200~300个测量点,监控频次为每100辆检测一辆车,或者是一个班次检测一辆车,单车测量时间需要1~2h。从测量特性和测量频次看,每日、每周到每月,测量数据非常多,要对这些数据高效准确分析和运用,从而控制生产线问题,就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利用统计学、计算机知识、工艺经验总结出关联法、四象限法、地毯图、CII(持续质量改进指数)、控制图等方法,从具体测量特性偏差、解决优先级、难易度、TOP  相似文献   
9.
正2006年大学毕业之后,我一直从事车身焊装技术方面工作,也是从那时起和《现代零部件》结下了不解之缘。最初几年,通过阅读杂志,我不断地从贵刊汲取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以及汽车行业的重要信息,对我的工作有了很多帮助和启迪。最近两年,我开始由一名读者转变为一名作者,经常在贵刊发表文章、表达心声,和汽车人分享自己总结的经验,这让我对技术研究更加充满了兴趣和信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与竞争,除了汽车动力性、舒适度等基本性能外,对车身外观的精细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车身外观也逐渐成为选车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通过新产品调试与量产车型的质量提升,对压合包边工艺的应用技术条件及常见失效模式进行分析与评估,主要从包边类型、压合模原理与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