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转向控制效果与所搭建车辆动力学模型参数紧密相关的问题,提出一种车辆动力学模型参数自校正转向控制系统设计方法。采用递推最小二乘法对车辆动力学模型关键参数进行实时辨识,有效地解决了车辆动力模型参数时变及非线性扰动影响的问题。设计加权最小方差自校正车辆转向控制器,实现对车辆转向横摆稳定性进行实时优化的目标。通过建立加权最小方差控制目标函数,计算出优化横向稳定性所需附加横摆力矩,并实时修正车辆四轮独立驱动转矩,有效提升了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转向工况操纵稳定性。搭建CarSim与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对所设计自校正四轮转向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加权最小方差自校正转向控制器能有效提升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长方体叶腊石与传统立方体叶腊石在六面顶合成中的对比实验,认为设计合理的长方体叶腊石块在合成中可有效降低顶锤消耗,改善合成中的多种工艺参数,提高金刚石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取一种特殊的工艺新方法,解决了合成含氮金刚石的引氮工艺技术难题,成功合成出较为理想的含氮金刚石,使金刚石质量明显提高。同时对氮元素在全刚石中的存在形成及对其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以客车车身结构为研究对象,介绍了随机响应的理论基础,讨论了路面不平度的功率谱密度在进行数值计算时的采样特性,对模型进行解耦并施加路面不平度载荷;最后,对随机响应结果进行分析,并用试验进行验证.实例计算表明,随机响应分析对改善车身结构强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客车行驶过程中,由于风压、车体变形等因素导致前风挡玻璃变形、开裂的情况,提出了在大变形条件下对前风挡玻璃强度进行试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型内齿圈热处理方法的有限元模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大型齿圈的热处理过程的有限元模拟方法。通过采用有限元软件Deform,模拟温度、应力、碳元素扩散及金属材料的组织相变等各种场的耦合情况;对金属的热处理方法提出有限元方法的解决模式;与实际热处理生产中的问题对比,来验证有限元的可靠程度,探求两者配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围绕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精确控制和节能问题,研究分析了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和电机的冷却需求以及混合动力汽车工作模式与动力装置冷却方式的关系,提出一种结合工作模式设计的模糊逻辑优化控制策略。应用模糊逻辑和基于规则的方法,建立以最小温差和最低油耗为目标的冷却风扇控制模型,并与整车模型进行联合仿真。结果显示,结合工作模式设计的模糊逻辑控制策略相比常规控制策略能使混合动力汽车在纯电动工作模式下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下降更慢,同时对发动机冷却系统温度控制更加精确,并提升了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参数不确定性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发生执行器及传感器故障时车辆侧向稳定性控制问题,提出一种H鲁棒容错控制方法。运用故障矩阵函数引入车辆连续性故障,建立了考虑执行器及传感器故障的二自由度车辆参数不确定性动力学模型。运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求解方法设计车辆侧向稳定性H鲁棒容错控制器,保证车辆动力学系统渐近稳定性及抗干扰能力,实现控制系统H鲁棒性能满足给定的干扰衰减指标。搭建CarSim与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实验平台,验证控制器的有效性。仿真实验表明,所设计H鲁棒容错控制器能有效提升了车辆的侧向稳定性及安全性,对车辆故障具有良好的容错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9.
BP神经网络预估锂离子电池SOC训练数据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进 《电源技术》2016,(2):283-286
采用BP神经网络对电动汽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SOC)预估进行研究,分析了BP神经网络的模型原理及锂离子电池极化现象。对比采用恒流实验数据训练BP神经网络,提出改进BP神经网络训练数据选择方法,以适应变电流的实际循环中,锂离子电池因极化现象而产生的动态非线性,并进行了电池SOC值的预估。实验表明,采用改进训练数据训练的BP神经网络,在电流剧烈变化的实际工况环境下具有更高的SOC预估精度。  相似文献   
10.
在对宁波市一些住宅小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现浇混凝土楼板中的应力分布以及产生楼板裂缝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和外省市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解决住宅建筑楼板裂缝问题的设计与施工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