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油茶籽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油茶籽油中主要的脂肪酸成分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成分达80%以上。以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作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的方式对油茶籽油进行微胶囊化制备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了乳化温度、复合壁材配比、壁材浓度以及壁芯材配比等因素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优化出油茶籽油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温度为75℃,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的配比为0.6,壁材浓度为13%,壁芯材比例为1.5:1。在上述条件下,制备的油茶籽油微胶囊的包埋率达83.83%。对油茶籽油微胶囊化产品进行相关检测和分析。扫描电镜(SEM)显示微胶囊化产品结构完整,具有较好的包埋效果。微胶囊的粒径通过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为8.43μm。  相似文献   
2.
研究新的山茶油脱酸脱臭方法。采用超临界CO2逆流萃取对山茶毛油进行脱酸脱臭处理。结果显示,最佳的脱酸脱臭工艺条件为:进料位置为萃取柱Ⅳ段底部,萃取压力18.5 MPa,萃取柱Ⅰ、Ⅱ、Ⅲ、Ⅳ段温度分别为35、50、65、80℃,CO2流速15 L/h,分离釜压力5 MPa,分离釜温度40℃。通过1次逆流萃取,山茶油的酸值降低28.96%,臭味显著降低。山茶油的超临界CO2逆流萃取脱酸脱臭效果显著,工艺简单,并能保护其活性成分不被破坏,保持山茶油的天然品质。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中的在线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雷华平  葛发欢 《化工进展》2006,25(4):367-370
综述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中的在线检测技术,介绍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与超临界流体色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核磁共振、近红外光谱等技术的联用在线检测,阐述了在线检测技术的优越性,提出了如何发展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中的在线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燕麦油中化学成分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常规提取和超临界CO2流体提取两种方法提取燕麦油中的成分,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燕麦油的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GC-MS分析结果显示,燕麦油常规提取物中,通过人工解析结合标准图谱数据库(NIST)检索定性确认,共鉴定出6种成分,从常规提取燕麦油脂肪酸酯化产物中共鉴定出13种成分;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提取方法提取的燕麦油中共鉴定出16种成分,从超临界流体提取燕麦油脂肪酸酯化产物中共鉴定出10种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4种样品化学成分含量分别占总面积的82.7%、99.65%、64.26%和99.71%,其中含量较高的有N-(2-羟乙基)癸酰胺、顺式-十八烷酸、亚油酸、油酸和棕榈酸等。本研究旨在今后为燕麦油的进一步食用或药用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油茶籽油中γ-生育酚、β-谷甾醇和角鲨烯。油茶籽油样品经过皂化、萃取、浓缩,将油茶籽油中的皂化物类成分除去,富集其中的不皂化物类成分,并通过HPLC进行分析检测,按外标法测定其含量。HPLC色谱条件:色谱柱Hypersil ODS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100%甲醇,等度洗脱;流速0.7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05 nm。结果表明γ-生育酚、β-谷甾醇和角鲨烯分别在0.01~0.40μg(R~2=0.9999)、0.44~10.94μg(R~2=1)、0.01~0.55μg(R~2=0.9990)范围内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接近1。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1322%(RSD=1.28%)、100.2346%(RSD=1.54%)、98.0859%(RSD=1.58%),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结论:该方法前处理简单易行,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和准确性好,可用于油茶籽油中γ-生育酚、β-谷甾醇和角鲨烯的含量测定和油茶籽油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采用多种样品检测方法,对野生毛叶蔷薇果进行多种营养成分及总黄酮、总酚酸的含量测定,同时对其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叶蔷薇果果实营养成分含量丰富,维生素C含量为27 mg/100 g;含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323.9 mg/100 g,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含量的41%以上;富含矿物质元素,包括K、Ca、Mg、P等,K含量为1 180 mg/kg,Na含量仅为13.5 mg/kg,属于典型高钾低钠水果;毛叶蔷薇果具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其2,2-联苯基-1-苦基肼(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其清除率超过90%,总抗氧化能力测定(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结果为8.184 mmol/mL FeSO_4。果实营养成分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毛叶蔷薇果可被作为一种新型水果开发,亦可以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资源被深度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用超临界CO2(SFE-CO2)流体从干姜中萃取(小试、中试)出姜油,对姜油进行GC-MS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姜油含有49种成分,其中姜的特征成分姜辣素高达22.9%.SFE-CO2法萃取姜油能保持生姜特有的风味和辣味,油质量显著提高,该油是食品工业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8.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油茶籽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油茶籽油中主要的脂肪酸成分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成分达 80%以上。以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作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的方式对油茶籽油进行微胶囊化制备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了乳化温度、复合壁材配比、壁材浓度以及壁芯材配比等因素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优化出油茶籽油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温度为 75 ℃,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的配比为 0.6,壁材浓度为 13%,壁芯材比例为 1.5:1。在上述条件下,制备的油茶籽油微胶囊的包埋率达 83.83%。对油茶籽油微胶囊化产品进行相关检测和分析。扫描电镜(SEM)显示微胶囊化产品结构完整,具有较好的包埋效果。微胶囊的粒径通过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为 8.43 μm。  相似文献   
9.
草果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图谱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自行研制的 PR混合溶剂超声波提取中药材草果中的挥发油 ,气相色谱 -质谱 ( 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 ,建立草果挥发油的 GC/MS指纹图谱。结果表明 :挥发油中主要含有 1 ,8-桉油精( 1 6.1 9%)、2 -十四烯 -1 -醇醋酸酯 ( 1 4 .3 2 %)、醋酸香叶酯 ( 1 4 .5 2 %)、癸醇醋酸酯 ( 7.96%)、香叶醇 ( 7.1 2 %) ,以及 1 -十二碳烯醇醋酸酯、橙花叔醇、9-十八碳烯酸、松油醇、对伞花烃、棕榈酸、亚油酸等。这些成分相对含量较高 ,各组分间比例基本保持恒定 ,可作为草果的特征成分 ,为鉴别中药草果真实性及评价其质量的指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