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9篇
工业技术   3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真空热处理系统的特点,将单神经元PID控制算法应用到真空热处理系统的温度控制上。根据神经网络的非线性逼近能力和自学习自适应的特点,将单神经元网络与PID控制结合实现对真空炉温度的控制,以达到提高真空炉温度控制品质的目的。并通过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单神经元PID控制系统可以对控制参数自整定,其对温度控制更加稳健,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鲁棒性。经过搭建真空炉温度控制系统试验平台验证后发现,应用单神经元PID控制的真空炉系统的温升过程表现出了良好的稳定性,但是温度控制的响应速度和保温的精度略有下降。要想进一步提高温控品质,需要就单神经元PID控制方法在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上做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
结合第二相析出强化原理并采用基于饱和值调整法的工艺路径,使用计算软件辅助制定第二相强化真空渗碳淬火工艺,并对18CrNiMo7-6钢制圆片试样和齿轮试样进行了试验。分别测试了圆片试样与齿轮的表面硬度、淬硬层深度,并观测了圆片和齿轮试样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第二相强化渗碳工艺可导致在渗碳层中析出大量弥散细小且分布均匀的碳化物,其作为渗碳层中的第二相粒子,提高圆片试样表面硬度至840 HV左右,且高硬度层较深,硬度-层深曲线较为理想,可以应用在齿轮等传动部件以提高其表面硬度。  相似文献   
3.
利用有限体积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并采用非结构化网格划分流动区域,对某大型渗碳炉喷嘴内及其周围区域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别比较分析了两种不同结构喷嘴在渗碳炉内所形成的流场和温度场分布,探讨了不同流量工况对喷嘴周围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多孔喷嘴比简单的单孔喷嘴能更好地组织起渗碳炉内的流场和温度场,不同的流...  相似文献   
4.
利用有限体积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并采用非结构化网格划分流动区域,对某大型渗碳炉喷嘴内及其周围区域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别比较分析了两种不同结构喷嘴在渗碳炉内所形成的流场和温度场分布,探讨了不同流量工况对喷嘴周围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多孔喷嘴比简单的单孔喷嘴能更好地组织起渗碳炉内的流场和温度场,不同的流量工况对于渗碳环境有较大的影响.本文的模拟结果对渗碳炉的设计和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真空低压渗碳软件对20CrMoH钢的渗碳过程进行模拟,并根据模拟输出在WZSTQ真空渗碳炉上进行了试验。在800 Pa压力和960 ℃温度下渗碳,保压25 s,对比渗碳有效硬化层深度优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渗碳时间为120 min。优化工艺后,试验测得有效硬化层深度与软件预测的深度偏差在+0.23 mm以内,满足设计要求。软件预测的有效硬化层深度更接近齿轮产品的实测深度,最小偏差为+0.10 mm。通过930 ℃下渗碳试验,对比表面碳含量,证明了软件预测表面碳含量为0.75%时,与实测值基本一致,最大偏差为-0.02%。  相似文献   
6.
真空渗碳技术国内外概况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重点介绍了国际上真空渗碳的最新进展,如乙炔渗碳,碳化氢气体和含氧气体混合使用的真空渗碳,气氛反馈控制法的原理及工艺,对热壁、冷壁式真空渗碳设备进行了对比分析。期望这些介绍对推动国产真空渗碳技术及新设备的研发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真空渗碳及碳氮共渗技术近况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述真空渗碳及碳氮共渗近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乙炔真空渗碳及乙炔、氨气真空碳氮共渗的效果及应用。在WZST系列双室真空渗碳淬火炉渗碳后,渗碳层深度均匀性为±0·05~0·08mm。当渗碳深度为0·97~1·08mm时,表面碳浓度为0·84%~0·87%。20CrMo钢制精密级齿轮真空碳氮共渗后,硬化层深0·15~0·30mm,硬度550HV0·5,齿轮内孔直径变形量≤0·01mm,且无喇叭口。  相似文献   
8.
真空炉内工件被加热的速度明显"滞后",温度越低滞后越严重.如何选择升温、均热、保温的时间?这是使用、操作真空炉的技术人员和工人遇到的普遍问题.用实测、计算、观测颜色等确定真空炉内加热时间的方法各有利弊.实测法仅能用于单室炉,计算法和观测颜色法相互辅助使用可兼顾加热效果和效率.真空碳氮共渗技术和气体碳氮共渗相比,具有无晶界氧化层、节气、废气排放少、环保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对WZST系列三室真空高温低压渗碳炉的技术难点,型号、规格等参数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其结构和特点,总结了三室真空高温低压渗碳炉设计和试验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体会。结果表明,研制的WZST三室真空高温低压渗碳炉系列产品运行机构可靠,操作方便,各项技术指标满足生产需要,工件渗碳后的组织与性能、工艺的灵活性、生产成本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H13钢模块真空油淬和真空气淬相比,冷速快、冲击韧性高,但冷却应力大、畸变大,出现裂淬的风险也大。所以目前H13钢在高纯高压N2中从1030℃直接冷到65℃,或者从1030℃先冷至540℃等温一段时间再冷至室温的淬火方法使用较多。但使用这些方法的依据、不同尺寸模块表面冷却速度、应选用多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