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1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美霖  李赛毅 《金属学报》2020,56(5):795-800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金属Mg的二阶锥面c+a刃位错在温度为300 K下的运动过程,研究不同大小及方向的外加剪切应力作用下的位错运动特性和结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实际驱动位错运动的有效剪切应力低于外加剪切应力;位错运动速率随外加剪切应力的增大而线性增大,在同等剪切应力下,对应于c轴拉伸变形时的位错运动速率高于c轴压缩,相应的拖曳系数显著高于同等温度下基面和柱面刃位错。位错运动特性的拉-压非对称性本质上与外加剪切应力对扩展位错宽度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2.
一种预测织构板材制耳倾向的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赛毅  张新明 《金属学报》1996,32(8):884-890
提出了一种根据板材晶体学织构预测深中制耳行为的新方法,预测了立方金属板中重要织构组分的制耳倾向类型及相对大小,结果优于传统的晶体学方法,可用于抑制深冲制耳的织构平衡设计。  相似文献   
3.
采用速率敏感晶体塑性理论,预测了面心立方金属板材单轴拉伸过程中主要理想取向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相对于拉伸坐标系而言,稳定性较好的理想取向,主要包括稳定取向G{110}〈001〉T和亚稳取向B{110}〈112〉T与S{123}〈634〉T,以及在不同初始塑性应变比(R值)条件下可能成为稳定或亚稳取向的Cu{112}〈111〉T与P{110}〈111〉T和C{100}〈001〉T。取向RG{110}〈110〉T和RCu{112}〈110〉T的稳定性较差。理想取向所对应的织构组分的稳定性与之相似  相似文献   
4.
采用取向分布函数(ODF)研究了纯铝板材单轴拉伸过程中的织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单轴拉伸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织构变化。相对于拉伸坐标系而言,稳定性较好的织构组分主要有{110}〈111〉,{112}〈111〉和{100}〈001〉,稳定性较差的织构组分主要有{110}〈110〉和{112}〈110〉。拉伸过程中晶粒的〈111〉和〈001〉方向分别为稳定和较稳定的拉伸方向,〈110〉方向为不稳定的拉伸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晶体塑性模拟在面心立方金属等通道转角挤压中的典型应用.结果表明,这些模拟能够较好地解释仅基于宏观变形行为所不能解释的晶粒细化效率的路径相关性和亚结构方向性问题,能够满意地预测不同加工条件下材料的晶粒取向稳定性和织构演变.应用表明,晶体塑性模拟是探索晶粒变形的晶体学特性以及相关行为的有效手段,而这些特性常常被现有宏观理论所忽略或错误地解释.  相似文献   
6.
采用金相、扫描电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研究两相区退火温度和时间对热压缩态TC11(Ti-6.5Al-3.5Mo-1.5Zr-0.3Si)双相钛合金组织和微观取向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魏氏组织在850℃热压缩后被破坏,形成较为细小、扭折的片层组织,晶粒取向呈非均匀分布;在后续700和900℃退火过程中,α相变形组织和亚结构发生静态再结晶而转变为等轴状晶粒,晶粒尺寸较退火前的更为细小,再结晶程度和等轴组织比例随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片层组织的球化程度、晶粒取向和形貌的均匀性与合金的再结晶程度相关。在900℃退火时,α相的再结晶程度较700℃退火时的更为明显;经过120 min退火后,合金发生完全再结晶,得到较为均匀、细小的等轴状组织。  相似文献   
7.
深冲用板材的制耳现象及其控制途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赛毅  张新明 《铝加工》1996,19(2):36-38,51
本文介绍了深冲制耳的形成、基本类型及危害,分析了板材织构及深冲几何条件对制耳倾向和程度的影响。最后,本文还提出了抑制制耳的原则和一些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织构多晶体连续介质力学为基础提出了预测织构板材深冲制耳的新方法,利用该方法计算了立方金属中重要织构组分的制耳行为。结果表明,本方法优于传统的预测方法,采用制耳程度指数可较好地定量表示制耳倾向大小。  相似文献   
9.
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模拟了圆形工件的等通道转角挤压过程,分析了工件上应变分布情况,其与理论值和二维模拟的结果符合较好.通过对稳定变形阶段塑性变形区的分析,探讨了应变分布不均匀的原因,所得结果有利于理解工件变形过程和优化工艺设计.  相似文献   
10.
将Bishop-Hill最大功原理拓展于fcc金属{111}〈110〉滑移和{111}〈112〉孪生两种机制同时起作用的平面共生变形.研究了不同临界剪切应力(CRSS)之比ξ对各理想取向的屈服应力状态及相应活化系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ξ>1/√3时,C,G和Rcu 3种取向共同的活化系均为滑移系,不易孪生;其它5种取向共同的活化系均包括滑移系和孪生系,有孪生倾向.同时分析了取向空间里屈服强度各向异性及Taylor因子M的变化规律,发现当引入孪生机制时,随着ξ的减小,与仅发生滑移变形的情况相比,其屈服强度各向异性越来越小;最强和最弱的M值同时也变得越来越小,但最大值变化幅度大于最小值,且最强M值的取向位置没有改变,均位于RG取向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